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新戰場:家居競爭進入巷戰時代

房地產銷售下滑和精裝房比例上升,導致一手房市場更加難做了,所以舊房市場開發,是家居企業必爭之地,而且快速提上重要日程。

家居賣場這個渠道,原來是最主要的渠道,但現在大家都知道鼎盛時代已過。等客上門的結果是門可羅雀,只有社區才是家居人最後的成長地。

顧家行動了,成立社區家裝品牌“一應實創”佈局“家裝“最後一公里“。

左邊是房地產工程渠道,右邊是住宅小區。像顧家這樣和家居大品牌一定不願意接受房地產企業的收編,那就只能進小區了。

相對於犧牲自己的利潤空間和資金週轉委身房地產企業,進小區的好處是保有了和消費者直接溝通的渠道,讓自己還可以面向消費者、控制市場。但痛苦在於投入大、見效慢。

散佈的小區將更一步稀釋品牌企業的投入,投入更多的錢和人,建設更多的網點、實現更快地運轉、做到更好更深入的服務,隨之而來的是團隊增大,管理難度加大,回報週期加長。這是一個很高難度的挑戰,空前絕後。——以後總不可能進入家庭吧?所以這已經最細顆粒的銷售網點了。

然後這並不是自耕農的世外桃源,因為絕大部分小區首先是房地產企業的屬地,他們屬下的物業公司享有管理權。再加上像“碧桂園服務”(HK06098,碧桂園旗下的物業管理公司)這樣的公司在全國各地收編物業管理落後的小區和無物業管理的小區。他們以很低的價格接管這些小區的目的,就是要向下延伸,獲得管理權。

顯然,小區成了地產企業和家居企業都在爭奪的新戰場,也會成為家居企業的“攪肉機”。進入時間和機會都是有限的,但是進不出就會失去了新一輪競爭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