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工廠的大部分員工都不在工位上時,生產線還能運作嗎?

工程機械智能化新時代:卡特彼勒如何“智慧製造”挖掘機?

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卡特彼勒徐州工廠現已成為卡特彼勒在中國的旗艦製造工廠。該工廠在卡特彼勒全球製造體系中名列前茅,也為中國製造企業向可持續發展邁進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範例。

一個工廠的大部分員工都不在工位上時,生產線還能運作嗎?

工程機械的智能化新時代來臨了。

一個工廠的大部分員工都不在工位上時,生產線還能運作嗎?在卡特彼勒徐州工廠,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能。

成立於1994年的卡特彼勒徐州工廠,是全球工程機械商卡特彼勒在中國開設的第一家制造工廠。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卡特彼勒在中國的旗艦製造工廠。10月10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跟隨媒體團參觀了這家工廠。

上午8時40分左右,工廠大部分員工都在為第十萬臺挖掘機產品下線的慶典活動做準備,廠房內僅剩個別員工,不過生產線仍在運作中。

記者看到焊接區內,機器人正進行焊縫操作,火花四濺。結構件噴漆區域,兩名員工盯著機器人為挖掘機部件塗上黃漆。

據介紹,徐州工廠於2015年開始逐步實施“智慧工廠”項目。焊接、機加工、裝配流水線、結構件噴漆和整機塗裝等關鍵環節應用了焊接機器人、機加工中心、動臂焊接柔性生產線、設備備件3D打印技術等眾多智能製造技術。

例如,焊接區域大量應用機器人,覆蓋90%以上的焊縫。機加工區域投入幾十臺先進的機加工中心,實現100%自動化精密加工。再結合智能管理等手段,該工廠交貨時間縮短到8周,生產的液壓挖掘機產品質量超越了卡特彼勒日本,在卡特彼勒全球製造體系中名列前茅。

焊接機器人作業現場

一個工廠的大部分員工都不在工位上時,生產線還能運作嗎?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這還將同時帶來了環保和經濟效益。2015年,徐州工廠實施並完成了27個“智慧工廠”項目,節約11.5萬立方米的天然氣和557萬度電,減少4300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節能項目經濟效益約合600多萬元人民幣。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祁俊認為,該工廠為中國製造企業向可持續發展邁進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範例。

當天,徐州工廠下線了第10萬臺挖掘機產品。據卡特彼勒全球副總裁兼卡特彼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其華介紹,該產品正是卡特彼勒最新推出的新一代挖掘機產品,是卡特彼勒“智能機器時代”數字化戰略和技術的進一步推進,它也正在引領工程機械行業向全面智能化邁進的大潮。

新一代Cat®(卡特)320液壓挖掘機

一個工廠的大部分員工都不在工位上時,生產線還能運作嗎?

陳其華表示,新一代智能挖掘機系列產品投資2.8億美元,是卡特彼勒93年公司史上投資最大的新產品,未來三年內將全面推向市場。“工程機械建設智能化新時代來臨了。”

卡特彼勒在中國研發、生產新一代的智能挖掘機產品也從側面體現了中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工程機械市場的地位。

祁俊表示,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挖掘機行業結束了連年的下滑,迎來新一輪的增長。協會預測,挖掘機行業今年的銷售有望突破12萬臺。

“希望在我們這個行業能夠看到有更多的外資企業像卡特彼勒公司一樣,持續在中國的投資,加強本土化經營的力度,為中國經濟的繁榮貢獻一份力量。”祁俊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