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范闲一样穿越?这4个古人最像现代人

2019年底,《庆余年》这部电视剧火了。在剧中,主人公范闲是一个从现代穿越到古代的人,他的思想和认知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也由此引出了一系列权谋故事。

那么在中国古代,有没有人看起来像范闲一样,是个穿越者呢?有没有人的理想、预知、设想和当时格格不入,不被其他人所理解,但是却和现代的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有谁最像穿越者?

NO.1 王莽

像范闲一样穿越?这4个古人最像现代人

王莽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现在的河北邯郸人,公元8年篡夺汉朝皇位,是“新朝”开国皇帝。


尽管新朝在历史上只有短短的15年,但王莽却妥妥地排在最像穿越者排行榜的第一名。

首先,王莽鼓励科学试验和发明创造。王莽时期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王莽甚至还亲手解剖人体。这些都和当时占主流的儒家学说格格不入,王莽当时试验的很多事物都被儒家学说认为奇技淫巧。王莽甚至发明了短裙,让他的妃子在后宫里穿着短裙。


像范闲一样穿越?这4个古人最像现代人

王莽设计的短裙

其次,王莽实行土地国有化,禁止私人买卖土地。均土地一百亩,多占土地的人家,不管是富豪巨室还是普通百姓,立刻要无条件交出土地,分给贫民,土地不许买卖抵押,这个和建国后的土地改革何其相似!写《毛泽东传》的罗斯 特里尔对王莽曾评价——“封建主义寒冬中提前报春的社会主义之鸟。”

第三,王莽废除了奴隶制度。要知道不仅在西汉,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上奴隶制一直存在。豪门大户蓄奴,买卖奴婢是非常平常的事情。西汉当时就是一个半农奴制的国家。王莽认为王莽认为买卖奴婢有违于“天地之性人为贵”的大义,规定奴婢为“私属”,不准买卖。王莽企图以限制奴婢的买卖的方式,限制奴隶范围和数目的扩大,使其最终自然消亡。

第四,王莽实行计划经济。政府控制物价,禁止商人囤货炒作,供大于需时政府按本钱买,需大于供时候政府再以平常物价卖出,消除贫富差距。他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等地设置了“五均官”,五均官管什么呢?主要是平准物价,调节市场,征税等,以调节市场为例,货物滞销时,以合理的价格收购,货物涨价时,以平价出售,以维护市场秩序; 这不就是妥妥的国家调控吗?此外王莽还搞了币制改革,王莽在世界铸币史上开创了主、辅币相结合的“宝货制”,对后世的币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就是全世界今天使用的币制。

在今天看来,王莽的思想远远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和发展水平。固然每个时代都会有超前的思想,但是像王莽这样超越了将近2000年的,可以算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NO.2 沈括

像范闲一样穿越?这4个古人最像现代人

沈括


沈括(公元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简直是一个全才。数学,物理、化学样样精通,而且很多成就也是超越了当时的科技水平。

数学方面,沈括创立了“隙积术”和“会圆术”。这两个名词大家估计觉得很陌生,“隙积术”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的二阶等差级数求和法。这个公式在现代数学中被广泛应用,而沈括创立的时候是在1000多年前的北宋。而会圆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弓箭的弓和弦来计算圆弓形弧长的方法。会圆术的创立对于中国的天王学和数学有着重大的价值。

物理上,沈括研究出了人工磁化指南针的方法,并且发现了磁偏角现象。这个发现比西方早了400年。

沈括在各个学科上的建树毫无疑问地超越了同时代的人,被人怀疑成穿越者也不足为怪了。


NO.3 李贽


像范闲一样穿越?这4个古人最像现代人

李贽


李贽 (公元1527~1602年),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李贽最像穿越者的表现就是他追求人人平等,鼓励男女平等。他是最早表现出追求个性自由、倡导平等意识的中国思想家,而这些都是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等级制相悖的。

李贽断言“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表现了其社会平等思想。他在这方面的突出言论还有反对男尊女卑、提倡男女平等。李贽招收女弟子,为妇女立传。他认为“人有男女”则可,“见有男女”则不可,就是说性别有男女很正常,但并不是男子的见识就天然高于女性。什么“头发长见识短”这样的话不过是狭隘的男权思想作祟。李贽提倡婚姻应当自由恋爱,失偶妇女也可以再嫁,没有必要去枯守空房。

李贽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这实际是代表资本主义重商思潮。

NO.4 陆士谔

像范闲一样穿越?这4个古人最像现代人

新中国


1910年,上海医生陆士谔写下来一本科幻小说《新中国》。

在这本小说中,陆士谔写到中国将会举办世博会。地点就在上海浦东,中外游人蜂拥而至。在小说里他惊讶地发现,租界已经收回,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见了中国人彬彬有礼,而街头新生事物更多。电车改成了地下形式“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著电灯,电车就在裏头飞行不绝”,虽然他没有写下地铁这个名词,但这很明显就是指地铁。 陆士谔还写到黄埔和对岸浦东之间通过一座很大铁桥连接。

像范闲一样穿越?这4个古人最像现代人

上海世博会


看当今的中国和上海,陆士谔当年在小说中的想象虽然不是百分百实现。但是世博会、南浦大桥,地铁等早已实现。以1910年代的眼光,却能准确预见百年后的巨变,这何尝不是一种奇迹!

除了上述四位,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先贤名人有超越当时的思想或行为。究竟为什么他们会有着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思维、预见和理念,有的不是超出10年,20年,而是以百年千年计?这些目前还是一个谜,穿越者则是关于这些谜底的一个猜想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