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小獵犬號”,讓孩子與達爾文一起環遊世界,感受生命的遼闊


乘坐“小獵犬號”,讓孩子與達爾文一起環遊世界,感受生命的遼闊

看點 作為達爾文三部公認的經典作品之一,《小獵犬號航海記》可謂是其得意之作。既是生物學家,也是地質學家的達爾文,對著世界萬物都有著獨特的見解,而《小獵犬號航海記》便是其在環遊世界時的見聞記錄,這套書不僅為小讀者解釋了世界如何發展,也提供了獨特的思考方向,值得我們細讀。

文|苗德歲

節選自文章“達爾文與《小獵犬號航海記》”

在達爾文的諸多著作中,有三部世所公認的經典:

《小獵犬號航海記》、

《物種起源》、

《人類的由來與性選擇》。

儘管《物種起源》是達爾文最負盛名的扛鼎之作,《小獵犬號航海記》卻是青年達爾文的成名之作,以至於達爾文晚年提起此書時,依然津津樂道、情有獨鍾,自稱是他著述生涯喜得的“頭胎”(the first born),在其所有著作中視為至愛而自珍。

這本書中不僅記載了所訪各國的博物學新知,而且描述了那裡的地理風貌、風土人情以及達爾文本人的心路歷程,語言生動活潑、讀來引人入勝,無疑是這套書中最為出彩的一卷,出版後即刻獲得巨大成功。

達爾文也因此而一舉成名。

乘坐“小獵犬號”,讓孩子與達爾文一起環遊世界,感受生命的遼闊


乘坐“小獵犬號”,讓孩子與達爾文一起環遊世界,感受生命的遼闊

達爾文的“貴人”

常言道,人生在世若有所作為,必須得有貴人相助。那麼,達爾文的貴人,則無疑是他在劍橋大學求學時的良師益友——植物學教授亨斯洛先生。

劍橋大學本是以培養神職人員著稱,恰巧在達爾文入學之前,學校裡湧現了一批有廣泛自然科學背景的年輕教授。亨斯洛教授即是其中一位,他是百科全書型學者,在劍橋乃至倫敦科學界的人脈很廣。

酷愛博物學的達爾文很快得到了亨斯洛教授的青睞,並通過亨斯洛教授結識了不少當時的知名學者以及一幫志同道合者。

更重要的是,他從亨斯洛教授那裡學到兩招“絕活”,使他受益終身:

1. 從長久、連續、細微的觀察中綜合出理論;

2. 不厭其煩地做系統性的考察筆記。

達爾文在劍橋的最後一年,以極大興趣反覆閱讀了德國博物學家洪堡的《南美旅行記》,被書中描述的加納利群島的美麗風光與自然景觀,所深深陶醉。

亨斯洛教授轉介紹達爾文跟隨劍橋的地質學教授塞奇威克,去北威爾士做暑期地質考察。塞奇威克是英國當時最負盛名的地質學家與地層古生物學家之一,寒武紀就是他命名的。

初學地質便遇上這樣的名師,達爾文是何等幸運啊!

乘坐“小獵犬號”,讓孩子與達爾文一起環遊世界,感受生命的遼闊

達爾文

在當時,達爾文已掌握了動植物標本的採集、鑑定與分類方面的許多知識、顯露出特殊的才華,但他在地質學方面還需要惡補一番。

回過頭去看,這無疑是替達爾文日後的環球之旅做準備。

1831年暑假,北威爾士地質考察之後,此時的達爾文在同齡人當中,無疑已是最優秀的博物學人才了。若是按照他父親的預先安排,達爾文今後將在鄉間小鎮做牧師和業餘博物學家而了此一生了。

