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縣漢陽鎮黨委書記王衛:以“黨建擔當”聚力“脫貧攻堅”

漢陰縣漢陽鎮黨委書記王衛:以“黨建擔當”聚力“脫貧攻堅”

漢陰縣漢陽鎮黨委書記王衛:以“黨建擔當”聚力“脫貧攻堅”

鎮黨委書記王衛為羊肚菌代言

漢陰縣漢陽鎮黨委書記王衛:以“黨建擔當”聚力“脫貧攻堅”

鎮長李小平陪同農科所專家察看絞股藍長勢

漢陽鎮位於漢陰縣西南邊陲,地處巴山北麓,漢江南岸,與石泉縣毗鄰,全鎮總面積163.39平方公里,轄15個村1個社區。近年來,漢陽鎮黨委、鎮政府全力聚焦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目標,在產業發展、基層治理、黨建引領等方面成效突出,脫貧效益十分顯著。近日,本報記者就漢陰縣漢陽鎮如何以黨建為引領,鞏固脫貧成果,以及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如何部署下一步的工作規劃等方面對該鎮黨委書記王衛進行了專訪。

記者:漢陽鎮如何以黨建為引領,促進脫貧成效、鞏固脫貧成果?

王衛: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鎮黨委書記牽頭做總負責人,由我親自帶頭抓脫貧;一是積極探索了“黨建+產業扶貧”模式,以將“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為主要抓手,全鎮成功創建鎮園聯盟基地5個,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42個,村企集體合作社15個,建立了村級勞務公司15家,培育了黨員致富帶頭人24個。特別是在漢陽鎮靈寶茶葉有限公司黨支部,就很好的將群眾致富路子鑲嵌在茶葉產業鏈條之上。光是茶園管理、採茶、製茶等環節,一年就能為群眾創造總計50萬元以上的勞務收入;筆架村支部在領導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發展產業方面,圍繞茶葉、食用菌、富硒大米三大主導產業,用不到3年的時間實現銷售產值700萬元以上,盈利137萬元,上繳利稅26萬元,為全村群眾創造務工收入20萬元以上。脫貧成效好不好,產業發展快不快,主要看支部書記接不接地氣,支部班子建設是不是有成效,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能不能調動起來,群眾的積極性能不能激發出來,各方面都發揮作用了,我們的工作也就富有成效了,群眾的認可度和滿意度自然就上來了。

記者:漢陰縣321基層治理模式在漢陽的具體實踐有哪些?

王衛:近年來,漢陽鎮在推行“321”基層治理具體實踐上,主要是通過鎮黨委抓黨支部、黨員聯繫群眾,鎮政府抓村委會、村民代表聯繫群眾,鎮人大抓代表小組、人大代表聯繫選民,在全鎮16個村(居委會)每15-30戶劃分一個網格),網格長對口聯繫群眾25000餘人;充分發揮網格長在群眾身邊服務,在黨的建設、社會治理、脫貧攻堅、產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僅2019年,黨員、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在治安案件調處方面達到196餘件,參與巡邏300餘起、開展便民服務230件、為群眾提供產業發展信息120條,為留守老人、兒童辦了大量的實事好事。特別是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快速推動“三個一”產業發展模式落地方面,我們的各級網格長很好的發揮了政策宣講、流轉土地備耕、矛盾糾紛化解、勞務用工信息傳遞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比如:我們要栽植茶苗,有大量用工需求,村幹部只需要在網格長群裡推送個用工信息,很快人員就能召集到位;在建茶園過程中,假如小組出現了徵地矛盾糾紛,網格長第一時間就能知道情況,將信息在群裡一發布,村鎮幹部也很快就能知道情況,快速的安排人員到現場進行調解處理,正是由於“321”作用發揮到位,才使我們短短3個月時間便建成8000畝茶園,為15個村脫貧摘帽夯實了產業基礎。

記者:後搬遷時代,漢陽鎮如何變特色為亮點,撬動經濟槓桿,實現追趕超越?

