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慰問券”

西部,五線城市。

春節將至,單位工會發了節日慰問券(可購物)。金額不多,我照例給了父親,他很小心地把慰問券放到貼身的皮夾裡。看得出,他還是很在意的。

父母住的與我們一河之隔,公交車大約二十分鐘車程,他們屬城郊結合部,由於為人真誠,善良,且身體尚健。老鄉就給了他們很小一塊地。於是,我們飯桌上不時有了應季新鮮的蔥子,蒜苗,菠菜,白菜,土豆等時蔬。父母現在的身份是城鎮人口,但早年是農民。後來城鎮化後,就從鄉下農民轉為城裡居民,但與真正的城裡人是有區別的。沒有退休金,有基本的城鎮醫保,幸好有了社保,雖然不多,也就有了最低生活保障。他們住的是早年的小戶型底樓,環境尚可。

父母是最早的外出打工的手藝人,搞建築的。可惜他們不是到發達地區,因此,掙的也不多卻辛苦。而我恐怕是最早的留守學生。平時,我最怕放假,放假都是在叔伯家寄住。“久住令人賤”,很早我就體會到人情冷暖。當然,我也很見機,農村的活如放牛,割草,挑水,挖苕,掰苞米,割稻穀我都幹過。從我讀高中時他們外出打工,一直到我成家,他們才回來,我很感激他們的辛勞支撐到我大學畢業。

父親很耿直,因此,也少了許多積蓄。他很要面子,七十年代,剛實行計劃生育。他戴了大紅花,因此,我也沒有兄弟姊妹。

現在,他們老了。一年中的逢年過節,生日聚會,人情事故。我都會給他們略表心意。好在妻子通情達理,因此,家庭和睦。因孩子從初中起就在外地上學,現在高三了,花費較大,我們並沒有多少積蓄。

我發現,當我每次給慰問券時,他們更高興。因為,在他們心中,“工作單位”是神聖的。他們的娃在國家單位工作,是自豪的。其實,單位的慰問券也不是常有,只有“端午、中秋,春節”才有,且不多。所以,我隔三差五就到超市買些券給他們,他們也一直相信我至今。

節日“慰問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