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國際校區常務副校長田敏: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六大支柱

前言

“我們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實際上就是確保在未來的多少年裡,他作為信息化時代原住民,能夠在這個全球互聯網時代成為主角。”北京四中國際校區常務副校長田敏校長如是說。

以下是田敏校長在“向日葵國際教育高峰論壇(2017)”北京論壇的發言——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六大支柱。

北京四中國際校區常務副校長田敏: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六大支柱

北京四中國際校區常務副校長田敏

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六大支柱

我今天所講的題目是國際化人才培養的一些實踐和想法,從我所經歷的不同學校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可以歸納為六大方面。

現在的千禧兒童們都是互聯網時代出生的,95後我們稱之為“網絡化的原住民”,而我們這些70後應該成了“移民”,因為後來才開始學習互聯網知識。我們的上一代人也在用智能手機玩微信,因為他們也需要信息分享。否則他可能覺得自己已經被我們拋棄了,成了網絡“難民”,因為他的“網絡權利”根本得不到維護。如果根本不會玩微信,他就成了一個被徹底拋棄的網絡“棄民”。

國際學校裡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實際上就是確保在未來的多少年裡,他作為信息化時代原住民,能夠在這個全球互聯網時代成為主角。要是能在信息化的汪洋大海中,特別是在出國以後還能成為主角,那就是我們學校和家庭的培養成果。

現在我們就要思考一所學校應該培養學生的什麼能力?我們的家庭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家教?北京四中國際校區有一個說法,即我們要培養具有中國心的國際化人才。包含四項核心素養:一是身心健康,二是公民責任,三是終身學習,四是世界影響。

中國心是我校學生培養的核心。他們要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具有中華情懷,對自己作為炎黃子孫保有文化身份認同。他們還要懂得尊重,勤奮,謙遜,正直,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身心健康是學生成長的基礎。他們要身體強健,精力充沛,自愛自信,樂觀豁達。他們要敢於挑戰自己,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還要具有自我管理和反思的能力,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里懂得靈活堅韌。

終身學習是學生成才的保證。他們要敏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提問,樂於創造,善於表達。他們要對不瞭解的事物永遠充滿好奇,享受探索乃至失敗的過程。他們要心態開放又懂得專注,學無止境對他們來說不僅理所應當,更是一種享受。

公民責任是學生成熟的象徵。他們要關心家庭學校,也關心國家社會。他們會主動傾聽,懂得換位思考與共情,願意瞭解社會問題並嘗試解決。他們要敢於承擔責任,總是恪守承諾,甘於服務他人與社會。

世界影響是學生成功的榮耀。他們要具備多元文化理解,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跨界自如遊刃有餘。他們視天下為己任,站出來,他們就能領導,退回去,他們也能貢獻。他們充滿智慧,富有能力,他們將創造人類文明的未來。

北京四中國際校區常務副校長田敏: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六大支柱

要實現這一培養目標,需要搭建國際化人才成長的六大支柱:大閱讀、大健康、大實踐、大藝術、大開放和綜合素質評價。

01

大閱讀與博雅教育

博雅教育的實質就是構建基礎紮實、能力全面、面向未來的綜合性素質。其主要的實現途徑之一就是大閱讀。沒有大閱讀的積累學習的基礎就會蕩然無存。國際校區石國鵬校長指出:走出國門後不要被天下人笑話,那就請坐下來讀書,踏踏實實的讀書。學校給高一學生的閱讀量目標是5000頁原版閱讀量,大約20本書。“沒有足夠的閱讀量,出去就兩個字‘作死’。因為孩子參加不了國外課堂的討論,他不可能有建設性的課堂貢獻,他的平時成績很糟,他會越來越覺得自己不行,越來越躲在角落裡面去,最終他是白念甚至出現心理問題。”

通過閱讀,我們旨在培養三個能力:

能力一:基礎閱讀技能。我們知道,單就老師而言,閱讀也是有限的。我們告訴孩子們,若你指望從老師身上學到對你一輩子有用的東西,不可能。因此你們要自己去讀書。每年5000頁閱讀標準對學生來講確實有很大壓力,因為他們在課堂裡還有無數的閱讀任務,在晚上還要完成學校佈置的閱讀,要求不低。

能力二:批判性的思維技能。包括理解:對問題歸類,闡明,明確重要性等;分析:指明觀點,分解觀點,比較等;引申:提出假設,識別多種證據,得出結論等;說明:陳述,證明及展示推理過程和結論等;評估:評估觀點和論證過程,確定評估標準等;調整:自我思維分析及改進等。