王衛:目前,全鎮易地搬遷達到890戶3323人,為了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有效防止返貧,阻斷“扶貧、脫貧、返貧、再扶貧”的惡性循環,我們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嘗試。一是儘快做好宅基地騰退的清零,用好“138”後續扶持模式(即建強1個基層黨組織,建好社區居委會、社區工廠、農業園區3個載體,建成便民服務、物業管理、平價購物、老年人日間照料、兒童校外輔導、文化活動、民事矛盾調解、紅白喜事服務8箇中心),切實解決好群眾搬遷入住後的發展、管理和服務問題,讓大家的歸屬感、獲得感持續提升。二是抓好產業、就業,增加收入。按照“三個一”產業發展模式,以筆架村茶葉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在雙坪片區,籌資350萬元左右,建成一個規模1000㎡以上的現代化茶葉加工基地,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保障貧困戶在全產業鏈上增加收入;同時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能培訓,確保每個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掌握1-2門實用技能。三是落實各類保障性政策,堅持“四個不摘”原則,落實社會保障、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等惠農政策,減少群眾支出。四是提升扶志扶智實效,增強穩定脫貧後勁,實現全鎮高質量脫貧。

記者:在脫貧攻堅工作面臨收官、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落地的新階段,漢陽鎮未來的規劃方向是什麼,又將採取哪些做法推動鄉村振興?

王衛:2020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今年工作首要任務是打好收官之戰。在國家脫貧攻堅工作驗收之前,高質量完成“三排查三清零”工作,針對146戶341人因大病等特殊原因未能脫貧退出的群眾,將要傾全鎮之力,攻克堅中之堅,給脫貧攻堅工作畫一個圓滿句號。其次在漢陽鎮未來的規劃方向上,我和班子成員進行了一些粗淺的思考和探討,重點還是圍繞如何同步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是繼脫貧攻堅之後的又一篇大文章,必須要先進行統籌謀劃,再科學有序推進。

在鄉村產業振興方面,一是借平臺建產業,2019年漢陰縣委縣政府按照“南茶北果”發展思路,創新推進落實了“三個一”產業發展模式,漢陽鎮多方籌集財政資金、蘇陝協作資金、貧困戶入股資金2300餘萬元,新發展茶園8000餘畝,重點解決千家萬戶未來長效增收問題。目前,我們第一要務是全力以赴的督促各村管護好新建茶園,同時要持續加大對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和茶葉產業“三個一”專業合作社的扶持監管力度,讓集體經濟組織能夠健康平穩運行。二是抓短期促增收。開年伊始,受新冠疫情影響,大量勞動力無法外出務工,造成農戶家庭收入減少,我們結合實際,制定出臺了《漢陽鎮關於加快產業發展促進農戶增收的通知》,對非貧困戶、已脫貧戶、在冊貧困戶,凡符合《通知》要求,按照戶均600元進行獎補,刺激農戶發展積極性,彌補受疫情影響帶來的損失。三是促共享建鏈條。結合我鎮已經建成220畝現代化大棚發展羊肚菌產業實際,正在利用有效時節,動員更多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捆綁到筆架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一起,採取“技術共享、市場共享、品牌共享”的方式,共同發展香菇產業(袋料),讓單一的羊肚菌產業轉變成羊肚菌和香菇循環發展的產業,促使建成一批高標準、成規模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和示範園區,形成一條新的、具有漢陽特色的食用菌產業鏈。

因為我們目前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所以下一步,我們也會加強人才振興,後續將根據不同產業特點,採取集中式、分散式、分段式、跟班式相結合的方式,對從事農業生產、迫切需要提升生產技能的種養殖大戶、致富帶頭人、新型經營主體從業者等典型人物進行培訓、實訓,讓他們優先轉型升級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在資金、政策上面予以扶持,從而調動其他農戶和專業組織法人的參訓積極性,打造我們自己的鄉土人才庫。

同時,我們將以鄉鎮機構改革為契機,加快推進鎮文化站機構改革,依託漢陽鎮文化劇社為建設載體,培育一批類似於潘家園子、天池小區一樣的高標準群眾文化活動中心,為各村(社區)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鄉賢文化隊伍,為鄉村振興增強文化內核。(記者 王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