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

征文选登 | 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

在素有“小荆州”美称的大方县六龙镇有一个叫李淑彬的乡村女人,如今年过八十而精神矍铄,曾经毅然决然地放弃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工作,以一腔洒绿播绿的情怀,用三十七年的执着和坚守,把上百座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一望无际绿波滚滚的“海洋”。

征文选登 | 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

曾经当选过省人大代表的李淑彬,几十年如一日地守着“绿色银行”,在时光荏苒中青丝变白发,而始终未曾改变的,是她心中荒山变绿海、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的坚定信念。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春天,李淑彬出生在大方县六龙镇的一个贫苦家庭。那时候的六龙,地理位置偏僻,通往外界的只有几条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受时代和环境的影响,李淑彬小学没读完就回家与父母种地谋生。因此,对于李淑彬来说,不指望用读书来改变命运,能用勤劳和汗水把命保住都实属不易。

“那时候,我们做活路非常凶,但得不了多少工分,经常都是用野菜当饭吃,18岁的我就和我家老伴结婚了。” 李淑彬和刘昌华喜结连理后,这对志同道合、感情日深的伴侣同甘共苦,喂鸡养猪,丈夫挖煤她拉煤。后来,他们还是因为能够识文断字拥有了一份薪水丰厚的工作。

“之前,我和我家老刘都是吃‘国家饭’的,我在六龙区营业所当所长,他在达溪区当营业所所长。”李淑彬说,后来因丈夫开仓放粮救济农民,夫妻双双被处理回乡务农。70年代初,曾经上了“黑名单”的李淑彬夫妇平反昭雪,组织上给他们恢复工作。这样的好事,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去单位上班,但李淑彬的选择却在意料之外。她不仅没有选择去单位上班,反而是坚持在老家六龙镇新丰村当农民。

1975年7月,李淑彬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上世纪80年代,经历过五、六十年代大炼钢运动和毁林开荒的六龙街,周围的几百座山坡上树木日渐稀少,一个接着一个的“和尚坡”成为李淑彬刻骨铭心的痛。

“让我记忆特别深的是有一年春天,我去坡上做活路时突然刮老干风,瞬间风沙四起,连眼睛都不敢睁开,脸被风中的沙子打得非常痛。放工回家,连房子也被刮得通花大见亮的。”李淑彬回忆说:“每年春天和秋天都是那样,只要下大雨,洪水就把辛苦播种一年的庄稼冲得乱七八糟。”

从那时候起,李淑彬就在心里萌芽出给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的想法。

随后,李淑彬便和丈夫刘昌华商量:“老刘呀,你看我们这房子被风刮得不成样子了,周围的石头也渐渐长出来了,我看公社里面育得有些树苗,要不我们去找点来栽房前屋后。”“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我有特殊历史不敢向公社开口去要呀。”正当李淑彬夫妇为寻找树苗而发愁时,公社知情领导便对他们说:“这些树苗既没人要,留在这里也是没有什么用,我们还正想找人把它背丢了,你们就全部把它扯去种吧!”

领导的鼎力支持把李淑彬引上了长达30多年的造林“长征路”。三十七年的悠悠岁月,李淑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起早贪黑地种树,先后消除上百个“和尚坡”,面积290公顷的荒山变成一望无垠的“海洋”,据专业人士测算,李淑彬所造的林总价值达4000多万元。

有人认为:李淑彬发迹了。然而耄耋之年的她却说:“我栽树不是想发财,我只想为子孙后代把青山留住。”

“为了这四千多亩树林,李淑彬真吃了不少苦头,一度还与丈夫刘昌华下井挖煤。”在六龙镇走访时,几乎所到之处群众都这样评价李淑彬:“我们大家都称她‘森林大王’‘李千万’,但实际上她很穷,因为钱存在山里取不出来。”

