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1歲產品新人眼中的產品思維

談一談-1歲產品新人眼中的產品思維

最近和朋友一起參與了一個有意思的播客節目,分別是-1歲,1歲和3歲的產品經理坐在一起聊大家眼中的產品思維,通過階段性的覆盤去審視自己過去的這一段經歷和成長,所以也藉著這個機會,和大家聊一聊我過去這一年的經驗和成長,以及我眼中的產品思維。

覆盤過去的這一年

我大約是去年的四月底接觸到產品經理這個職位,到現在差不多整一年了。回想自己當時對於產品和運營的區別還不太瞭解,關於產品經理需要的技能要求也不太清楚,只是通過看招聘JD覺得好像和自己還挺匹配的,通過和幾個產品前輩聊天,覺得他們身上的一些共性很吸引我,不知道是產品這個工作天然篩選了這類有趣的人,還是有趣的人都被這份工作所吸引而在這一方天地聚集。基於上述兩個原因,就決定開始求職產品。

雖然當時也並沒有十足的把握非常瞭解產品崗位,但確定一個初步前進的方向是我走出迷茫的破局之道。迷茫不是一件壞事,在迷茫中探索方向並且逐步把事情完成走出迷茫是一件好事。很多時候,細細考量任務的艱鉅程度,把一切都看得很複雜,會導致我們永遠無法開始。 具體如何從產品小白到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實習,這個過程的實操方法論之前已經分享過了,歡迎移步公眾號啊。

這篇主要說說自己在這個階段中做的不夠好的,也是未來需要改進的幾個主要問題:

“手裡有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

雖然“用戶-場景-需求”的框架確實很好用,在很多產品筆面試過程中幫助我展開了思路,但由於沒有機會接觸到太多實際業務,為了在日常生活中刻意培養自己對這一思維框架的掌握,我在生活中頻繁的去套用這一框架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建立微信群也好,寫推送也好,和朋友溝通也好,我的朋友們聽場景這兩個字聽到耳朵要長繭子了。

談一談-1歲產品新人眼中的產品思維

(任何時候第一反應都是用戶場景需求,三句話不離產品,有點走火入魔hhh)

這導致了產品的思維方式佔據了我大多數的思考場景,甚至一度發展為思維慣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持續使用一兩個思維模型,我們很可能會扭曲現實直到我們認為他符合模型為止。所以,出現了一些生搬硬套的場景,很多朋友一度吐槽我學習產品走火入魔。就像諺語所說,“手裡有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

這樣的練習對於產品技能的提升的確非常有幫助,但只有這一種思維方式或者濫用這一思維方式必定會是災難性的。《窮查理寶典》中就有大量的篇幅提及了這一點,強調人們要有多元思維模型。因為我們不可能在一本書,一個學科,一個行業裡掌握人世間全部的智慧。

所以,在之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們也需要主動去接觸一些不同的學科領域的知識。參照查理·芒格的建議,我們至少要懂一點經濟學,加上一點心理學,加上一點數學,才能構成普世的智慧。所以不要讓職業和專業限制了我們的腳步,要主動的去學習不同的思維模型,避免思維定勢。

主動破圈,認識更大的世界

過去這一年,基於內容實現了高效的社交,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參與秋招,一起討論產品,一起分享這個過程的喜怒哀樂。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年拓展的朋友圈幾乎全部來自於互聯網行業,雖然大家很聊的來,有共同的行業認知和聊不盡的熱點話題,但同時我也擔心自己的思考會在不斷的認同中變的侷限和脫離真實世界。

所以一方面我想試著在閒暇時候去了解這些來自互聯網的朋友除了現在從事互聯網的經歷以外,它們的過去是如何的,它們在工作之外有什麼興趣愛好,另一方面積極去認識一些不同行業的朋友,比如快消和諮詢,比如廣告和法律等等。

雖然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體會一百種人生,但是完全可以有機會認識一百個不同的朋友通過和他們聊天去感知一百種人生,同時也可以和他們分享我在產品學習的這一年的所見所聞所感,互相補齊信息。

理論太多,實踐太少

這個是我現階段存在的最大的問題,也算是大部分產品新人的通病了。目前大部分思考都是基於日常生活的觀察和理論學習的淺層思考,我自己是由於起步比較晚,目前為止也只有一段新浪微博的用戶增長實習和高德地圖的校招實習這兩段實習經歷,實習時間較短,實踐經驗嚴重不足。

所以,短期內學習了大量的理論但缺乏有效實踐。由於我們接收到的都是二手認知,是其他人的經驗或者課程總結,並不是我們主動經歷“注意-認知-決策-歸因”階段總結的經驗,所以這使得我們無法判別經驗的有效性和適用程度。

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我們學完了增長課程就覺得自己懂了增長,看了一篇社區相關的分析就覺得自己懂了怎麼做社區,覺得自己對於什麼產品都能說出點門道,對於哪個產品都有自己的看法,天天想要教張小龍做產品,處於達克曲線的自信心膨脹階段。

達克曲線曲線描述的是我們學習新的知識或者能力,認知升級的過程,這個過程如下圖所示,以愚昧之山和絕望之谷為界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隨著自己知識技能水平提升自信心膨脹自我感覺良好的階段;達到愚昧之山頂以後,隨著繼續深入的瞭解,發現自己對於真理知之甚少,喪失信心,走入絕望之谷,最後跌到谷底之後走向開悟,通過不斷實踐得到能力提升,成為領域真正的佼佼者。

談一談-1歲產品新人眼中的產品思維

(達克效應曲線)

