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體格、技能、性格…建立孩子生死觀應該排在教育的第幾位?

昨天令人痛心的孩子跳橋視頻刷爆了抖音,也刷爆了朋友圈。孩子從上海盧浦大橋上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年僅17歲的生命。

視頻中一個孩子從車中迅速出來直奔橋邊,孩子的母親緊隨其後下車,但跑到橋邊想抓住孩子已經來不及,孩子毫不猶豫的跳下了橋,整個過程不到5s鍾!

分數、體格、技能、性格…建立孩子生死觀應該排在教育的第幾位?

同為媽媽的哈哈媽,看了這個視頻最大的感受就是這讓他的父母如何承受?!視頻中的媽媽,趴在欄杆上看了一下,便跪在地上悲痛欲絕,痛苦捶地,但是這都無法喚回孩子,無法換回一條年輕的生命。

分數、體格、技能、性格…建立孩子生死觀應該排在教育的第幾位?

網絡上有人痛斥孩子太脆弱、對父母家人毫無感恩、責任,有人指責家長肯定是戳了孩子痛處、或是語言暴力讓孩子絕望了……無論當時的實際情況如何,我們都無法去指責一個死去的孩子,或是一個剛剛失去孩子的母親,我們都是旁觀者,最需要分析的不是別人的生活,而是我們自己應該怎麼做?

首先,我想提出一個家庭教育中的問題,是大多數我們的父母輩,甚至我們的同輩都存在的誤區——“教育就是說教!”無數事例告訴我們,孩子永遠是按我們是如何做的去做,而不是按我們說的去做。當然,影響人行為的因素很多,而且到了個體身上會有某種演變,但根源性的東西是一脈相承的,這是個大概率事件。比如父親或母親容易情緒激動,孩子一定是敏感的,可能會反應為易怒、自卑、反應過激等;比如父母平時是懶散的、家裡亂成一團,孩子很難有自律的生活習慣;比如父母從來不看書,就不難推測孩子喜愛愛電視或沉迷網絡。所以有了孩子之後我們要努力變成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和自己的弱點、缺點妥協,與年齡無關,改進自我是人終其一生應該做的事情。

分數、體格、技能、性格…建立孩子生死觀應該排在教育的第幾位?

第二,早點說不,培養逆商。一個孩子的路能走多遠,能走多高,取決於他身處逆境時候的態度。一個孩子受不了社會上的否認、受不了生活中的不順心、甚至受不了父母的教育,必定是他一路走來的過程從未承受過不同程度的逆境,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將面臨強度和傷害性越大問題,而不具備這種能力,結果可想而知。一般建議從三歲起,開始對孩子說不,孩子的要求有選擇的滿足,並且堅持。比如他想要糖,今天只能吃一顆就是一顆,無論怎麼哭怎麼鬧,都不再給,並與他說明原因,逐漸磨練孩子心智。

分數、體格、技能、性格…建立孩子生死觀應該排在教育的第幾位?

第三,生死觀的灌輸。中國由於文化原因很避諱與孩子談論生死,但是恰恰是這樣,讓孩子低估了生命的價值,誤判了死亡的意義。我們可以從小草小花開始到小動物再到人,告訴孩子生命會停止,生命的停止意味著什麼,逐漸建立孩子對死亡的認識。

分數、體格、技能、性格…建立孩子生死觀應該排在教育的第幾位?

最後,願所有的孩子都能遇到困境,讓他們足以珍惜擁有,又不至於被其壓垮~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