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企業案例|做外貿的人已經哭了四個月了


復工復產企業案例|做外貿的人已經哭了四個月了

“停工的時候,怕訂單無法交貨急著復產。現在全面復產了,客戶的訂單卻沒了。”

佛山一家服裝廠的高管李可沁說,由於公司最大的美國客戶砍掉了所有訂單,導致工廠剛全面復產,就陷入了“無單可做”的局面。現在全廠放假三月,因仍看不到希望,不少同事已開始自謀出路。

面對戰線不斷延長的疫情,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國內打完上半場,國外接力下半場,外貿人拉滿全場”。本想在國內疫情控制後,把損失奪回來的外貿人,因為海外疫情導致的需求萎縮,延續著沒活可乾的狀態。

來自海關總署的統計顯示,2020年1-2月中國外貿出口總值為2.04萬億元,同比下降15.9%。去年的貿易摩擦懸而未決,今年的大傳染病雪上加霜。拉動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眼下已然腳力不濟了。

復工復產企業案例|做外貿的人已經哭了四個月了


復工復產企業案例|做外貿的人已經哭了四個月了

運費太貴了

素有中國外貿“晴雨表”之稱的廣交會延期了。

廣東省商務廳表示,考慮目前全球疫情發展態勢,第127屆春季廣交會確定不會在4月15日如期舉辦。

作為外貿大省,廣東在此次“外貿危機”中首當其衝,1-2月廣東省外貿出口同比下降17.5%。即便春交會能如期召開,今年的參展商數量也令人擔憂。

廣交會會址附近,有一座琶洲傢俱城。因近水樓臺,原本這裡大部分的家居建材商鋪都是要參加廣交會的,但今年的狀況變得有所不同。“如果我們的海外客戶基本都不來了,我們參加也沒意義了。”多位傢俱城的老闆向《南風窗》記者表明了相同的意願。

復工復產企業案例|做外貿的人已經哭了四個月了


曾經的廣交會現場,外國採購商在參觀

同為外貿大省的浙江也不好過,1-2月的進出口總值下跌超過10%。浙江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會長周德文說,很多企業撐不了3個月。

在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義烏等地,正當生產銷售端逐漸恢復時,受到海外電商封倉、物流不暢等影響,不少跨境電商群體的活動停滯了。

“除了訂單減少,現在最大的煩惱是運費太貴了!”電話的那段,張澤的聲音有些歇斯底里。

張澤做的是義烏工藝品出口貿易,客戶主要來自美國西海岸。以前,他的貨多是走空運或者三大國際快遞。但由於現在各路航線的叫停,義烏所有的貨物幾乎都灌入了三大國際快遞公司。

復工復產企業案例|做外貿的人已經哭了四個月了


2月19日,客商在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的國際商貿城一區玩具區選購

根據送貨的週期長短,快遞公司提供不同的套餐選項。工藝品較重,且不追求時效性,張澤一般選擇最便宜的那個。但前陣子他收到快遞公司的通知,由於特殊時期艙位吃緊,不再提供便宜套餐了。

無奈之下,張澤只能選擇中等套餐。可沒幾天,中等的也沒了只能選最高級的了。張澤算了一筆賬,“現在的運費幾乎把我的利潤快要吃完了,上一週我出口30萬元的貨,只賺了2000元。一些低價的商品沒法做了,現在訂單又少,不知道這樣的日子能撐多久”。

張澤的遭遇並非個例。根據記者調查,三大國際快遞公司近期套餐的調整頻繁,針對疫情的動態變化,各地的運費變化速度和幅度也很大。有些商家在運輸過程中,甚至遇到貨物在各地輾轉,遲遲無法運到目的地,最後被送回中國的事。等於是白白花了一筆昂貴的運費。

復工復產企業案例|做外貿的人已經哭了四個月了


匯率波動是另一件愁人的事。外貿行業給海外客戶1-2月的賬期是常有的事,如果這段時間內出現了大幅度的匯率波動,就有可能多賺或少賺一些。但近期的情況是,賠得多,賺得少。

訂單減少,加上貨在“囧途”、匯率波動,用張澤的一句話來形容個體外貿戶的狀態:“自疫情發生後,心一直是懸空的,不踏實。”

復工復產企業案例|做外貿的人已經哭了四個月了


去哪兒打工?

如果說老闆們是在“愁”的話,那麼打工仔們更多的是在“撐”了。

已經被放假一週的小謝,在家瘋狂打了幾天的遊戲,如今已經有點玩厭了。小謝在東莞長安鎮的一家制錶廠上班,3月23日工廠發出通告,因客戶減單,產能過剩,臨時放假八週。

由於春節假期和疫情的影響,工廠今年的工資還未發過。如果立即辭職的話,工廠會補兩個月工資給員工。小謝身上還有一萬來元積蓄,就沒急著辭職。但據他觀察,身邊一些愛玩的“月光”同事,已經開始找其他廠的活兒了。