如果希望有一個思維習慣閱讀,那就每天都應該讀書。

北京四中國際校區常務副校長田敏: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六大支柱

能力三:批判性思維習慣。開放性:接納看世界的角度的多樣性;公平心:平等考量分析論證;理性:遇事傾向於尋求理性分析;好奇心:對許多事物和話題感興趣;全面性:渴望對事物的瞭解能儘量充分;靈活性:願意考慮其他意見或替代方案;尊重:傾聽和接受他人的不同觀點。

02

大體育與健康素養

重視學生健康是四中的特點。體育不僅健體,更是健心!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狀態是我們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四中國際校區每週開設8節體育課,就是希望學生有足夠的運動量,有充分的團隊鍛鍊活動,有一生引以為自豪的體育長項和鍛鍊習慣。良好的鍛鍊習慣和技能也是到國外生活學習,融入主流社群的一個基本能力。

北京四中國際校區常務副校長田敏: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六大支柱

03

大實踐與無圍牆課堂

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原本就應在環球課堂中學習。一個很流行的說法,即學習在窗外、他人即教師、生活即教育、世界皆課堂。把學生關在屋子裡學習是被動和封閉的,而打開一扇窗才能幫助學生往外鑽,生活裡的所有人都是老師,要學會在生活中接受更多的鍛鍊並獲得成長,也就是生活即教育的體現。我們把這樣的課堂稱之為“無圍牆課堂”。

北京四中國際校區常務副校長田敏: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六大支柱

“無圍牆課程計劃”(Classroom Without Walls Project,簡稱CWWP)就是北京四中國際校區以此為目的發起的中學綜合課外活動項目,為教師提供更多的自由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機會,思考並挑戰我們以往以教室為主要學習場所的教學和學習方法,把學生帶到一個更加豐富的情景,或者說,我們將課堂無限延伸至一個更加廣闊的環境。

我們的學生每週四下午以及週六或週日都處在“無圍牆課堂”狀態,我們認為只有進入這樣的無圍牆課堂,我們的教育才能實現三個穿越。第一是穿越學校的邊界。20年前我剛參加工作發表的第一篇論文標題就是學校教育要社會化,當時我就覺得,學生在封閉環境下學習是非常受約束的,不足以解放他們的天性,我們要穿越學校的邊界,走進社會大課堂,走進全球大課堂,展開更豐富的學習;第二是穿越學科的邊界。現在已經是主題化、PBL項目式學習成為主流學習方式,學校必須在課程主題化、綜合化等方面往前走;第三是穿越學習的邊界。即事事皆學習,時時皆學習,在家庭、在社區、在世界,學習全時段發生,唯有如此,才能給孩子提供更多深度學習的機會和體驗。

我們也希望,每個家庭都能更多的讓孩子多一些有挑戰性的社會實踐。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04

大藝術與戲劇教育

戲劇教育是四中教育的特色之一。每到五六月份,高三同學們就要排演兩部畢業大劇,這是每年都要連續演很多場的重要藝術活動。英文戲劇和中文戲劇是學校必修課,甚至從初中開始就是必修課。因為我們認為戲劇教育可以解放人的天性,這個教育的功能怎麼誇大都不為過。

北京四中國際校區常務副校長田敏: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六大支柱

05

大開放與環球課堂

中學生直接出國留學會出現很多令人擔心的問題,但我們覺得他們應該出去看一看,比如初三或小學六年級能在美國待一個階段就很不錯。於是我們學校派出專業學科教師和管理人員,帶著我們的學生進入美國公立學校課堂,進行全息體驗式學習。我們的老師在課後組織一些特色課程和活動,進行引導式的管理,整個課程由我們整體架構和選擇。現在這種大開放式的學習模式已經成為國際化學習的潮流,這大概就是“世界皆課堂”。

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家庭教育不能缺位。家長們除了每天或每週跟孩子保持聯繫外,學校在每個學期的關鍵點還安排了學校領導、教師、家庭和學生的一對一的四方會談。學校領導經常是早上3點多起床到會議室和家長一起同海外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家長會。每個學生基本上40分鐘到1個小時,一年多次,我們以這樣一種方式讓學校、家庭的教育能夠落地。

06

綜合素質評價

要想實現前五大目標,綜合素質評價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建立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SPI電子化系統,評價體系分四個方面:學術水平、生活技能、品德、領導力。學生在美國學習期間,很多家長有嚴重的焦慮和擔心。我們把學生每天要經歷的事細分成了74項指標,旨在培養學生細微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這74項指標包含了他早上怎麼起來,晚上怎麼休息,吃飯的時候是不是需要跟住家爸媽進行溝通等等。第一個月逐項打分還是很辛苦的,但是到第二個月學生養成習慣後管理起來就會輕鬆多了。

北京四中國際校區常務副校長田敏: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六大支柱

在以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學生成長保駕護航的層面上,我們希望學校的教育痕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能夠滲透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