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十八怪:早餐吃酒不吃菜

喜歡金庸武俠的人想必沒有不知“射鵰三部曲”的,其中,郭靖黃蓉全家都在襄陽城破時殉國(除了靖蓉的二女兒郭襄以外),是後來在《倚天屠龍記》裡重要交代的情節,可謂是中國武俠文化“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集中體現。

襄陽十八怪:早餐吃酒不吃菜

襄陽,被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而說到“兵家必爭”就不得不提三國,上承漢末下啟魏晉在近百年群雄爭戰、風雲際會的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謀劃《隆中對》襄陽成為三國鼎立格局形成的源頭,以羊祜鎮守襄陽、杜預上表滅吳方略為標誌襄陽成為晉滅吳、完成統一大業的策源地。

東漢末年北方戰亂劉表領荊州牧公元190—209年“愛民養士從容自保”把襄陽治理得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成為亂世中一片安寧的“綠洲”,數以千計的士人紛紛來到襄陽,諸葛亮、司馬徽、龐德公、龐統、徐庶、崔州平等一批謀略精英,經學家宋忠、文學家王粲、書法家梁鵠、音樂家杜夔等一批傑出人物匯聚襄陽。

襄陽十八怪:早餐吃酒不吃菜

在《三國志》86卷中有18卷寫到襄陽,《三國演義》120回中有32回故事發生在襄陽,現存有50餘處三國曆史文化遺址遺蹟,司馬薦賢、三顧茅廬、馬躍檀溪、水淹七軍、刮骨療毒等三國故事發生在襄陽,諸葛亮更是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和品格為世人尊崇。

那襄陽為什麼會成為“必爭之地”的呢?

襄陽處於漢水(漢水是中國古代內河最便捷、最暢達、最繁忙的“黃金水道”)中游,東西交匯、南北貫通,是漢水流域最重要的城市,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襄陽成為歷史上的區域性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成為漢水文化中具有重要影響和代表性的區域。

襄陽十八怪:早餐吃酒不吃菜

說完“兵家”,再來說說“文化”,東晉高僧釋道安在襄陽長達15年之久,研究佛學講經弘法,統一佛教姓釋,確立僧律戒規,首創中國僧制,編撰中國第一部佛經目錄,奠定了印傳佛教中國化的基礎,對中國文化儒釋道格局的形成,乃至整個漢傳佛教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使襄陽一度成為全國的佛教傳播中心。

襄陽人宋玉和王逸是《楚辭》的主要作者,宋玉推動了楚辭向楚賦的轉變,王逸編撰了《楚辭章句》。這裡產生了大量吟誦襄陽山水之勝和美麗傳說的古代詩歌,出版清晰、有據可查的達2500多首。襄陽是中國文學史家公認的唐詩高地,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張繼、皮日休、白居易等唐代所有著名詩人都有吟誦襄陽或涉及襄陽題材的詩歌。《唐詩三百首》中就收有涉及襄陽的詩27首。

襄陽十八怪:早餐吃酒不吃菜

襄陽也是“中國書法名城”,歷史上代表性人物有三國時期的梁鵠、邯鄲淳隋唐時期的丁道護、杜審言。北宋時期的米芾、米友仁、張友正等。米芾世稱“米襄陽”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合稱“宋四家”,他的畫以“米點山水”著稱於世,他的《研山銘》成為千百年來人們習書臨摹的法帖。

襄陽的漢水文化影響深遠,如果說漢水上游的漢中地區是西漢源頭的話,那麼漢水中游的襄陽地區就是東漢的源頭。劉秀在舂陵發起中興漢室成為東漢開國皇帝,使襄陽在漢水文化傳播中具有重要影響力。韓國至今沿襲漢朝建制,設有襄陽郡保留有峴山、漢水、鹿門、太平門等襄陽的地名。

襄陽十八怪:早餐吃酒不吃菜

襄陽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自西周初周成王封熊繹於荊山丹陽到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定都鄢郢歷時300多年,從定都鄢郢到遷都紀南城又歷時186年。

苞茅縮酒是古代楚人的祭祀儀式,方法為將酒澆灌於直立的包茅之上,表示讓祭杞的對象享用了。類似於現在把酒澆在地上,以祭奠先,把酒灑在江上,表達一種心情。"苞茅縮酒"中的"苞"在古書中通"包","苞茅"是產於湖北荊山山麓南漳、保康、谷城一帶的一種茅草。

襄陽十八怪:早餐吃酒不吃菜

相傳楚王在這一帶立國之初,環境非常艱苦,周天子優待楚人,讓楚人上繳的貢品就有這種廉價的茅草。用這種茅草過濾酒漿,以祭祀祖先。春秋時期周王室衰落,齊桓公糾合諸侯討伐楚人,問罪的兩條理由之一,就是楚人不向用天子貢奉苞茅,周天子"無以縮酒"。"苞茅縮酒"的遺俗,現演變成一種民間舞蹈形式,至今在湖北南漳猶存。

在襄陽,荊楚酒文化根深蒂固,不管在家裡待客還是在餐館裡宴請,不管客多還是客少,只要是宴席那酒是必不可少的。在“襄陽十八怪”中,第十一怪就是“早餐吃酒不吃菜”。而最後一怪“請客怪酒不怪菜”,也是關於酒的,足可見酒的“主角”地位。

襄陽十八怪:早餐吃酒不吃菜

現在,襄陽人喝酒豪爽的風俗習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注重健康,能喝就喝,不善飲酒也不勉為其難。喝酒圖的是熱鬧喜慶,而不再搞“站著進來,躺著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