出乎意料的是,他從北威爾士考察歸來回到家中,發現他的“貴人”, 亨斯洛教授的一封信正等著他。

亨斯洛教授在信中告訴達爾文,他已經推薦達爾文作為菲茨羅伊艦長的私人夥伴與博物學家,加入小獵犬號的環球考察之旅。

達爾文讀完信,自然是喜不自禁。

經過幾番周折,達爾文終於在1831年12月27日這一天,隨著小獵犬號戰艦啟航成行,踏上了他歷時近5年的科考徵程。

在達爾文隨小獵犬號環球科考的5年期間,他採集的大量動植物、化石及岩石珍稀標本,都屬於他的私人藏品。

乘坐“小獵犬號”,讓孩子與達爾文一起環遊世界,感受生命的遼闊

即使在今天,博物學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屬於“材料”科學,誰佔有“材料”,誰才可能做相關的研究工作,也才可能有發言權。

這樣一來,達爾文在返英之前,即為英國地學界和博物學界的一流學者們所知,大家都翹首盼望他的歸來,以便與其合作研究這些重要的標本。

一個30歲不到、自學成才的毛頭小夥子達爾文,歸來後能迅速躋身等級分明的倫敦學術精英行列,箇中原因即在於此。

所以,達爾文晚年回顧自己一生時,曾感慨地說,是亨斯洛教授成就了我的今天。

乘坐“小獵犬號”,讓孩子與達爾文一起環遊世界,感受生命的遼闊

地質學家達爾文

長期以來,達爾文的名字是與《小獵犬號航海記》與《物種起源》密不可分的。究竟是達爾文成就了這兩本書、還是這兩本書成就了達爾文,似乎倒成了雞與蛋的問題。

由於《物種起源》,一般人心目中的達爾文,主要是生物學家。

事實上,在環球科考的近5年間,達爾文生活在小獵犬號戰艦上的時間,總共只有533天,其餘時間都在陸地上考察。

他在成為生物學家之前,主要身份則是地質學家。

19世紀上半葉是英國地質學發展的黃金時代,達爾文環球科考在地質學方面的貢獻是巨大的:

他細緻縝密的野外地質觀察以及他所採集的化石與岩石標本,至今還很有價值;

他的珊瑚礁成因理論於今依然成立;

他對南美古哺乳動物化石的研究,啟發了他對地史上生物絕滅現象以及物種可變性的正確理解。

乘坐“小獵犬號”,讓孩子與達爾文一起環遊世界,感受生命的遼闊

作為地質學家的達爾文,其貢獻不僅僅在於標本採集以及野外觀察,更主要的在於,他能把野外觀察的現象,與問題跟抽象的理論與因果關係緊密聯繫起來。

也正因為如此,《小獵犬號航海記》中講述地質學的內容比講述生物學的還要多。該書為我們瞭解世界為什麼會是今天這個樣子,提供了有益的思考與生動的例證:

聽居民們議論我收集的貝殼化石也很好笑,言談用語幾乎跟在上個世紀的歐洲似的,即它們是否“天生如此”。

我在這個地區的地質考察工作讓智利人非常驚詫。他們說什麼也不相信我不是來找礦的。這有時候很讓人困擾。我發現解釋我的工作最好的辦法是反問他們,怎麼會對地震和火山不感興趣呢?為什麼有些泉水是熱的、有的卻是冷的?為什麼智利有高山而拉普拉塔連山丘都沒有?

這些直截了當的問題很快就讓大多數人滿意並啞口無言,不過總有一些人(就像英格蘭那些落後一百年的個別人)認為探索這些問題都是無益的,而且不虔誠,知道群山是上帝造的就夠了嘛。

乘坐“小獵犬號”,讓孩子與達爾文一起環遊世界,感受生命的遼闊


乘坐“小獵犬號”,讓孩子與達爾文一起環遊世界,感受生命的遼闊

生物學家達爾文

作為生物學家的達爾文,與其他地質學家身份不一樣,不僅是優秀的野外工作者,更是第一流的理論家。

儘管在整個環球科考期間,他對以自然選擇為機制的生物進化論尚未形成成熟的想法,但從《小獵犬號航海記》中,我們已隨處可見他追尋這一思路的端倪:

