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至今(201809)就沒有落地的實際項目?!

今年在國內gap year,莫名遇到區塊鏈潮。作為一個不炒幣不發幣的旁觀者,也在這個圈子的邊緣觀察許久了。借這個問題分享我的一些思考。

首先,從問題開始。什麼叫落地應用呢?我們可以簡單的把應用分為2B(面向企業)和2C(面向用戶)兩種類型。

2B的應用,以各種聯盟鏈為代表,其實已經比較普遍了,主要存在於各類金融機構當中。由於不直接與C端產生接觸,所以公眾難以感知到。

2C的落地應用,據我的觀察應該說幾乎沒有。有一些很好的嘗試,有一些項目可能進展也不錯,但是都很難談得上已經成功”落地“,更遑論scale(規模化)的問題。

為什麼呢?我認為區塊鏈在2C應用方面,其實存在一個尚未被解決的悖論。

代幣(Token)的性質問題。

區塊鏈技術至今(201809)就沒有落地的實際項目?!

在大部分中國項目的白皮書中,我們會發現,Token其實是具有兩個性質的:

1)金融資產,具有證券的大部分功能,往往錨定著區塊鏈項目的產權或股權。以波場舉例,白皮書中描述為:"代幣(Token)是區塊鏈中定義價值的方式,用於標定金融或數字資產。"而代幣通常還錨定著投票權,持有代幣帶來的權益幾乎與傳統股東的主要權益一致。

2)價值中介,是區塊鏈項目背後的生態體系/Dapp的支付貨幣。通常,用戶可以使用代幣在其體系內流通:購買服務、打賞、獎勵等等。

看到這裡,相信一些朋友已經意識到了。

這即是security token(證券性代幣)與utility token(使用性代幣)的問題。

當我持有Token的那一刻起,我其實已經擁有了雙重身份:消費者(用戶)與投資者。

但這兩個群體實際上是有極大的利益衝突的。

作為投資者,極端的說,我希望我投資的公司可以長期、可持續地將成本最低的產品以最高的價格大量賣給消費者,賺取全部經濟利益(economics rents);

而作為消費者,我希望用最低的價格買到最好的產品,最好賣家完全無法獲取(appropriate)任何經濟利益(ecnomics rents)。

這個問題之所以還沒有特別明顯,主要有兩個原因:

1. 壓根就沒出現什麼2C應用落地了,自然就不會遇到這個問題啦;

2. 目前絕大多數代幣的持有者在獲取代幣時都是以投資為目的。

但是,長期來看,2C應用的落地必須解決這個悖論。

而在2B的場景裡,由於參與者非常少等原因,這一問題的影響可以降到極低。

短期看,落地最大的可能是,我們拋棄Token的其中一種性質,只選擇另一種。

選擇哪一種呢?

那麼讓我們進入第二個環節:

到目前為止,區塊鏈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答案是三個字。

流動性。

區塊鏈技術至今(201809)就沒有落地的實際項目?!

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流動性可以如此簡單廉價獲取的方式。

以太坊最火的描述是什麼?一鍵發幣。

朋友們,這一鍵發的可不是Q幣,發的實際上是股票!

任何一個資產,都能夠通過區塊鏈實現分割,獲得流動性,進而獲得走進二級市場的權利。

而這項操作的門檻低到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執行。

對於大多數資產,這幾乎是它們流動性的從0到1。

因此,區塊鏈註定會是一場全民金融狂歡。

然而,在這場金融狂歡的背後,有一個難解的隱患。

讓我們進入第三部分。

回到現實世界,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實世界的流動性這麼難獲得?成本這麼高?讓無數資產苦苦求而不得?

是難在技術上嗎?

如果我們忘掉證監會,忘掉髮審委,還會這麼難嗎?

流動性的獲取,真正難在讓會計師審計財務,讓律師審計合規,讓投行準備材料,以及,讓二道販子搞定二級市場大金主們。

除去最後一項,其它三項工作其實只有一個服務對象:

監管。

區塊鏈之所以可以如此輕易的獲取流動性,一個極大的原因是現在監管在這個世界裡不存在。

但是我們要知道,監管不是故意要讓資產沒有流動性的,之所以有這麼多亂七八糟的規則,目的其實是為了保護投資者。

而區塊鏈的世界呢?

我以前和別人笑言:區塊鏈是一個號稱不需要中介機構,code is law(代碼即是法律),於是乎乾脆建立在君子協定上的世界。

讓我們以區塊鏈食物鏈頂端機構:頂級交易所為例。

在沒有ICO的世界裡(btw, ICO意味著上二級市場不再需要通過交易所了),交易所是項目走向二級市場的唯一途徑,也是二級市場公開交易的唯一渠道。

交易所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呢?

沒有監管。沒有任何一個機構監管交易所是否有不當行為。

毫不透明。上幣的規則,流程,從來沒有任何透明度可言。

刷單、操控市場恐怕更是司空見慣,守規矩基本可以說是全憑良心。

而當散戶把自己的Token打進交易所的錢包時,靠的是什麼?靠的是純粹的他媽的信任啊(以及對暴富的渴望)。

如果有一天,交易所偷偷轉走了BTC,然後解釋為被黑客攻破盜取,沒有人知道真相是什麼。

另一方面,在現實世界裡,股票與產權的綁定,靠的是law enforcement:政府、監管機構與司法機關;而在區塊鏈項目裡,現在的code真的能滿足這一點嗎?

很難說。

最後幾句話。

說了這麼多潛在的問題,為什麼我看好區塊鏈呢?

因為我相信數字化。

在互聯網誕生的時候,我們僅僅用它來交換與存儲信息;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開始用它作為交易渠道:交易線下資產與線下資產,或者法幣;

慢慢地,我們開始擁有數字資產,並通過互聯網實現了數字資產與數字資產的交易,同時數字資產也開始被法律承認;

而到現在,互聯網上甚至出現了完整的value chain(價值鏈),我們在上面生產、交易、消費。

區塊鏈技術至今(201809)就沒有落地的實際項目?!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人類資產的數字化程度,甚至人類的數字化程度,只會越來越高。

而在數字化的世界裡,傳統的公司治理架構,傳統的經濟學規則,是否還適用呢?

很難說。甚至我們可以說,我們已經看到了它們的侷限性。它們未必會被推翻,但它們肯定會被拓展(theoritical contribution就會在這裡)。

如果你相信AI最終會解放人類,那麼你更應該相信人類數字化的旅程不會停止,只會加速:在一個碳基社會里,數字的成本相比物理產品是如此的廉價,卻擁有更高的可能性,乃至於無窮的想象力。

而數字世界的商業社會和經濟體系面臨重重問題。

區塊鏈是人類數字社會的一個解法,我不知道它是否會成功,但目前我只看到了這一個選擇。

關注頭條號【區塊鏈鏈長】,帶你走近幣圈不為人知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