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藏期间堆温的控制和湿度的控制,老农经验,延长贮藏期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在贮藏期间堆温的控制和湿度的控制。

堆温的控制,窖温的控制与堆温的控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是相互作用的,窖温可引起堆温的变化,而堆温也影响着窖温。管理正常的堆温在入窖初期和通过休眠期以后的萌芽时期,可比窖温略高一些。一般高0.5℃左右,但不应过高。在管理中期块茎处于休眠阶段,堆温与窖温应尽量接近一致或低些。为使堆温与窖温接近一致,必须改善堆内的通气条件和从薯堆的厚度上加以控制。

贮藏期间堆温的控制和湿度的控制,老农经验,延长贮藏期

黑龙江省各地的农村一般挖窖深度是9尺,合理的堆高不应超过5尺,最好是堆高占窖深的二分之一。这样有利于空气流通。否则堆得过高,造成通气不良而导致块茎窒息和伤热生芽,用窒息的块茎做种会造成缺苗,伤热生芽会降低种用和食用品质。

马铃薯入容时,要尽量做到按不同品种和不同用途分别贮藏。因为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用途,如品种休眠期的长短、耐贮性的强弱以及种用、食用、工业加工与饲用等。在贮藏期间的堆温等管理技术,就是根据这些不同特点和用途来确定的。如不同品种不同经济用途的马铃薯,其堆放高度要求不同,使用前的增温处理也有所差别。因此,分别贮藏可以按其不同要求,加以分别对待。

贮藏期间堆温的控制和湿度的控制,老农经验,延长贮藏期

要使马铃薯保持新鲜的品质和种用价值,必须把它堆放整齐,使其通风自如以利调节堆温。其适宜的高度是:早熟种种薯1.1-1.25米;中晚熟种种薯1.3-1.5米:食用马铃薯1.5-1.7米。

干燥而健康的马铃薯,贮藏在通风条件较好的窖(库、室)内,堆高可达2米。堆放过高则下层的块茎所承受的压力过大,会导致不应有的损伤,上层的马铃薯块茎也会因堆内呼吸热的散发而呈现严重的出汗现象,从而导致块茎大量发芽和腐烂。在春季一、二月间将薯堆高度降低到0.5-1.0米时,能较长地保持抑制发芽所要求的低温。

贮藏期间堆温的控制和湿度的控制,老农经验,延长贮藏期

马铃薯在贮藏窖内不仅堆放高度要适宜,并且贮藏窖内还应经常保持留有一定的空隙。因此堆高还应与贮藏容的容积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马铃薯堆的容积一般占贮藏窖容积的二分之一为宜,最多亦不得超过三分之二,这样才能保持贮藏容内空气的通畅和马铃薯正常呼吸的进行,否则会造成马铃薯块茎窒息、腐烂或变成黑心。在贮藏管理上为控制薯堆上下温度一致,除降低堆的厚度外,最好的办法是改善堆内的通气条件。

贮藏期间堆温的控制和湿度的控制,老农经验,延长贮藏期

其做法是在堆底地面上挖成十字型或丰字型的通气沟,沟的深度和宽度平均20厘米左右,沟的长度与窖壁相接,在沟的上面铺上称秸或树条,并留一定空隙,空隙大小以不漏块茎为宜,然后在堆内插入用称秸绑的通气把,通气把的直径也是20厘米,长度应比堆高多一尺,立放在堆内,底部与通气沟相接,这样有利于调节堆内的温、湿度。有条件的用木板条做成三角型通气塔代替通气把则效果更好,南方亦可用荆条编织成圆形的通气塔。

贮藏期间堆温的控制和湿度的控制,老农经验,延长贮藏期

控制湿度,避免"出汗"在北方容藏中后期,常常看到马铃薯堆上层块茎很湿,附着一些小的水珠,群众把这种现象叫做"出汗",这是因马铃薯呼吸作用在堆内产生的热气,向上流通碰到气眼和窖门降下的冷空气相遇,而在薯堆上层凝聚而成的水滴。这种现象常造成窖内湿度过大,促进腐烂菌及真菌病害的发生,也容易造成早期发芽。

贮藏期间堆温的控制和湿度的控制,老农经验,延长贮藏期

当窖内湿度过大时,也常见到另外一种现象,即窖的四周墙壁上出现水滴,而薯堆上的块茎呈现潮湿状态,这也是窖内湿度过大的一个标志。

对窖内湿度的控制与调节,主要是通过窖门、气眼换气的办法来调节。根据黑龙江省克山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哈尔滨、克山、绥化等地的调查,群众有"打春盖草防出汗"的经验,对控制湿度防止薯堆上层块茎"出汗"有良好的作用。具体作法是:立春时节窖温开始下降的时候,在堆上覆盖一层谷草或草帘子,它的作用既可保温防冻,又可防止"出汗"。

贮藏期间堆温的控制和湿度的控制,老农经验,延长贮藏期

其道理是由于增加一层覆盖物,可以缓和上下冷热空气的结合,可吸收堆内放出的潮气。特别是在贮藏后期窖内棚顶上的霜开始融化,而覆盖的草又可接受融化下来的霜水,因而薯堆就可以维持干燥的状态,不会因潮湿而腐烂了。而"出汗"等现象,在南方省(区)不常见,因南方多采用地上式的贮藏库来贮藏马铃薯,一般情况下贮藏库的通气条件要好些,不管南方或北方,马铃薯在贮藏期间的适宜相对湿度是80-93%,应按这个幅度进行合理的调节。

贮藏期间堆温的控制和湿度的控制,老农经验,延长贮藏期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大家在阅读完后,对贮藏时堆温的控制和湿度的控制了解了吗,可以在评论区里留言告诉小编哦,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