为什么笔力遒劲的契丹文,令世人惊叹!

契丹族,是中世纪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长期居住在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一带。贞观年间,首领窟哥率众附唐。唐末,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公元916年建立契丹国,公元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大辽,与北宋对峙百余年。其强盛时期,雄霸中国半壁江山,成为军事强国,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南到河北、山西北部,东邻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在北宋宣和年间,辽被金所灭。

为什么笔力遒劲的契丹文,令世人惊叹!

契丹地区曾迁入大批汉族人,契丹族在其繁衍发展过程中广泛学习、吸收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与典章制度,招纳汉族人才。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很快,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雄伟精美的辽塔,绚烂的壁画、笔力遒劲的契丹文摩崖碑刻,以及众多的出土文物,令世人惊叹。

为什么笔力遒劲的契丹文,令世人惊叹!

契丹文是契丹人在长期熟悉和借用汉字的基础上,依照汉字所创制的,分为大字、小字。大字是辽太祖于神州五年(公元920年)受命耶律突吕不等人创制的。其形体与汉字一样是方块字,是将汉字加以简化或增添、借用汉字偏旁部首制成的一种表意文字,有的直接借用汉字。如年月的"月",契丹文就借用汉字的"月"。再如"皇帝"、"大王"、"王后"这些字都是直接借用汉字。再如汉文的天,经常使用有两个意思,一是天地的天,一是表明日子的天,契丹文将天地的天写作"天"字下面加"土",而将每一天的天写作"日"。

为什么笔力遒劲的契丹文,令世人惊叹!

将数天数的二、五,直接借用汉字中的二、五。契丹文属于阿尔泰语系,可是契丹文大字不好应用,因为它外观上看上去像汉字,可是读音上的拼音,好几个字才组成一个音缀,非常不方便,于是辽太祖弟耶律迭剌创制出契丹小字,这是声母与韵母拼读而成的一种表意文字,每字由几个原字组成。契丹文的点、横、竖、撇、捺、钩一应俱全,与汉字一样。

契丹文使用了几百年,直至金灭辽后契丹文仍在使用,到了金章宗明昌二年,契丹文被诏令废除。契丹文的创制不仅在契丹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西夏、女真等北方少数民族文字创制亦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提供了先例与经验,这是契丹族对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