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詹青雲"爆紅"的背後,揭露了親子教育的另一個真相


奇葩說詹青雲

最近《奇葩說》第6季中的辯手詹青雲火了。她學識淵博,辯論時旁徵博引,驚豔了全網。網友感嘆:"看詹青雲才知道多讀書能有多優秀。"

奇葩說詹青雲

是的,詹青雲的語言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思辨能力等等,無一不昭示了深厚的知識積累,似乎沒有她沒讀過的書,她的許多言語,都閃爍著知識的光芒。

每一位電視機前的父母都會想:這樣的"神仙孩子"到底是怎樣培養大的?

著名專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那些有教養、品行端正、值得信賴的年輕人,他們大多出自對書籍有著熱忱的愛心的家庭。"

詹青雲就是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她從小就愛看書,而且什麼書都看,雜七雜八,拿起來就放不下,媽媽允許她經常泡在書店,支持她看書買書,爸爸也經常給她講故事,甚至在她小時候經常用"講故事"為誘餌,讓女兒陪他出差、旅遊。

詹青雲在書籍的世界裡自由自在地遨遊長大,尹建莉老師在《從"小"讀到"大"》一書中寫道:"那些閱讀量大的孩子,即使他們從小表現一般,但由於積蓄了巨大而深厚的潛在力量,而且心理狀態因為閱讀變得越來越健康,因此在以後的學業中往往表現出很強的爆發力,成為後起之秀。"

"神仙孩子"就是這樣被培養出來的,無數的專家指出: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從家庭開始的,最初的閱讀就是親子閱讀。

父母開啟親子閱讀,一定會讓孩子終生受益。

奇葩說詹青雲

一、親子閱讀,是父母給予孩子的寶貴財富

美國著名的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在其所著的《朗讀手冊》上,有一段大家非常熟悉的話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這句話說明了親子閱讀對孩子成長的一生的重要性。

美國的研究者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兩組5歲的孩子,父母的學歷、社會地位等都非常相似,唯一的區別是:一組孩子的父母在過去兩年內每週5次與孩子一起閱讀,而另一組則沒有。研究者讓兩組孩子分別講故事,結果發現,有親子閱讀的那一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更強,所用的句子文法、結構都更好,更書面。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大選演講時曾講述自己從小就很愛看繪本故事,並且受益匪淺。所以,他一直以來都倡導親子閱讀,即便擔任總統一職,他還是會保證抽出時間和兩個女兒分享好書,並經常帶女兒去書店選書。

奇葩說詹青雲

親子閱讀,不是讓孩子讀,督促孩子讀,而是陪孩子讀,和孩子一起讀。

親子閱讀是父母和孩子互動、共同探討的美好事情,通過親子閱讀,不是讓孩子提前認識多少字,會背幾首古詩,而是更加強調親子互動、閱讀習慣及閱讀興趣。

每個長大後愛閱讀的孩子都會感謝帶領自己走進這個世界的人。

二、親子閱讀,是孩子記憶中最美好的時光

對孩子來說,爸爸媽媽溫暖的懷抱、讀書的聲音和笑聲,一定是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對於詹青雲來說,坐在火車上,聽著爸爸講書中的故事,就是她記憶中最美好的場景之一,她總是希望,火車開得慢一點,坐火車的時間長一點,讓這段時間能夠長一點,遊景點的時間再短一點。

對於安徒生來說,小時候因為戰爭,有一段時間沒有人找他父親做皮鞋,所以有了大量的時間陪伴安徒生,給他講很多的故事。他後來回憶說,這是他一生中最難忘和最幸福的一段時光。

想象一下:孩子在你的腿上或者懷裡,共同去讀書,感受書里人物的悲歡離合、探索外面的大千世界。多麼美妙的親子時光!

