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去年任正非因為對於美國將華為列上黑名單一事的從容應對,名聲大噪,一夜之間成為了民族偶像。我也因此去看了他的採訪,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就是“中國想要超越美國,唯有依靠教育。”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沒錯,不是經濟,不是科技,而是教育,他說國家的未來都是在小學課堂上決定的,振聾發聵。任正非畢竟是一眼就能看透問題本質的人,其實說到底國家和社會都是由人組成的,那麼到最後比拼的就是人。而我們的教育似乎又一味地在效仿歐美國家的精英教育,現在的孩子每天都在上課,我甚至都覺得他們要比我上班壓力還要大,還要忙。至少晚上我還有忙裡偷閒的時間,而對他們來說,似乎是7X24連軸轉的,那麼對於他們來說,以後進入創業公司工作會比較習慣,因為都需要這麼高強度的工作。

美國的精英教育本質上是讓少數人更穩固、更長久的控制整個國家的資源,他們通過精英教育的旗幟給自己的階級搭建了一條護城河,讓普通家庭難以逾越。人人都朝著相似的方向奔跑,那些本不願奔跑而被逼無奈的孩子們,是該有多麼可憐。戴著枷鎖的多樣性,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罷了。但我們似乎還趨之若鶩,大概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擠進那少數人的堡壘,享幾世富貴榮華。可這畢竟是條窄路,兩邊是又多是未知,摔下去了也不知道自己隨機會被丟到哪裡,那麼這又真的是最佳路線嗎?

我們最大的問題是,我們都說如何如何是不好的,可是我們還要讓擁有這些特性的人去教育下面的一代,因此循環往復。無論是社會的大環境,還是學校和家庭的小環境,都沒有形成一個空間獲得真正良好的教育。當然什麼是良好的教育呢?可能就像《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裡說的,要有良質,但你無法解釋什麼是良質,當你遇到的時候,你能立馬分辨。這讓我想到我在網上看到的一個故事。

故事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有個學生在生物考試上交了白卷,本以為這個老師會在全班面前冷嘲熱諷他一番。可是沒想到,老師只是叫他上臺拿,什麼也沒說,後來他發現卷子上寫的是“可能你認為一輩子也用不到這門學科,但我還是建議你瞭解它一下,也許,你會改變主意。”他心中慢慢震撼和激動,之後在生物考試上一直名列前茅。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教育的基礎還是老師。老師可能是那個隨隨便便一句

話就能改變你一生的人,當然可能好,可能壞。可今時今日,提到老師,聊得最多的就是該不該送紅包的話題,而非其他。那麼我們又怎麼指望這些收取紅包,或者被迫不能收紅包的人們,教育出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人才呢?我們的強大又從何談起。

讓我們想象一下,我們希望怎樣的國家,那麼老師這個職業也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