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疫情耽误的“春光”抢回来

把疫情耽误的“春光”抢回来

把疫情耽误的“春光”抢回来

建设中的碧桂园城市商业综合体

企业复工复产,政府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莱芜高新区坚持做到企业有所求,政府有所助,让企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项目建设上。特别是在全区重点项目建设中,莱芜高新区解难点、化痛点、疏堵点,力争以最快的速度把疫情耽误的“春光”抢回来。

解难点企业有所求,政府有所助

4月3日上午,在碧桂园城市商业综合体二期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都戴着口罩紧张有序地施工,整个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一期主体全部封顶,正在进行砌筑抹灰,二期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最让我们高兴的是这几天就开始进行电路穿线并同步进行电缆施工,预计4月底就能通上正式电。”项目总经理王宏运告诉记者。

项目建设过程中正式电的接通是很令人头疼的事。王宏运说:正式电的前期工作我们基本没怎么操心,一直是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帮助协调办理。从去年6月份开始,得知项目用电需求后,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动帮助我们协调莱芜供电公司、莱芜泰兴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等共同推进正式电公用管网的建设,疫情期间也一直坚持调度。为确保一期能够如期通电,从立项、设计、清障到施工,他们从中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解决了我们最头疼的用电难题。

“只要我们有困难了,莱芜高新区有关部门都会第一时间想办法给我们解决。”王宏运说。今年年初,碧桂园城市商业综合体二期项目开工过程中,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协调解决市政道路开口问题,保证了现场进出车辆的通畅,有力地推进了项目开工,比预计开工时间提前了两个月。由于复工物资不足,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帮忙协调了1000只口罩。为了让外省非重点地区的员工尽快到岗复工,他们还协调相关部门办理了健康证,为复工复产奠定了基础。

化痛点企业办不到的,政府去做

4月2日上午,盘古云商双创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如火如荼。“疫情影响了一个多月的工期,在政府部门的帮助和施工单位的配合下,我们正在努力赶工期,争取把耽误的工期补回来。”项目总经理郑义亮告诉记者。

今年3月份,盘古云商双创中心项目申报山东省服务业载体项目。由于材料有些瑕疵,不符合服务业载体的需要,区经济发展局通过多次协调,最终上报成功。“项目能够建设到这个程度,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他们设身处地为我们企业着想,从项目落地开始,包括土地的挂牌、项目的规划设计、工程的招投标、现场的建设管理、进度的跟进,都给了我们很多支持和帮助。”郑义亮说。

目前,该项目主楼已经封顶,开始幕墙安装准备及内部墙体安装,裙楼完成80%的工程量。计划6月份装修单位进场,年底部分投入运营。项目运营后,将以新零售商业促进城市消费升级,以跨境电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新技术打造智慧城市新地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创业创新,树立城市新品牌。

疏堵点让企业精力用于项目建设

4月3日,在中关村信息谷创新示范基地施工现场,几台大型吊车正在紧张作业。

沽上真空玻璃项目是中关村智能制造产业园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建设4条真空玻璃生产线,在2021年实现全面达产,产值可达6亿元,年税收2000万元。春节过后,受疫情影响,外地员工到不了岗,针对这种情况,莱芜高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积极与高速执法等部门协调,提前做好沟通,帮助企业外地人员尽快复工到位。对于该项目在手续办理上面临的困难,莱芜高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更是靠上协助办理,让企业将更多的精力用在项目建设上。

在中关村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方面,莱芜高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做好立项、环评等手续,使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园区招商上;积极对接协调相关部门,推动施工图设计工作进度,保障产业园按计划开工。不仅如此,他们还持续跟踪签约项目,对于项目在厂房入驻时面临的水、电、道路等方面的困难,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解决,确保项目按时落地生产。 (本报记者刘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