這些島嶼的自然史非常有意思,絕對值得關注。

大多數的生物都是土著種類,在別處找不到;甚至不同島上的生物彼此也不一樣;但又都與美洲的動植物之間有明顯的親緣關係,雖然被海洋隔開了五六百英里。

群島自成一個獨立王國,或者可以說成是美洲的衛星,從那裡衍生出了幾個流浪的殖民物種,並獲得了本土植物的大致特徵。島嶼面積這麼小,土著生物的數量卻極多,而其分佈範圍又極小,這著實讓人震驚。

因為每個山頭都有火山口,而且大多數熔岩流的邊界仍然清晰,我們不得不相信,在很近的地質年代內,這裡還是一片汪洋大海。

因此,從空間和時間上,我們似乎都更加接近那個偉大的真理,所謂奧秘中的奧秘,即新物種在這個地球上的首次出現。

乘坐“小獵犬號”,讓孩子與達爾文一起環遊世界,感受生命的遼闊

誠如達爾文在《物種起源》的“緒論”中開宗明義地指出:

作為博物學家,我曾隨貝格爾號皇家軍艦,做環遊世界的探索之旅,此間,南美生物的地理分佈以及那裡的今生物與古生物間地質關係的一些事實,深深地打動了我。

這些事實似乎對物種起源的問題有所啟迪;而這一問題,曾被我們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者稱為“謎中之謎”。

歸來之後,我於1837年就曾意識到,耐心地蒐集和思考各種可能與此相關的事實,也許有助於這一問題的解決。

這些事實在《小獵犬號航海記》中都有生動的描述,包括:他在巴塔哥尼亞挖掘的哺乳動物化石以及將其與現生近緣種類的對比、南美兩種大小不同鴕鳥地理分佈形式,以及加拉帕戈斯群島的達爾文地雀與陸龜等。

總之,時至今日,每當我們閱讀《小獵犬號航海記》時,依然感到其內容與文字的靈動與鮮活,一點也不像是近180年前的“古書”。

與《物種起源》一樣,《小獵犬號航海記》在近180年間從來沒有絕過版,一直印行、一直暢銷,也一直為人們所閱讀以及談論著。

乘坐“小獵犬號”,讓孩子與達爾文一起環遊世界,感受生命的遼闊


乘坐“小獵犬號”,讓孩子與達爾文一起環遊世界,感受生命的遼闊

一本妙趣橫生的書

除了我前面談到的歷史意義與理論意義之外,《小獵犬號航海記》首先是一本妙趣橫生的書。

它記錄了一個失去的世界:

達爾文環球考察發生在工業革命之前,那時候沒有飛機、更沒有互聯網,與今天的地球村大相徑庭。

相對於歐洲,那時的南美與澳洲即是世外桃源,《小獵犬號航海記》記述的風土人情,宛如人類社會的“侏羅紀公園”,倘若現在或將來你有機會造訪這些地方的話,你再也看不到達爾文所描述的彼情彼景了:

頭天晚上,我們住在一個僻靜的小村舍。我很快發現,我帶的兩三件東西,尤其是袖珍指南針,讓人驚訝無比。

家家戶戶都讓我把指南針拿出來給大家看,並藉助它在地圖上指出各個地方的方向。他們對我敬佩有加,因為我一個陌生人,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居然認識路(方向和道路在這個鄉下是同義詞)。

一個臥病在床的年輕女人,也特地請我去讓她瞧瞧指南針。他們覺得我奇怪,我看他們更吃驚:這些擁有成千上萬頭牛和巨大的“莊園”的人們竟然如此愚昧無知。唯一的解釋是這個偏僻地區很少有外人來訪。

他們問我,地球或太陽會不會轉動、北方是更熱還是更冷、西班牙在哪裡,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大部分居民都含含糊糊地認定英格蘭、倫敦和北美是同一個地方的不同叫法;有點知識的人卻知道倫敦與北美是比鄰的獨立國家,而英格蘭是倫敦的一個大城市!