目前我們作為-1歲產品,正處於第一個巨嬰階段,其實對於產品的理解還在剛剛入門,雖然看了很多書,學了很多課程,試用了很多產品,但這不意味著我們就真的懂了,有些內容是別人的業務實踐和思考總結出的經驗,我們理解了不代表我們會用,AARRR模型很簡單但是和真實的業務如何結合如何推進如何優化,我們其實是一無所知的。

不過,也不用擔心,這個自信心盲目膨脹的階段會隨著我們入職之後接觸真實的業務之後立刻結束,並且逐步走向絕望。這個時候我們會深入某一個業務,然後發現我們之前所理解的大框架在這裡好像都不適用,真實的業務場景遠比想象複雜,自信心會備受打擊,甚至懷疑自己可能根本不適合產品。

談一談-1歲產品新人眼中的產品思維

所以,我希望首先我能時刻提醒自己還是個理論玩家,還只是個-1歲的產品,並沒有成為真正的產品經理,所以要時刻對知識保持謙卑和敬畏。

其次,我希望自己入職以後能夠保持初心,認真去借助業務實踐自己的產品思考,將二手認知努力轉化為一手認知,積攢業務經驗和水平。

最後,在意識到達克效應存在的前提下,希望自己不會因為複雜的業務場景和自己設想的不一樣而一昧的懷疑和否定自己,而是踏踏實實專注於業務本身,如果自己之前認知有不對的地方就修正,有需要加強的地方就補齊,通過提升知識技能水平走過絕望之谷。


-1歲新人眼中的產品思維

產品思維是我未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專業技能,這個毋庸置疑。但產品思維的普適性不僅僅侷限於產品經理這一個職業。我將我眼中的產品思維分為兩個部分:產品部分和思維部分。

產品部分

生活中多了一個觀察和認知世界的視角,即產品視角,當萬物皆產品的時候,一切都變得有趣起來。比如之前更新過的:

雖然,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是近些年逐漸熱門起來的,也常見於互聯網行業,但其實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產品經理,只是沒這麼叫而已,所以萬事萬物皆產品,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在八寶粥的例子中,靈感來源於朋友喝八寶粥的一次吐槽,說勺子太短夠不著,只能仰起頭把易拉罐裡剩餘的八寶粥往嘴裡倒,讓八寶粥慢慢滑落。就不禁好奇,那既然這麼不方便使用,為什麼沒有人設計出更長的勺子呢,更長的勺子優化了用戶體驗豈不是可以迅速搶佔市場?後來根據分析其主要的運輸場景和食用場景去分析,猜測目前的產品設計主要是為了將勺子摺疊隱藏入瓶蓋中提升運輸效率降低成本。

談一談-1歲產品新人眼中的產品思維

(圖源網絡)

雖然這個思考沒產生什麼實際價值,好像也只是個無關緊要的冷知識,但是思考的過程是我們調用了自己的思維模型,檢索了已有的經驗,並且通過思考解答了自己的疑惑。嘗試解決一個問題而不是坐等信息或方案直接出現,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生成”。

生成能力能強化你的大腦中對此類未知問題的檢索路徑,幫助你構建已知和未知之間的聯繫,刺激你對問題進行深度思考。除此之外,自己試圖為自己或者身邊人遇到的問題想到了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或者原因,本身也能夠基於馬斯洛需求的最高階的自我價值的實現而令人愉悅。

當我們把所有東西當作產品來看的時候,它們就不再是一個冷冰冰的物品,而是每個產品經理凝結了智慧的作品。我們通過產品作為媒介可以去了解一個人,並與其對話和交流,通過思考產品設計背後小心思來體察他們的思考。雖然不曾真正見面,但由於用過其設計的產品,看過其寫的文章,所以非常瞭解其個人風格和部分喜好,就好像做了很久的朋友一般。

同樣,當我們把一切都當成產品時,我們也開始不再忽略身邊這些看似平常的存在,開始學會用許多個為什麼去發現這背後的奧秘,開始對世界保持好奇心。

思維部分

學習產品過程中對於思維的訓練是很有幫助的,產品經理不會畫圖,不會寫代碼,所以全靠一張嘴,對內說服老闆和同事,對外說服用戶。但說服是有前提的,前提之一是你站在他的角度去想了,前提之二是你想的比他深入,且有道理,前提之三是溝通效率高,能說明白。

這背後涉及的就是同理心,深度思考和結構性思維。

同理心。

工作中我們要時刻從用戶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秉承著用戶第一的價值觀去做產品,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這使得我們會更用心的去體察他們的情緒和感受。這樣的訓練使得我們能夠更好的理解人性,理解情緒,而不是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指責。

深度思考。

我們在設計產品的時候,不能停留於表面,而是要深入本質去考察其背後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這樣的思維方式也使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學會主動探索,事物的存在背後必有其邏輯支撐,透過表現不斷追問為什麼,直到找到其本質。

結構性思維。

為了在工作過程中高效的溝通,我們需要學習如何有效的整理我們所蒐集到的信息、數據、知識和素材,這樣的思維方式讓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直奔重點,降低和他人的溝通成本。 具體如何訓練這些思維,在之前的文章已經分享過實操方法,這裡也不過多展開,有興趣的朋友戳鏈接即可:

總之,做產品經理是我目前最熱愛的事情,正如我的小夥伴楚時所說,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可以同時完成多個目標時,我們就會感到很歡喜。產品思維的提升不僅是工作上專業能力的保證,同時也是倒逼我們終生學習和成長的極佳方式,幫助我們更好的洞察人性,幫助我們更好的認知世界,幫助我們更好的掌握生活的哲學。

談一談-1歲產品新人眼中的產品思維

Bye~

談一談-1歲產品新人眼中的產品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