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玩起手机来,没完没了,该怎么办

孩子一动不动的盯着手机看,手机里正在播放小猪佩奇的动画片。妈妈催了催孩子,宝贝儿,你已经看了半天了,怎么还没完啊。孩子不理会妈妈,继续盯着动画片,还伴随着动画片里的情节咯咯咯的笑起来。妈妈看了看孩子入迷的样子,特别无语,又催,别看了,再看眼睛都要近视了。孩子好像没听到一样,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孩子一玩起手机来,没完没了,该怎么办

眼看着时间已经过去快一个小时了。妈妈心里着急,最后一气之下一把夺过了孩子的手机。孩子一下子被打断,突然哇哇的哭起来,妈妈看着孩子哭起来没完,也没有办法了,只能又重新把手机塞回到孩子手里。类似的情景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很多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除了手机玩起来没完没了,还有看电视看起来不关的,也有的孩子从早上起床就开始看电视到晚上的,有的家长觉得孩子一点时间意识都没有,这种情况要是等到上了学可怎么啊?

案例中提到的就是孩子缺乏时间意识的表现。为什么孩子经常表现出缺乏时间意识呢?我们先从孩子对时间的感知觉说起,我们大人很清楚的知道几点几点,或者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但是孩子却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孩子的时间意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才有的,而且孩子的时间意识也需要家长慢慢引导。

孩子一玩起手机来,没完没了,该怎么办

当孩子缺乏时间意识,除了孩子本身时间感受性差之外,还因为有时候家长的包办行为代替了孩子自己感知时间的机会。你在家里是不是经常出现这种情景?宝宝该起床了,宝宝你该睡觉了,宝宝该吃饭了,孩子不需要关注时间,只要听爸爸妈妈催促就可以了。慢慢的时间一长,孩子就放弃了自己去感知时间,也被家长剥夺了亲身去体验时间的权利。如果想要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家长必须要做出改变,今天给大家提供几个培养孩子时间意识的小建议。

1、在家里摆放钟表,把时间具体化。孩子之所以没有时间意识,是因为时间对孩子来说实在是太过抽象了。当孩子看电视看了半个小时,你跟他说,你已经看了半小时的电视了,孩子不太理解半小时是个什么概念。它有多长?它有多高?因为四、五岁的孩子他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有意识的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展现在孩子面前。

孩子一玩起手机来,没完没了,该怎么办

一般在幼儿园的教室里都会摆放大大的钟表。在家里,我们也可以把钟表摆放在家里非常显眼的地方。让孩子随时随地一抬头就能看见,而且不管孩子在做什么,我们要用具体的时间表达,比如,你平常可能习惯于和孩子这样对话。快点快点,你要迟到了,你干脆改成,你看还有十分钟就来不及了,或者说当分针到6那儿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出门了。

而且我们还可以在家里教孩子认识钟表。先从时针、分针、秒针认识开始。慢慢的教会孩子自己看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不能一下理解,我们就说那个针到哪个数字的时候干什么。把平常笼统概括的语言都用具体的钟表来表示。类似的,今天你吃饭用了20分钟,或者今天爸爸带你在楼下玩了30分钟。我们还可以尝试着让孩子把表画出来,然后让孩子自己标准分针、时针,当孩子要做一件事情之前,询问孩子完成要多长时间,让孩子自己画出来标注一下时针分针的移动。

2、给孩子玩手机或者看电视时定闹钟。孩子玩手机或者看动画片的时候定闹钟,当闹钟响起,给孩子一个提示,现在时间到了。否则你把手机一扔给他,不管了,孩子很容易不知道时间。尤其是现在小孩子看的动画片色彩艳很容易让孩子沉迷。

孩子一玩起手机来,没完没了,该怎么办

定闹钟是第一步,要和孩子沟通好,跟孩子说,一天可以看多长时间。对于4、5岁的孩子,一天看手机电视的时间不要超过半个小时,那就要合理分配这半小时,我们可以把半个小时拆分为更小的时间段,比五分、十分钟,我的经验是孩子要看手机的时候,定的规则就是两次五分钟,一次五分钟闹钟响了,还可以有第二次,这样孩子更有盼头。而且在一次五分钟结束之后告诉孩子,你还有一个五分钟哦,这次时间用过之后咱手机就要收起来了,孩子也更容易从手机中回过神来。


而且孩子有了这个心理预期,其实就是给孩子设置了一个规则。也告诉孩子他看手机多长时间,这样有利于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孩子刚开始用闹钟的时候可能时间一到还要闹着看,万事开头难,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和善而坚定的贯彻规则。而不是孩子一闹就妥协,否则孩子知道你的底线是可以不断被挑战的,这样闹钟也失去了意义。我们可以温柔的告诉孩子,你现在要是不按照闹钟的时间来看电视,那明天就不可以看手机了,每天看电视或者手机的时间就是这么多,用完就再也没有了,要注意态度合善而坚定,家长千万要有耐心,既不能随意妥协,也不能粗暴制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