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歷屆回顧

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歷屆回顧

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是在新時代體育改革發展的新階段舉辦的一次盛會,將於2019年11月1日-3日在江蘇南京舉行,由南京體育學院和南京大學共同承辦。

全國體育科學大會是由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主辦的國內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最大規模、最高層次、最高水平的綜合性體育學術會議,迄今已在北京、湖北、山東、上海、浙江等地舉辦了十屆。關於前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你瞭解多少?舉辦地、時間、成就、意義…,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噢!一起回顧前十屆體育科學盛會,現在啟程。

首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

01 1964年11月

中國北京

1964年全國首屆體育科學報告會於十一月末在北京召開。大會錄取論文109篇,與會人數126人。

(因時間久遠,暫未找到更多大會相關信息。)

02 第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

1980年12月

中國北京

1980年全國體育科學報告會於十二月中旬在北京召開。大會報告、小會報告和列席報告的體育科研論文共有260多篇 , 其中江蘇省體育科研界參加的各種報告共有23篇。

第二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

03 1987年10月

河北石家莊

第二屆全國體育科學學術報告會於1987年10月15一19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科技大廈舉行。出席第二屆科學報告會的有正式代表252人,列席代表231人,特邀代表60人以及日本體育學會代表團和香港地區的3位學者。

這次大會貫徹了“雙百”方針,交流了近年來的學術 研究成果,探討了當前體育科技的發展趨勢,明確了今後學術研究工作的努力方向,較好地完成了會議 的各項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

本屆報告會是採取會議報告書面交流兩種形式進行的。在大會報告中, 有8個二級學會做了學科發展綜述或專題報告,有5篇論文在大會上進行了交流, 香港學者也分別在大、小會上報告了論文。在小會上,除宣讀論文外,還進行了學術討論。日本體育學會四位學者聽取了大、小會論文報告,並和中國同行進行了三次專題座談。幾天來, 代表們踴躍參加會議,認真進行學術報告,積極開展學術爭鳴, 不僅會上互相學習,而且會下共同切磋, 使得學術討論更加深入。特別是不同學科的同志之間廣泛地進行交流,互相借鑑,取長補短,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會議發揚了學術民主,學術空氣十分濃厚。

本屆報告會的徵文工作是從1986年開始的, 到1987年6月底止,共徵集論文1082篇,通過評審,錄選了412篇,其中會議242篇,書面交流170篇。通過徵文工作可以明顯看到,近年來我國的體育科技研究有了較大的進步。從徵文的數量來看 , 已經遠遠超過了第一屆報告會的621篇。從論文選題來看,涉及到幾十個學科和運動項目。從來稿地區來看,除臺灣省外, 已遍佈全國各省 、自治區和直轄市。從論文的作者來看,有體育系統的科研人員、體育院系和普通學校的教師、衛生系統的醫務工作者、運動隊的教練員和管理人員以及有關部門的工程技術人員。在錄選論文的作者中, 具有中高級職稱的近

70%, 中青年佔80%以上。這一切都表明,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一支學科多、地區廣,以中青年為主體、老中青相結合的科技隊伍 , 這支隊伍正在迅速地發展壯 大。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 體育科學的學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历届回顾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历届回顾

從總體來看,本屆報告會的論文反映出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有了新的發展。

第二,科研為實踐服務的目標更明確了。

第三,科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手段在不斷更新。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历届回顾

04 第三(四)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

1992年12月

山東濰坊

第四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於1992年12月8日在山東省濰坊市渤海賓館召開。國家體委主任、中國 體育科學學會理事長伍紹祖主持了開幕式,國家體委副主任袁偉民就近年我國體育科技事業的發展和加快體育科技體制改革問題作了重要講話。大會於12月11日閉幕。

大會向26篇優秀論文的作者頒發了證書及獎金。受中國奧委會的委託 , 伍紹祖主任向北京市建築設計院頒發了國際奧委會1992年體育建築獎。出席本次大會有正式代表287人, 列席代表180人, 特邀代表33人以及臺灣、香港的8位專家學者。本屆大會在黨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努力貫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科技興體”的思想,認真 執行雙百方針, 交流了近幾年來的體育科技成果, 探討了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形勢下體育科技的改革與發展問題。大會的徵文工作從1991年 7月開始 , 至1992年6月底止,共徵集論文1830篇。經過142位專家評審, 錄取論文

