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詞條】鐵器時代 · 鶴壁集窯址

【考古詞條】鐵器時代 · 鶴壁集窯址

▲ 元代 鶴壁集窯鈞瓜稜罐

宋元時代北方民間瓷窯址。位於今河南省鶴壁集市的湯、淇兩河沿岸,共發現窯址10餘處,其中以鶴山區鶴壁集西邊瓷窯的規模為最大。窯址總面積約84萬平方米。

【考古詞條】鐵器時代 · 鶴壁集窯址

▲ 鶴壁集窯址

創燒於唐而終於元。燒製的品種繁多,白地黑花瓷器與磁州窯的關係較為密切,故屬磁州窯系。1955年故宮博物院進行調查,1963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發掘。

【考古詞條】鐵器時代 · 鶴壁集窯址

▲ 鶴壁集窯發掘現場

唐五代時期,鶴壁集窯窯具都用耐火土製成。匣缽敞口,直壁。窯柱成管狀。支具分圓形墊餅和上下用圓形墊餅中間以柱相連的兩種。燒製器物以白釉瓷器為主,黃釉佔一定比,黑釉次之。器物有壺、瓶、罐、碗等。

【考古詞條】鐵器時代 · 鶴壁集窯址

▲ 金代 鶴壁集窯鈞瓷長頸瓶

北宋時期,匣缽有直壁深腹與直璧方唇下部作鍋底形漏斗狀兩種。燒製瓷器仍以白釉為主,豆青色釉與黑釉器為數不少。器形有碗、盤、罐、缽等。瓷器製作技術較以前有所提高,燒製品種增多,裝飾花紋也漸趨複雜,有刻劃花和白地繪黑花等。

【考古詞條】鐵器時代 · 鶴壁集窯址

▲ 鶴壁集窯童兒戲蓮枕 鶴壁市博物館藏

金代繼承北宋技術,窯具較前複雜多樣,除多種式樣的匣缽外,還有各種支墊與器託等。在裝飾技法上更為豐富,有刻花、劃花、印花、白地繪黑花,還生產釉上加紅綠彩器物。器形有各式瓶、壺、盂、缽、碗、盤等。

【考古詞條】鐵器時代 · 鶴壁集窯址

▲ 鶴壁集窯白釉褐彩題字罐 鶴壁市博物館藏

褐黃釉折沿大盆最具特色,盆內施黃釉,外施黑釉,器內多刻劃各種紋飾,有的劃一昂首的鵝遊於水上,有的劃蓮花、荷葉。兔紋也比較常見,其作法是先劃兔吃草的主題紋飾,在紋飾內敷一層薄薄的白色化妝土,然後施釉,在褐色地上襯托出褐黃色紋飾,這是鶴壁集窯的特有之作。

【考古詞條】鐵器時代 · 鶴壁集窯址

▲ 金代 鶴壁集窯鈞窯盤

元代除燒製黑釉、醬釉瓷器外,還繼續燒造白地繪黑花器物,但瓷質和施釉均較粗糙,仿鈞窯的天藍釉和帶有紫紅色斑的瓷器卻大為增加。

鶴壁集窯的產生與發展,是直接與民間用瓷的需要相聯繫的,紋飾題材多來源於民間,表現了民間藝人熟練的技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