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將: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的人

唐朝名將: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的人

唐朝名將: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的人

李勣,就是那位用皇帝鬍鬚做藥引子的人。他是唐初名將,與李靖並稱,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勣,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人,生於隋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隋唐演義》中的徐茂公)。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來,為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早年跟從李世民平定四方,後來成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功勳卓著。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

李勣於隋朝末年遷居到滑州衛南縣。李勣家本是富豪。史稱“家多僮僕,積慄數千鍾”,其父徐蓋是樂善好施之人,救濟貧苦人,不管關係親疏。

隋煬帝大業末年,李勣才十七歲,見天下大亂,就近參加了翟讓組織的軍隊。他勸說翟讓:“附近是您與我的家鄉,鄉里鄉親,不宜侵擾,宋、鄭兩州地近御河,商旅眾多,去那裡劫掠官私錢物非常方便。”翟讓稱善,於是,在運河上劫取公私財物無算。有錢就不會缺人,不久兵眾大振。隋朝遣名將張須陀討伐,翟讓嚇得要跑,李勣止之,與隋軍兩萬多人交戰,竟於陣中斬張須陀,大敗官軍。當時,蒲山公李密參與楊玄感反叛,兵敗逃亡。李勣與王伯當知道李密為天下英雄,一同勸說翟讓奉李密為主,以收買人心,擴大影響。

隋朝令王世充討伐李密,李世勣多次拒戰,以奇計在洛水兩岸幾次大敗王世充,李密因此封他為東海郡公。當時河南、山東大水,饑民遍地,隋朝賑給不周,每天餓死數萬人。李勣向李密進言:“天下大亂,本是為飢。如果我們攻陷黎陽國倉,大事可成矣。”李密聽計,派李勣帶五千人從願武渡黃河,掩襲黎陽倉的隋朝守軍。當日攻克,開倉招民眾隨便領糧,十天之間,就招募到二十多萬士兵。

一年多後,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江蘇揚州)弒隋煬帝。越王楊侗在東京洛陽即位,赦免李密諸人,封魏國公,拜太尉。隋廷又授李勣右武侯大將軍,命他們一同討伐宇文化及。李勣守黎陽倉城,宇文化及率軍四面攻城,形式危急,李勣從城中向外挖地道,忽然現身城外,大敗宇文化及,解圍而去。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李密被王世充打敗,聚集餘兵歸順唐朝。李密原來管轄的地盤東到大海,南到長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現在仍被李勣佔據,沒有歸屬,李勣對長史郭孝恪說:“魏公已經歸附大唐,如今這裡的人民土地,原是屬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獻出它們,就是借主人的失敗得利,自己為自己邀功,用來求取富貴,我認為這樣做是恥辱的。現在,應當清楚記錄州縣的名稱數量和軍民的戶口,全部報告魏公,讓魏公自己獻給朝廷,這樣就是魏公的功勞了。”

於是派使者報告李密。使者剛到朝廷,李淵聽說李勣沒有奏表,只有信給李密,非常奇怪。使者把李勣的本意上奏給李淵,李淵聽後非常高興地說:“徐世勣感懷主人的恩德、推辭功勞,確實是一個純厚的臣子。”由是,下詔封徐世勣為黎陽總管、上柱國、萊國公。不久加授右武侯大將軍,改封曹國公,賜姓李氏,賜良田五十頃,上等宅第一所。封其父李蓋為濟陰王,李蓋堅決辭去王爵,改封為舒國公,授散騎常侍、陵州刺史。遂命令李勣統領河南、山東的軍隊抵抗王世充。等到李密反叛朝廷被殺,李淵因為李勣過去曾經追隨李密,便遣使告訴李密反叛朝廷的情況。

李勣上表請求收葬李密,李淵下詔同意。李勣披麻帶孝,和李密原來的僚屬將士一起,把李密安葬在黎山的南面,墳高五丈,喪期過了才散去,朝廷、民間都認為李勣講義氣。

不久,竇建德在魏縣捉住了宇文化及,又進軍攻打李勣,李勣力竭投降了竇建德。建德逮捕了他的父親,放在軍中當作人質,仍讓李勣鎮守黎陽。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勣自己抽身回到京師長安。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跟從李世民在東都討伐王世充,屢次交戰都獲大勝。又向東奪取土地到虎牢關,鄭國州司兵沈悅,請求獻出虎牢關反正,李勣夜間埋伏軍隊接應,佔領了虎牢關,抓獲了鄭國州的刺史荊王王行本。