538篇 , 其中會議宣讀269篇, 書面交流269篇。大會除了3個特邀大會報告外, 分6個專題和13個學科進行學術交流。

一些分會、專業委員會在協助搞好全國體育科學大會的同時,分別舉辦 (或與其它單位合作舉辦) 了“群眾體育學術研討會”、“體育美學論文報告會” 、“體育社會學研討會”、“體育哲學研討會”、“訓練學研究研討會” 、“第一屆全國舉重論文報告會” 、“第三屆全國游泳科學論文報告會”、“全國體育領域計算機應用學術會”“CYBEX””測力系統學術研討會”。全年共舉辦學術活動14項 , 徵集論文2270篇,錄取論文800多篇,與會人員1000人。

大會反映出我國體育科技工作五年來取得了可喜進步。從統計數字可以看出:

(一) 徵集論文比上次多748篇; 錄取論文比上屆多126篇; 論文作者

84.5%具有高、中級專業技術職稱,高於上屆。

(二) 所交流的論文中,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 以及部委級的課題佔22.2%,省市級的課題佔10.1%。這些課題反映了學科的前沿和體育實踐的熱點 , 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或應用價值, 其中不少成果獲得國家體委和省市的獎勵,有的在國際上獲了獎。

(三) 研究競技體育、社會體育和學校體育的論文分別佔論文總數的64.8%、18.9%和16.3%, 顯示了我國體育科學逐步走向協調發展。

與會人員一致表示 , 黨的十四大動員全黨和全國人民解放思想,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同時也提出了加速科技進步的新任務。這是對體育科技戰線全體同志的巨大鼓舞, 也為體育科技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一定要努力學習和領會黨的十四大的精神,團結一致,艱苦奮鬥,在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 在90年代實現達到小康水平第二步發展目標的創業中, 在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進程中, 做出更大貢獻。

注:第三屆更名為第四屆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历届回顾

05 第五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

1997年11月

中國北京

1997年11月18日至20日,第五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在北京體育大學舉行。會議將以“回顧展望,服務創新,迎接新世紀”為主題,採用論文宣讀、論文張貼和書面交流三種形式進行交流。會議由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主辦, 北京體育大學承辦。來自全國各地,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臺灣、澳門地區的

850 餘名體育科技工作者、體育教師、學者參加了大會。這屆大會是我國在本世紀召開的最後一次大規模綜合性體育論文報告會, 也是體育學術界五年一次的“體育科技全運會”, 得到了體育界各方面人士的關心和支持。

本屆大會共徵集論文 2068篇, 經過180名專家的三級評審, 選出1044篇進行大會交流。其中書面交流 506篇,牆報交流 240篇,專題報告298篇。另有9篇論文做大會主題報告。本屆大會的中心內容是體育科技學術交流活動。在主會場有2000多人聽取主題報告。另外,在8個分會場,進行了18個專題的報告。代表們和與會人士分別到各分會場聽報告並在報告後進行討論和學術交流。

此外,在籃球訓練館的牆報欄上,240篇論文張貼整齊,醒目大方,使與會者能夠詳細地看到論文全貌,並能與作者進行暢快地直接交流。本屆大會的這種交流形式是近年來國際學術交流採用的主要形式,這使中國體育科技的學術報告向國際學術研討水平邁進,與世界學術交流形式接軌。

本屆大會論文涉及領域較寬,分體育宏觀理論、體育體制改革、學校體育、全民健身的組織與管理、體育市場與體育產業、運動訓練監控、運動疲勞與恢復、運動與健康、後備力量選材、信息與管理等專題。與會代表對當前體育實踐中的重要問題和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並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建議。在學校體育學科研究方面共徵集論文317篇,分為:學校體育教學,學校體育管理,學校體育宏觀綜合研究,課餘訓練與健康,師資研究,體育院校改革等幾類。其中體育教學類論文最多,佔30%,宏觀研究類佔20%,體育院校改革類佔17%。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學術氣氛濃厚、討論交流熱烈、研究內容豐富、科研思路新穎是本屆大會的特點。無論是在與會人員的數量、徵集論文、交流論文的質量和數量上,還是在會議的形式、內容上,本屆大會都超過了以往歷屆。大家都有一個共識:只有讓體育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使中國的體育事業更迅猛地發展,闊步邁向21世紀。

