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的童年生活怎么样?那叫一个惨!

明太祖朱元璋的童年生活怎么样?那叫一个惨!

朱元璋出生于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普遍激化的年代。在当时不仅仅是元朝官府的赋税高、徭役沉重,而且还有蒙、汉及其各族的贵族、官僚、地主和寺院疯狂兼并土地,并不断的追加地租,奴役佃户及其子女,甚至将佃户随田转卖。再加上元朝统治者朝政腐败,官僚贪污遍地,自然灾害频繁,广大农民百姓纷纷破产,民不聊生,哀鸿遍野,饿殍载道。还有及其残暴的民族压迫。元朝统治者在占领广大中原和江南地区后,把全国各个民族划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政治地位各不相同,蒙古人是最高等,色目人次之,汉人和南人的地位最低,也最受歧视。

明太祖朱元璋的童年生活怎么样?那叫一个惨!

在这种大环境下,朱元璋一家的日子同大多数汉人南人一样贫苦潦倒,生存艰难。他家的祖籍原在沛国相县(今安徽),后来他的先祖南渡长江,迁到金陵句容(今属江苏),祖上原是个淘金户,每年都要向官府交纳定量的黄金。但是迁到金陵句容后无金可淘,只得改种庄稼,用粮食购买黄金,再把黄金交纳官府,几年下来就把仅有的一点家产赔光了。后来到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带着两个儿子朱五一、朱五四北渡长江来到泗州北边的孙家岗垦荒,经过几年的努力,日子有点起色,并给两个儿子娶了媳妇,然而好景不长,朱初一就去世了,生活又变的艰难了。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后来搬家到钟离东乡给地主当佃户,全家佃种地主的几十亩第,累死累活拼命干活,一年打下来的粮食一多半都得给地主交租,剩下的都不够一家糊口的,在遇到个灾荒年月,生活就更加困苦。在这个贫苦的条件下,朱元璋在一间破草屋里出生了,给家里没有带来欢喜,而是忧愁,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

在这种缺衣少食的家庭里朱元璋早早的就给地主家看牛放羊,不料淮河两岸连接发生旱灾,大伯朱五一病亡,二哥的独生子和二嫂刘氏先后病死,大姐和大姐夫王七一满门死绝。更大的灾难又接踵而来,至正四年春,江淮大地发生旱灾、蝗灾和瘟疫,这次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母亲陈氏、大哥及其大哥的长子都相继饿死、病死。此时朱元璋衣不蔽体、家徒四壁,连块埋葬亲人的坟地都没有。只好央求地主刘德,请他发善心给一块坟地,但是刘德不但不给坟地,还把他们臭骂了一顿,幸好刘德的哥哥刘继祖给了一小块坟地,这才把亲人的尸首草草埋葬。

明太祖朱元璋的童年生活怎么样?那叫一个惨!

埋葬亲人的遗体后,旱灾、蝗灾和瘟疫还没有结束,失去生活依靠的朱元璋,只好到於皇寺(后来改为皇觉寺)当小行童,所谓行童,就是寺庙中的童仆,没有工钱,只管饭食,每天早早的打扫佛堂、上香烛、敲钟鼓,给长老做饭、洗衣服,并连带给全寺僧众做各种杂役,干得不好,还得挨骂,不给饭吃,实际上还不如一个长工。小小的朱元璋每天累的上气不接下气,却常常吃不饱肚子,就算这样的日子也没长久,寺庙主持养不起这么多僧人,遣散了众僧,让四出游方化缘。化缘为佛教用语,其实就是乞讨、要饭,朱元璋就到灾情较轻的地方去化缘,有时候能讨几文钱、几勺米或一钵饭,讨不到了就摘些野果、弄些能吃的树叶、树皮充饥,累了找个山洞或背风的地方睡觉,有时就干脆躺在野地里露宿。

明太祖朱元璋的童年生活怎么样?那叫一个惨!

在这化缘乞讨的日子里,朱元璋受尽人间的白眼、冷落、辱骂和嘲弄,饱尝风霜之苦。同时也熟悉了地方上的山川地势,风土人情,大大的开阔眼界,为日后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由于在社会底层生存挣扎,受到反元秘密活动的白莲教的影响,对社会的黑暗、百姓的苦难和民心的期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明太祖朱元璋的童年生活怎么样?那叫一个惨!

至正八年,朱元璋重返寺庙,由于连年灾荒,僧众大多离散,没有什么香火,没有多少事可干,在寺庙里跟几个无家可归的老和尚学习佛经和庙里有限的杂书,日积累月,朱元璋认识的字越来越多,知识面不断扩大,文化水平得到提高,又过来三年刘福通在颍州发动红巾军起义,又过来一年在濠州起义,寺庙毁于兵乱纵火焚烧,朱元璋迫不得已才投入了轰轰烈烈的起义大军,走上了另一种自己未知的人生。

明太祖朱元璋的童年生活怎么样?那叫一个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