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報應嗎?朱棣的兒子也效仿他發動“靖難之役”

朱棣因得位不正、心狠手辣等原因被後世稱之為亂臣賊子。縱然如此,還是有人崇拜他,將他視為偶像。朱高煦就將父親視為自己終生的偶像。為了坐上皇帝之位,學習父親造反,是朱棣的頭號粉絲。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

1399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令長子朱高熾鎮守北平,次子朱高煦隨軍出征。1400年,白河溝之戰中,朱高煦身先士卒,帶頭衝鋒,斬殺瞿能父子。1401年,朱棣在東昌兵敗,大將張玉為救援朱棣力竭戰死。危急時刻,朱高煦帶兵出現,擊退南軍。1402年,朱棣在浦子口兵敗,朱高煦再次成為英雄,帶援兵趕來。朱棣大喜說:“兒子,加油!世子身體不太好!”朱高煦虎軀一震,率軍衝殺,擊退南軍。就是因為朱棣的這句話,“我要做皇帝”的想法在朱高煦的腦海中萌生。

是報應嗎?朱棣的兒子也效仿他發動“靖難之役”

朱高煦劇照

奪嫡失敗,被強制就藩樂安

朱高煦英俊神武在靖難之役中立下大功,並且性格與朱棣相像,受到朱棣的喜愛。嫡長子朱高熾是朱元璋親自為朱棣選擇的燕王世子,擁有合法繼承權。為此,朱棣在立太子的問題上猶豫了很久。我認為朱棣內心是傾向於朱高煦的,一是因為自己曾經在戰場上有一個不算許諾的許諾,二是因為朱高熾過於仁厚,朱棣擔心他會受權臣的脅迫。但也正是朱高熾的仁厚、文雅得到了文臣們的擁戴,加上朱棣對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十分喜愛。最終,朱棣還是選擇了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煦並沒有善罷甘休,以雲南偏遠為名不肯就藩,留在京城。先進讒言將立儲第一功臣解縉打入大牢,後又蓄養私兵伺機而動。他編排太子圖謀不軌,並且通過一系列手段將太子黨的主要官員學士黃淮、東宮洗馬楊溥等人關進監獄。太子朱高熾一度陷入危難之中,太子黨紛紛倒戈,朱高煦勝利的曙光已經到來。但在楊士奇等閣臣和徐皇后的勸說下,朱棣相信太子並無二心。在探查之下發現朱高煦蓄養私兵別有所圖,朱棣大怒,幸好太子朱高熾不計前嫌請求父親原諒朱高煦。

最終朱棣剝奪朱高煦的部分護衛、強令他到山東樂安就藩。自此,朱高煦奪嫡宣告失敗。

是報應嗎?朱棣的兒子也效仿他發動“靖難之役”

朱高煦劇照

效仿父親發動“靖難”,卻成為笑料

1425年,明仁宗朱高熾病逝,太子朱瞻基從南京趕去北京奔喪。朱高煦在半路設伏未果。朱瞻基登基之後,朱高煦屢次提出一些過分的請求,朱瞻基一一答應。因為朱瞻基的一再退讓,朱高煦認為朱瞻基是個“軟柿子”,造反的想法更加強烈。

1426年,朱瞻基宣佈朝中有奸臣,需要清君側。隨後發動第二次靖難之役,並且企圖策反自己的好友張輔,派親信枚青去給張輔送信。張輔熱情的招待了枚青,問清了朱高煦的意圖之後直接捆起來連夜送給了朱瞻基。朱瞻基在嘗試和平解決此事未果之後決定御駕親征,直奔樂安平反。大軍到達之後,朱瞻基並未下令強攻,而是將赦令捆在箭上射到城裡面。大致意思就是:只治賊首之罪,被脅迫的無罪;標明活捉和殺死朱高煦的價碼。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為了得到高額的賞金,城內出現多股叛軍想要捉拿朱高煦。朱高煦深知大勢已去,暗中派人面見朱瞻基,打算投降,同時希望給他留一個晚上的時間和家人告別,朱瞻基應允。第二天,朱高煦打算出城投降,被王斌等人勸阻,說:“我們寧可戰死,也不願意做俘虜!”朱高煦大為所動,精神一振,表示自己願意與城池共存亡。他對著軍隊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隨後卻假意回漢王府,暗中找小路出城投降。至此,由朱棣次子朱高煦發動的“靖難”宣告失敗。

是報應嗎?朱棣的兒子也效仿他發動“靖難之役”

不作死就不會死

總結

朱高煦繼承了朱棣的英勇善戰,如果能老老實實去雲南就藩,或許能和沐家一樣世代鎮守邊關,成為皇家一代名將。但他卻偏偏去玩陰謀、搞政治鬥爭,顯然和朝中文臣不在一個水平。最後還妄想憑著自己即不善戰、也不完全忠心的兵馬造反,可以說是豬油蒙了心。最後,朱高煦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沒有那金剛鑽偏偏想攬瓷器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