第六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

06

2000年12月

湖北武漢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六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簡稱“兩會”)於2000年12月1日至6日在武漢體育學院舉行。這是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體育學術成果報告和交流會,被譽為“體育科技全運會”。本屆大會是歷屆體育科學大會與會人數和錄取論文數量最多的一屆。大會的主題為“創新,協作,服務實踐”。

本屆大會與會人員的學術層次提高,入選論文的作者中體育界學術帶頭人、教授、副教授、博士、碩士等高學歷、高職稱的中青年科技人才佔80%,預示著我國體育科技的發展後繼有人。論文作者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香港特別行政區、臺灣和澳門。從整體上說,本屆論文質量較高,有獲得國家自然基金資助及部委級課題、省市級課題、博士和碩士論文等,數量超過往屆。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历届回顾

本屆會議採取大會學術報告、專題報告、牆報和書面交流的形式進行了交流。多數論文的多媒體制作精緻,字跡清晰,圖表設計新穎,色彩鮮明,牆報張貼規範。論文選題較新穎,涉及面廣,編排統一,設計合理,有明顯的創新和特色,在各領域的研究均有所突破,湧現出一大批有價值的論文,集中反映了三年來我國體育科研發展的概況和體育科技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參加33個專題報告的535篇論文,涉及體育發展的方方面面,總體上反映了我國體育科研方面的最高水平。牆報和書面交流的論文共l422篇(牆報交流517篇,書面交流905篇),分為14個專題。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历届回顾

07 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

2004年10月

北京

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是在我國體育事業快速發展、不斷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的大好形勢下召開的,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體育科學領域規模最大的一次盛會。圍繞著“奧運、科技、健身”的主題,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的有關單位和個人共報送論文4600餘篇。

由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主辦,北京體育大學舉辦的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是進入21世紀和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成功、雅典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取得突破性進步後首次舉辦的體育科學領域最高層次、最大規模的學術盛會。

第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錄取論文109篇到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錄取論文2668篇,增加了24.5倍。大會學術報告形式由大會報告和專題報告的兩種形式發展到第五、六、七屆採用大會報告、專題報告、牆報交流和書面交流的四種形式。全國體育科學大會的論文製作與國際逐步接軌,即按照奧科會所設定的大會報告、專題報告、牆報交流、書面交流四種方式進行學術交流.尤其是第六、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的多媒體制作精緻,字跡清晰,圖表設計新穎,色彩鮮明,牆報張貼規範。論文選題涉及面越來越廣,論文集編排統一,設計合理,有明顯的創新和特色,在各領域的研究均有所突破,湧現出一大批有價值的論文,集中反映了近40年來我國體育科研發展的概況和體育科技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促進了體育科研、訓練和教學的發展。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历届回顾

大會學術研究中的幾個主要特點

1 科研項目緊扣當前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主題

2 理論與實踐的聯繫更加緊密

3 多學科理論的廣泛交流與應用全面提升研究成果水平

8 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

2007年10月

北京

在熱烈慶祝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之際 , 由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主辦、北京體育大學承辦的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於2007年 10 月 24 日在北京體育大學隆重舉行。這是 2008 年北京奧運會進入攻堅階段, 奧運會科學大會開幕前夕, 中國體育科技界的盛會。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協、教育部有關領導、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領導及 1600 多名包括香港 、澳門的代表出席會議。前來參加本屆體育科學大會的還有來自美國、德國、芬蘭、韓國等國外的體育科研工作者。

本次大會的主題是: 體育科技與和諧社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體育工作同樣承擔著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體育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體育不僅僅是一種身體運動, 更是一種教育手段, 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載體, 一種財富基石,對於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具有獨特的價值和重要作用,有力地促進了和諧社會的構建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

八科大的召開是激勵廣大體育科技工作者自主創新, 更好地為體育運動實踐服務的 一次重要活動, 對辦好一屆“高水平有特色”的奧運會具有重要的意義。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在賀詞中指出, 當前體育事業的發展, 特別是北京將要舉辦 2008 年奧運會, 對體育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科技界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解放思想 、與時俱進, 不斷提高科技創新水平, 進一步增強解決體育運動實踐問題的能力, 為提高我國體育科技水平,為體育事業的發展, 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持和保障。