乘坐“小獵犬號”,讓孩子與達爾文一起環遊世界,感受生命的遼闊

當地的人們,也不會如此與世隔絕、對外來的訪客這般俯首帖耳、驚恐萬狀了:

我當時跟一個黑人一起坐渡船過河。這人蠢笨到了極點。為了讓他明白我的意思,我邊大聲說話,邊打手勢,結果巴掌差點碰到他的臉。

我猜,他見我這麼激動,就以為我想打他。他滿臉驚恐,半閉上眼睛,趕緊把雙手垂下來。

我永遠不會忘記我感受到的吃驚、厭惡和羞恥:這麼高大強壯的一個人,竟然不敢抵擋他以為會衝他臉而去的一拳。這個男人已經被調教得比一個受駕馭的牲口都低賤了。

達爾文的著述並不以幽默見長,但當我們讀到下面這些文字時,總會情不自禁地會心一笑:

使用拉佐索或流星索的最高難之處是騎術要好,在全速前進並突然轉身時,拉佐索或球在頭上仍然掄得穩穩的,還可以瞄準。徒步的話,這個技巧誰都能很快學會。

有一天,我自娛自樂練習疾馳中把球在頭上掄圓時,轉動的那個球意外地撞上了一簇灌木,立即停止旋轉,落在地上,又突然間像變戲法一樣,纏住了我的馬的後腿。另外那個球旋即從我的手裡被拽出去,馬就被捆牢了。

幸好這是一匹有經驗的老馬,知道是怎麼回事,沒有不停地亂踢把自己摔倒。高喬們轟然大笑,他們大聲嚷嚷,說見過捉任何動物,但還從沒有見過人把自己給捉住了。

乘坐“小獵犬號”,讓孩子與達爾文一起環遊世界,感受生命的遼闊

上面顯然是青年達爾文調皮舉動的瞬間定格,下面則是他在加拉帕戈斯群島騎著陸龜玩的經歷,讀來令人忍俊不禁:

最好玩的是,追上一個這麼慢慢踱步的大怪物時,看它在我超過的瞬間,如何突然把頭和腿縮進殼裡,發出一聲深沉的嘶嘶聲,然後轟然伏地,好像被擊中而亡。

我經常爬到它們的後背上,在龜殼尾端拍幾下,它們就會站起來接著走,但我發現很難保持平衡。

乘坐“小獵犬號”,讓孩子與達爾文一起環遊世界,感受生命的遼闊


乘坐“小獵犬號”,讓孩子與達爾文一起環遊世界,感受生命的遼闊

兩部經典交相輝映

《小獵犬號航海記》與《物種起源》是達爾文所著的兩部交相輝映的不朽經典。由於兩部書的內容性質不同,寫作風格也迥異。

儘管達爾文一生著作等身,但他卻說:“我從未受過文體的訓練,我寫作時,只是先把材料在腦子裡儘量理清,然後用我能夠隨手拈來的普通語言表達出來而已。”

達爾文的這番夫子自道,既是謙詞,也是實情。

乘坐“小獵犬號”,讓孩子與達爾文一起環遊世界,感受生命的遼闊

我發現,在這兩部風格迥異的書中,達爾文所受《失落園》的影響時隱時現:從“生命之樹”到“紛繁的河岸”,從“島嶼也就像一個個的斑點”到“連風都比地殼穩定啊”。

作為一個西方古典音樂資深發燒友,我常常愛拿音樂來作類比。在我看來,倘若把《物種起源》比作氣勢恢宏的瓦格納大歌劇的話,《小獵犬號航海記》恰似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或威爾第的《茶花女》;

抑或把《物種起源》比作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歡樂頌》)或馬勒第八交響曲(《千人交響曲》)的話,那麼《小獵犬號航海記》就像莫扎特的一組組琳瓏剔透的即興鋼琴小品了。

乘坐“小獵犬號”,讓孩子與達爾文一起環遊世界,感受生命的遼闊

若從文字風格上比較的話:

《物種起源》好比杜子美的“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那樣謹嚴內斂,而《小獵犬號航海記》則宛如李太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一般豪放不羈。

總之,無論從科學角度還是從文學角度出發,達爾文的這兩部經典都值得我們一讀再讀、仔細玩味。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衷心祝願本書讀者會有類似的閱讀體驗!

《小獵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