李勣又跟從李世民平定竇建德,降伏王世充,整頓軍隊回朝。論功行賞,李世民為上將,李勣為下將,李勣和李世民一起穿著金甲,乘著兵車到太廟去報捷。李勣的父親從銘州和裴矩一起入朝,李淵見到他們後非常高興,恢復了李蓋的官職爵位。李勣又跟從李世民打敗劉黑闥、徐圓朗,連續升遷為左監門大將軍。不久,徐圓朗又佔據兗州造反,朝廷封授李勣為河南大總管去討伐徐圓朗,不久抓獲徐圓朗,斬下他的首級獻給朝廷,兗州就平定了。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高祖下詔命李勣與趙郡王李孝恭一起討伐輔公祏,孝恭率領水師沿長江而下,李勣率領步兵一萬渡過淮水,攻取了輔公祏佔據的壽陽,到了峽石。公祏的將領陳正通率兵十萬屯駐在梁山,又派他的大將馮惠亮統帥水師十萬。用鎖鏈連接大戰船,用來阻斷長江的航路,還在長江西岸構築堡壘,分守水陸兩路,以此抵禦官軍。李勣攻擊築在長江西岸的堡壘,不久就攻下了它,惠亮單獨乘小船而逃。李勣乘勝追逼,正通的軍隊敗散瓦解,正通帶著十多名騎兵奔逃到丹陽。輔公祏棄城夜逃,李勣縱馬追擊,在武康殺了他,江南都平定了。

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突厥侵犯幷州(今山西太原),朝廷命李勣為行軍總管,在太谷攻擊突厥,驅走了突厥軍隊。李世民即位,拜李勣為幷州都督,賜封邑九百戶。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李勣任通漢道行軍總管,到雲中(今山西大同),與突厥頡利可汗的軍隊相遇,在白道大戰。突厥戰敗,在沙漠的入口處紮營,派使者請求講和。朝廷下詔,命鴻臚卿唐儉前去赦免突厥。李勣當時與定襄道大總管李靖的軍隊會合,他與李靖商議說:“頡利雖然戰敗,人馬還多,如果走過沙漠,得到九姓鐵勒的庇護,道路遙遠險阻,就很難追上他們了。如今下詔,派唐儉到那裡去,突厥必定放鬆戒備,我們隨後去襲擊,這樣就可以不戰而平定賊寇了。”李靖高興地說:“這就是韓信滅田橫的策略啊。”於是,兩人一起定下計謀。李靖率兵連夜出發,李勣帶兵續後前進。

李靖的軍隊到了磧口,賊寇潰散奔逃,頡利帶領一萬多人想逃過沙漠。李勣在沙漠路口駐兵,頡利逃到那裡,無法越過沙漠,他的大酋長率領自己的部落一起投降李勣,李勣俘虜五萬多人而歸。

當時,李治為晉王,遙領幷州大都督,授李勣為光祿大夫,代理幷州大都督府長史。後因父喪離職,不久,又起用恢復舊職。

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改封英國公,世襲蘄州刺史,當時世襲刺史都不到州郡就任,又以幷州大都督府長史的官職遙領太子左衛率。李勣在幷州共十六年,令行禁止,頗為稱職。李世民對侍臣說:“隋煬帝不能精選賢良的人才,安撫邊境,只知道築長城來防備突厥,因為對世情認識糊塗,因此才垮臺。朕現在委任李勣在幷州,就使突厥畏懼他的威名逃走,邊塞安靜,難道不是遠遠地勝過築長城嗎?”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李勣被調入朝,任兵部尚書。還未啟程,正遇上薛延陀派他的兒子大度設率騎兵八萬,南侵李思摩部落。朝廷命李勣為朔州行軍總管,率輕騎三千在青山追上薛延陀的騎兵,進擊並大破其軍,殺死王一人,俘獲其首領和士兵五萬多,因為立功,封李勣的一個兒子為縣公。

李勣得了急病,驗方說,要用鬍鬚燒的灰做藥引治療此病,李世民就自己剪下鬍鬚,為他作藥引。李勣叩頭見血,哭泣著誠懇地感謝李世民,李世民說:“我是為國家考慮,不必麻煩你深切地感謝。”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