奇葩說詹青雲

更重要的是,在這段美妙的親子時光中,讓孩子在閱讀中發現無限的樂趣,感受閱讀帶給自己的喜悅,從而激發良好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孩子的一生都會受益匪淺。

現在很多優秀讀物比較符合孩子的年齡發展階段,符合孩子的發展需求,親子閱讀可以大大增加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專注力、想象力等,認識一些生活中不常見的事物,大大促進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

日本的松居直在《幸福的種子》中指出:

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不斷的體驗逐漸積累起來的。親子共讀圖畫書,可以喚醒想象力的幼苗,對於孩子想象力、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心靈的成長等方面,都將發揮重要的作用,並存在無限的可能性。

三、親子閱讀,你做對了嗎?

有些父母,不顧孩子的年齡段,盲目選書。我記得女兒在2歲的時候,我帶她到同小區比較要好的小朋友家裡玩,她的媽媽苦惱地對我說:無論我怎麼努力,我的孩子就是不喜歡聽我給她讀繪本。我觀察了一下他們家裡的繪本,赫然發現都是《十萬個為什麼》、成語故事之類的書。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想要有效激發孩子閱讀興趣,可以根據實際年齡、性格特徵、興趣愛好等選擇有針對性的書籍作為親子閱讀材料。

1、選擇正確的親子讀物

最科學的莫過於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一般來說,0-6個月可以選擇色彩鮮豔、圖片簡單的圖書,材質上種類越多越好,6-12個月選擇材質安全的布書、有趣的洞洞書、翻翻書等,1-2歲選擇文字簡單、情節簡單易懂的繪本,2-3歲選擇具有感情表達和社交引導、規則建立、生活習慣等功能的繪本,3-6歲選擇有文字、有故事情節、圖畫豐富的繪本。

此外,繪本的選擇應該遵循孩子的興趣,這個孩子喜歡恐龍,那個孩子喜歡交通工具,以興趣作為切入點,可以比較容易帶領孩子愛上閱讀。對於孩子來說,閱讀並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和"搭積木""玩過家家"等一樣都是他們喜歡的遊戲,是他們感知、探索世界的活動。

父母在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時候,可以採用多種多樣的方式來"玩"。

2、帶孩子玩轉親子閱讀

在給孩子閱讀的時候,一定要將自己的情感充分投入進去,通過語調的升降、聲音的改變、角色的互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讀到怪獸,就採用"怪里怪氣"的大怪獸的聲音,學小烏龜說話時就慢吞吞的。

同時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講繪本,比如:

讀《我爸爸》《我媽媽》時,爸爸媽媽就可以模仿裡面爸爸媽媽的那些搞笑的動作,講《好餓的小蛇》,讀到該文中反覆出現的"啊嗚""咕嘟"等詞語時,用嘴巴模擬大口吃的動作;

讀《猜猜我有多愛你》時,可以讓孩子假裝是那隻"小兔子",自己假裝是"兔子媽媽";

總之,用遊戲、互動、表演等方式,讓繪本活起來,孩子就會喜歡上閱讀。

奇葩說詹青雲

3、帶孩子感受繪本內容

當我們一起讀完繪本以後,我們還可以做一些非常有趣的延伸活動,讓孩子能更深地體會繪本中的內容:

讀完《我爸爸》《我媽媽》,可以經常帶著孩子做一做書中那些有趣的事情,讓孩子感受爸爸媽媽的溫柔、勇敢、幽默、可愛、浪漫、溫情;

讀完《好餓的小蛇》,可以用紙做出小蛇玩吃吃吃的遊戲;

讀完《猜猜我有多愛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說說愛,表達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愛;讀完《小紅帽》,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怎樣對付壞人。

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耳濡目染"有比"耳提面命"更強大的力量,"身教"永遠大於"言傳"。如果你喜歡抱著手機刷抖音、微信,就別指望孩子會愛上閱讀了。

宋朝有一首詩裡面寫道:"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

帶著孩子一起閱讀吧,一定會讓他/她受益一生。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擁有金戈鐵馬、桃花潭水、笑問客來的詩意世界。

願他們將來也能寫出"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這樣的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