“現在哪那麼容易重新找活兒?”當《南風窗》記者進一步詢問同事們的就職情況如何時,小謝笑道,“長安鎮這邊做外貿的多,現在辭工還來不及,哪裡招工噢。我聽說有一些朋友過年期間去做了口罩賺了一筆,不過現在國內產能上來也不太好做了。”

復工復產企業案例|做外貿的人已經哭了四個月了


贛州市南康傢俱產業園,工人將即將出口的成品傢俱裝車

二月份以來,“口罩機就是印鈔機”的神話在輕紡界已經不是秘密了。疫情暴發後,中國新增了3萬多家做口罩的企業,有些資質尚未齊全的小作坊也依靠幾臺口罩機達到了“月入千萬”的營收。

雖然口罩生產門檻不高,但能夠轉型醫療防護用品的企業仍屬少數。遠離輕紡行業的公司,就很難及時地找到原料和機器渠道。面對“國內日趨飽和,海外緊缺”的機會,也因為沒有出口資質無法吃到這一波紅利。

更多的外貿企業的第一選擇是停止生產和優化員工,通過停工裁員的方式減少成本壓力。

東莞一家主營玩具外貿公司的負責人王猛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公司的員工已從1500名裁減到了300名。無限期放假直到外貿環境好轉,鼓勵員工自謀出路。

也有公司在裁員方面更為剋制,採用了停薪或減薪的方式,希望與員工共度時艱。小鄧在佛山一家節能燈具公司上班,公司已欠發了三個月的工資。

復工復產企業案例|做外貿的人已經哭了四個月了


小鄧向記者透露,雖然理解公司的處境,但自己已經堅持不下去了。私下同事們也質疑“這是否違反了勞動法。體感上直接裁員給補償更加痛快”。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27日,我國進出口企業數量達641萬餘家。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認為,隨著國際疫情進一步擴散,外貿進出口形勢可能還會進一步惡化。

一方面是企業停工停產增多,裁員增加。另一方面企業招聘收縮,市場就業機會不足。從事外貿相關行業的人口規模達1.8億人,未來這些人的生計如何解決,他們將何去何從?現在看來問題並不比2008年的那場金融危機輕鬆。

復工復產企業案例|做外貿的人已經哭了四個月了


扛下去

金融危機曾讓“出口”這駕馬車遭受過重創。

彼時正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融入全球生產鏈條的蜜月期,加工貿易發展迅猛。自2001年,每年出口的平均增長是GDP增長的1.5倍,出口是三駕馬車中跑得最快的。

到了2006年的時候,出口的貢獻佔比達到了峰值—36%。但次貸危機的傳導至世界後,外向經濟型的國家受到了劇烈衝擊,僅僅三年後,出口佔比跌到了24.5%。也正是這個時候,中國開始啟動“四萬億投資計劃”,試圖將經濟的動力轉向投資和消費另外兩駕馬車。

在全球化時代,外向型經濟體更加容易受到國際形勢的影響,戰爭、瘟疫、經濟危機等“黑天鵝”事件都可能會對經濟體造成重創。為了使經濟更加健康,中國開始了漫長的結構調整。

復工復產企業案例|做外貿的人已經哭了四個月了


義烏港港區,工人在向集裝箱裝運貨物,準備發往約旦

現在雖然仍未達到理想狀況,比起發達國家,消費在GDP中的佔比仍顯不足,但是出口的佔比已調整至19%左右。

這也是中美貿易摩擦中,面對進出口制裁,中國整體經濟未受到大幅度波動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即便是出口的佔比在不斷下調,以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為主的外貿行業,依然以吸納藍領工人為特點,為中國貢獻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有經濟學家做出判斷,一旦外貿倒閉潮來臨,約三分之一(5400萬)的從業人員將面臨失業。

根據《南風窗》記者的調查,發現眼下外貿業的供應鏈存在一個普遍現象。供應商不敢做,不敢賒賬;工廠不敢做,也沒辦法現金買材料;面對工廠和客戶,外貿公司進退兩難。

流動性的停滯讓經濟活動也停了下來,形成了惡性循環。外貿業的現金流極其重要,周德文口中的“多數企業活不了三個月”,正是因為三個月不回款,資金鍊就很難銜接上了。

復工復產企業案例|做外貿的人已經哭了四個月了


如今從中央到地方,各項“穩外貿”措施正在陸續加緊出臺。商務部部長鐘山在《積極應對疫情衝擊,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一文中,正視了我國所面臨的包括履約接單困難、貿易壁壘增多種種挑戰,強調需加大金融、保險、財稅等支持力度,推動解決外貿企業面臨的成本上升、資金鍊緊張等突出問題。

“可以偏重選擇日韓、東盟等市場,疫情相對較輕,運輸距離較近。”針對外貿企業的一些具體調整措施,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何偉文給出了這樣的建議。“外貿企業也可以增加線上洽談成交,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同時將部分銷售轉向國內市場。”

“和2008年那場金融危機一樣,這個時候要扛住。扛不住就死了,扛住就還有希望。”從事外貿十多年的老兵李可沁告訴記者,這一次他也要扛下去。(@原創 胡萬程 南風窗 文中李可沁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