“高水平、高層次、出精品”是本屆體育科學大會的一個鮮明特點。本屆大會彙集了我國體育科研工作者在體育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各個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學術交流形式上與奧運會科學大會接軌 ,即按照奧科會所設定的 “大會報告” 、“專題報告” 、“牆報交流” 、“書面交流”四種方式進行學術交流。大會同時還舉辦了體育科技產品展、體育科技圖書展和 2008 年奧運會科普活動。體育科技圖書展首次展售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撰寫的《奧林匹克回憶錄》; 科普活動中國民體質監測車為廣大體育科技工作者進行了體質測試; 舉行了氣功表演、科普講座等活動。

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

09

2011年12月

上海

2011年12月5日,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在上海隆重召開。本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由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主辦,上海體育學院承辦。大會雲集了來自全國各體育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的1500多名體育科技工作者,共同圍繞“發展體育科技 建設體育強國”的大會主題,就體育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和重大問題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討。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历届回顾

本屆大會緊密圍繞國家體育總局的中心工作,設“倫敦奧運會科技支撐與保障”、“優秀運動員後備人才培養”、“高水平運動員參賽理論與實踐”、“我國體育發展方式轉變的探索”、“體育強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我國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國民體質現狀與科學健身”、 “青少年體育與健康”、“運動性心理疲勞”等9個熱點專題和體育社會科學、運動訓練學、運動醫學、運動心理學、學校體育、體育產業等學科領域的49個重點專題進行深入研討和廣泛交流,作口頭報告近500次。共收到論文7129篇,其中錄用論文3384篇,牆報交流近1200篇。會議開設的“我國體育學術期刊的創新與發展”、“體育科學研究方法”和“我國反興奮劑的理論與實踐”專場沙龍,為參會代表深入瞭解上述領域的最新信息和發展趨勢搭建了平臺,也成為本次會議的新亮點。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历届回顾

本屆大會主要體現出以下特點

一、盛況空前,大會多個方面均創歷屆之最

二、關注熱點,共同探討體育科學發展新路徑

三、“展”“會”結合,注重體育科研成果轉化

四、組織有力,大會承辦工作受到與會各方高度讚揚

五、全程報道,全方位立體化宣傳提升大會關注度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历届回顾

在“十二五”開局之年舉辦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是中國體育科學學會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和《體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努力實現建設體育強國目標的重要舉措,對提高體育科研攻關與科技服務水平,推動我國體育科技成果創新,促進體育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0 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

2015年11月

浙江杭州

2015年11月6日,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在浙江杭州隆重召開。本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由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主辦,浙江大學承辦。來自全國各體育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的近2000名體育科技工作者齊聚一堂,共同圍繞我國體育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和重大問題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討。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历届回顾

大會在733個單位的6236名論文作者的積極支持和踴躍參與下,共收稿7628篇,錄取3523篇,創下了歷史之最,是名副其實的全國體育科技盛會。大會以“科學引領、創新發展”為主題,共設大會主報告2個,專題主報告57個,專題報告727個,國際學術交流會學術報告10個,Workshop2個,專題論壇1個,企業說明會3個,及牆報交流985篇。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历届回顾

大會圍繞體育治理與能力現代化、公共體育服務提供機制、國民體質狀況與體育健身行為、競技體育發展模式創新、青少年身體素質訓練、全民健身實踐方法、體育產業區域協同與融合發展、體育社會組織培育與創新發展、運動促進健康的基礎與應用、職業體育與體育賽事等10個體育發展中的熱點專題和50個體育各領域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前瞻性、針對性、實踐性的重點專題,開展廣泛而深入的研討。

與此同時,大會還面向國際體育前沿舉辦“國際體育學術交流會暨首屆中北歐體育學術論壇”,針對體育科技工作者和企業的需求,舉辦“體育科技產品展”、“體育科技圖書展”等交流活動。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历届回顾

特邀各位:

在第十一屆體育科學大會報到、主題報告、專題報告、牆報交流、熱點沙龍、國際會場、儀器展覽等環節,向各位參會的代表約參會的見聞與思考的短文(文字+照片),我們將在最快時間以你的名字在微信平臺上推送(郵箱:[email protected]或小編微信:yundongkexue)。歡迎各位學者撰文投稿,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