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伯虎夺得第一名中了会元却沦为阶下囚

公元1499年,弘治十二年,名震天下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意气风发地踏上了进京赶考的征途。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叫天才,他们天资高,不用头悬梁,不用锥刺股,也无需凿壁借光刻苦攻读,自然就能博学通识,这种人叫天才。

一年前,公元1498年,天才唐伯虎参加南京应天府举行了乡试。唐伯虎牛到什么程度,大家都觉得第一名肯定是唐伯虎,如果第一名不是他,这考试肯定有问题,有暗箱操作;大家心甘情愿地争,争第二名。天才唐伯虎没有辜负大家期望,毫无悬念地夺得第一名,成为解元。由于文章写得太好了,还被监督考试纪律的官员程敏政反复拿来观看。

揭秘唐伯虎夺得第一名中了会元却沦为阶下囚

弘治十二年的这次进京赶考,唐伯虎是志在必得的,不是考中,而要要拿第一名,他的目标是状元。他像古代的文人一样,学而优则仕,想把自己的满身才华献于帝王,想立德、立言,甚至期待着立功,留芳百世。他相信自己可以,他的朋友们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也相信他可以,因为他是天才。

唐伯虎带着朋友的期待,带着家乡的无限荣光,带着浑身的光环入场,在众人的注视下,微笑着离场,唐伯虎知道,自己会是第一名。

事实证明,唐伯虎没有吹牛,他的朋友们的眼光很准确。放榜的那一天,唐伯虎果然是第一名。同时上榜的还有和他一起赶考的好友,徐经。徐经是第二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殿试的状元会在他们两个中产生。

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喜欢捉弄人。很多事情你觉得水到渠成,天经地义的时候,结果却并不是想像的那样,甚至是另一个极端。唐伯虎还沉浸在喜悦中,开心着,等着朝廷传捷报的到来。可是他等来的不是传捷报的喜官,而是凶神恶煞,全副武装的衙役。衙役虎势汹汹地来到了他的面前,拿出镣铐,在众目睽睽下带走了他。

唐伯虎懵了,一夜之间从金榜题名沦落到阶下囚,到底怎么了?难道不许唐伯虎得第一名吗?

揭秘唐伯虎夺得第一名中了会元却沦为阶下囚

其实并不是不准唐伯虎得第一名,而是唐伯虎喜欢喝酒,喝大了后喜欢放狂,乱说话,该说的,不该说的,不分场合地拿出来说。

考试结束的那天晚上,众考生如负释重,就像今天参加完高考的学生们一样,都要放松下,狂欢下,甚至放纵下自己。古代也一样,考完后唐伯虎参加聚会,估计是被众人吹捧了几句才华横溢,加上唐伯虎年轻气盛,在酒精的作用下,唐伯虎给大家说了句:

第一名,是我,你们不必争了;你们要争的话,争第二名好啦。这是一场让唐伯虎后悔的聚会,在这场聚会上唐伯虎说了改变一生的话,唐伯虎的好运就此打住。

唐伯虎狂放惯了,以为京城和老家吴县一样,无拘无束,可以率性而为,可以不拘小节。这一次,他错了,而且错得离谱,离谱到影响了他的一生。

揭秘唐伯虎夺得第一名中了会元却沦为阶下囚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能坐在一起吃饭的就是朋友,能一起喝酒的就是兄弟。但事实上,坐在一起吃饭了,并不全是朋友,可能有朋友,但更多的只能算是认识的人,甚至小人。多年以后,毕福剑的事,就是唐伯虎的翻版。当毕福剑展示自己歌艺的时候,滔滔绝的议论被同桌的小人悄悄录了下来,发到网上,引发了他的辞职下课。如果当时毕福剑多读点历史,知道唐伯虎的事,估计他就不会在酒桌上信口开河了。

唐伯虎的话,实在是太狂了,实在太不注意其他人的感受了,桌上所有的人都听到了,只是有的人听了一笑而过,有的人知道他所言属实,他的才华在那,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小人永远是存在的,你永远不知道他会在什么时候跳出来咬你一口,唐伯虎很不幸,和他一起吃饭的就有小人默默地记下了他的话,转身举报了他。

举报的理由就是,还未放榜,唐伯虎就知道自己是第一名了,有内幕,有暗箱操作,反正是其中必有蹊跷。何况唐伯虎,你虽有才学,但毕竟只是在吴中江南一带有名,放眼全国,你算老几?何况文人相轻,是中国的传统。看不起唐伯虎的举子也大有人在。

在唐伯虎踌躇满志憧憬着殿试的时候,酒桌上的举报者已经坚信,这里面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举报材料,引起了皇帝的高度重视,孝宗下令“彻查严办”。

揭秘唐伯虎夺得第一名中了会元却沦为阶下囚

很多简单的事,因为高层的话变成了复杂的事,小事变成了大事。由于皇帝亲自批示,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层层传导压力,引发了连锁反应。本是酒后口不择言案,演变成科场弄虚做假案,牵连到了程敏政,把唐伯虎列为第一名的是程敏政,就是欣赏唐伯虎文章而反复观看的那个程敏政。

官场中从来不缺人的,不缺锦上添花之人,也不缺釜底抽薪之人。程敏政的对手们纷纷抓住机遇,把握机会,将矛头指向了他,说他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说他将考题泄露给唐伯虎。

虽然后来经过审理,程敏政泄露考题并无实据,但还是被勒令退休,回到原籍。

在中国古代,文人学而优则仕,唐伯虎也不例外。唐伯虎年轻的时候,也曾想达则兼济天下,也曾想热烈地幻想功成名就平步青云飞黄腾达,想通过考试,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经过这场突如其来的唐伯虎科场舞弊案,改变了唐伯虎求功名的心态,开始及时行乐,游戏人间。

揭秘唐伯虎夺得第一名中了会元却沦为阶下囚

唐伯虎所处时期,正是明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期,社会经济表面繁荣,而朝纲却日益败坏,尔虞我诈。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唐伯虎的性格是不会随波逐流的,不是愤而辞官,就是身陷囹圄。或许这事件,对唐伯虎是一个好事,政界少了一个政客,但世间却多了一位文人,留下了很多千古美文在世间传颂。

唐伯虎带深深的遗憾,历经人世悲欢,最后皈依佛门,自号六如。他表面的风流倜傥,掩藏着他内心的忧郁和苦闷,这样的的心境影响着他的创作。他在诗中追求着一种世外桃源,但在世态炎凉的现实中,这样的世外桃源是不存在的。他从诗文上的追求改为对精神信仰上的追求,最后在佛门中找到了安排心灵的归宿。

唐伯虎五十岁生日时所作的一首诗可以理解为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