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慈禧如果不投降,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甲午中日战争大家都不陌生,而且印象深刻。清朝末期,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什么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呢?就是此时的清朝看似完整,实际上一部分主权已经丧失了,慈禧太后当家做主,奢侈无度,对清朝的统治已经沦为"四处救火""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整个国家也已经千疮百孔了。

甲午中日战争,慈禧如果不投降,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那清朝的统治为什么沦为"四处救火""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呢?钱都去哪里了呢?还有为什么钱都没用到战争中去呢?

最初清朝,财政大权归中央所有,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四处军需变得入不敷出,那怎么办呢?财政大权下放,让地方自己想办法征兵征粮食,在战乱中的清朝,地方官员都各自为政,收税交税时候隐匿不报,自己积累自己的人力和财力,这些隐瞒不报的财富就是从全国国民总收入中获取的,清政府却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那时候日本侵略中华誓死一搏,做势"你给我钱,我就不打你"的标准,向中国要强,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对日本的叫嚣,对中国还是没有造成太大的威胁,还是占据优势的,这时候发生了一个让人意外的情况,北洋水师备战的时候申请2、3百万两白银,最终只批了150万两,知道战争结束资金也没到位只有开战时候给的18万两白银,少得可怜,都比不上慈禧太后的一次挥霍。

甲午中日战争,慈禧如果不投降,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战争打的是国力,不说军事配置,区区一个军费就已成为了个笑话,战争开始了,战士们都吃不饱饭,哪有力气去打仗,还好有邓世昌一些爱国人士的殊死搏斗,给了日本有力一击。他们没想到大清朝会这么顽强,早知道也不会拼上全部力量。清政府一看,中日战争已经超出预期,一但败了自己的利益就会不保,其实这个数字对清朝来说不算什么,而日本此时也苟延残喘,可惜清政府腐败走了投降的道路。

日本对这个结果也很意外,在签署《马关条约》时,日本也松了口气,觉得有惊无险的赢了,而慈禧也松了口气觉得赔点钱不算什么,没有毁灭自己的统治权就好,赔的钱可以从老百姓手里压榨过来,这个想法很是让人气愤。

甲午中日战争,慈禧如果不投降,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其实慈禧并不是看不清形势,她知道如果坚持下去会战胜日本,说到底慈禧投降的本质还是太自私,为了自己的利益放弃名族大义。

综上所述,如果甲午中日战争继续下去,日本很可能在列强的钳制下,在中国陷入战争泥潭不能自拔,最终国内矛盾爆发,而慈禧会在混乱中为了自己利益逃跑失去对国家的统治,清政府也可能会提前灭亡,对此你怎么看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