“我们小时候弟兄姊妹在外地读书,别人都会认为我父亲是银行职工条件应该比较优越,然而因为母亲搞绿化造林,不但把父亲的工资全部用完,还把母亲养猪、养牛的钱也搭上了,我们在学校吃穿都比别人家孩子简朴,年关回家,冒着呼啸的寒风还要帮助母亲在树林里除草,十分辛苦,幸好这一切我们都挺过来了。”李淑彬在六龙镇当林业站长的儿子刘帮发至今还记忆犹新。

是的,为把种下的树苗看护好、管理好、养育好,李淑彬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自1984年春天开始,李淑彬和丈夫到处宣传:“栽树不是为了自家,我们图的是家乡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斗转星移,李淑彬在六龙镇新丰、和平、中街三个村几百个坡头种植的4000多亩树林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30多万株杉树和华山松齐刷刷站成一片莽莽苍苍气势磅礴的森林。

而今,消失多年的山鸡野兔在林子里飞窜。森林里泉水叮咚,溪水潺潺,凉风习习,一场透雨,遍地蘑菇。年复一年,山脚下曾经干涸的枯井又流出了清泉。风调雨顺,村寨周边的庄稼大获丰收,村民们在林下种植冬荪天麻,谱写出一曲物阜民丰的小康之歌。

几十年的含辛茹苦,李淑彬的夙愿终于变成现实,千亩荒山变“绿海”,波涛滚滚诉辉煌,但管理难度也愈来愈大。为了支付防盗防火,修枝剪杈的巨额开支,李淑彬和丈夫便开始办砖厂、建苗圃,把赚来的钱全部花在护林上。把自己赚的钱一股脑儿往“绿色银行”“储蓄”,别人认为不可思议,李淑彬却非常释然地告诉人们:“人总有落叶归根的一天,不能够白白来世走一趟,必须要为后人留下点什么。”

李淑彬呵护着千亩林海。“我奶奶对那些树子比对我还要好,之前听我爸爸他们说我们家没有钱修房子住,大家劝她砍点树卖了把房子修好,她说即便去住山洞也不答应砍树卖的。”李淑彬的孙女调皮地说。

李淑彬在一边补充道:“孙女她小不懂事,我已经和这些树子打交道几十年了,感情还是非常深的,前几年老刘走了,我的腿脚也不灵便了,但每天早上和黄昏都要坚持到树林里去转一趟大约来回要走七、八里路,既锻炼身体,又管护树林。”

李淑彬因为种树,曾经获得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全国绿化奖章” “全国三八绿色奖”“第二届中国妇女环保百佳” “第二届十大女杰提名奖”“全国绿色小康户”“贵州绿化奖”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当选过贵州省人大代表,先进事迹被《山花》《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文明网等报道。

今天,83岁的耄耋老人了,仍然痴心不改地守着自己心爱的树,一如既往地坚持每天去巡山、护林,不厌其烦地向村民讲解种树的相关知识。随着李淑彬年龄的增大,子女和亲朋好友都心疼她,劝她不要这样对树子卖命了。

“我是一名拥有40多年党龄的党员,作为一名老党员,就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党的事业付出一辈子。”李淑彬说。

走进李淑彬的家,所有的摆设陈旧而简单,的确是实实在在的农村家庭,丝毫没有“李千万”的迹象。村民们告诉笔者:“李阿姨生活简单、穿着俭朴,的确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1989年,李阿姨应邀参加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会,去时穿的衣服都是她平常上山管护林子穿的那一身。”

面对村民的评价,李淑彬却这样认为:“我出生在农村,成长与生活也是在农村,作为一个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这样才是真实的我和价值的体现。”

李淑彬曾说过:“党把我养大,其他的贡献我做不了,但是我要一心为党的绿化事业服务,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

曾有许多人想要出高价买下山林,但都被李淑彬谢绝了。她说,有的东西用钱是买不到的,这些树我必须把它献给国家。


单位:大方县融媒体中心


编校:吕跃


征文选登 | 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