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手中翻舞的黑白世界,何以成就樂器之王

上幾期給大家介紹了關於西洋管樂器的一些發展歷程,不過提到西洋樂器又怎麼能少的了,號稱樂器之王的鋼琴呢,本次就簡單聊一下關於鋼琴的故事。

從鍵盤樂器發展的歷史來說,現代鋼琴是由鋼琴的前身——以撥絃發音的大鍵琴與以撞弦發音的古鋼琴演進而成的。從十六世紀末開始,大鍵琴和古鋼琴這兩種鍵盤樂器逐漸盛行起來。

郎朗手中翻舞的黑白世界,何以成就樂器之王

撥絃大鍵琴

撥絃大鍵琴顧名思義,是撥片靠撥動琴絃進行發聲的,但是琴絃僅靠撥動是不能充分振動的,所以聲音較弱而短促。這使的撥絃大鍵琴儘管音色獨特,但是音樂表現力不足。擊弦古鋼琴的音量小而纖細,具有一種恬淡的金屬音色,有些像敲擊鋼片琴的聲音特色,聽起來也有其迷人之處,但是因為無法快速連奏,為日後的淘汰留下了伏筆。

郎朗手中翻舞的黑白世界,何以成就樂器之王

擊弦古鋼琴

鋼琴首次出現於1709年,在當時是一種既複雜又昂貴的樂器,只有皇家貴胄才能享受鋼琴演奏表演。起初,鋼琴的音色並不能吸引巴赫等著名的音樂家們。但僅僅過了半個世紀,鋼琴就變得越來越受歡迎。當莫扎特、李斯特這些極具創造力的音樂家開始探索鋼琴魅力的時候,人們瞬間被鋼琴所折服。在當時那個年代,這些新銳鋼琴家就如同"搖滾巨星"一般,為鋼琴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力量。皇室和貴族紛紛把鋼琴這一樂器納入他們的樂隊中,民眾可以圍坐在鋼琴四周,聆聽最新創作的優美旋律。

17世紀到18世紀間,撥絃古鋼琴在當時的音樂生活中有著相當顯赫的位置,可以說是它的全盛時代。至18世紀初,歐洲大陸音樂迅速發展,音量弱小的撥絃古鋼琴已不能滿足當時音樂家們的需要,因而逐漸被音量洪亮的鋼琴所取代。1709年,巴爾託洛奧·克里斯托福裡以撥絃古鋼琴為原形,製作出一架被稱為具有"強弱音變化的古鋼琴",他在鋼琴上採用了以弦槌擊弦發音的機械裝置,代替了過去撥絃古鋼琴用動物羽管波動琴絃發音的機械裝置。

郎朗手中翻舞的黑白世界,何以成就樂器之王

撥絃大鍵琴

在克里斯托福裡的第一架鋼琴出現後的一百年裡,撥絃古鋼琴仍為人們所應用,但更多地是為演奏特定作品而使用。故以弦槌代替撥絃發音就成為當時鍵盤樂器的主要特色,亦是鋼琴的標誌與象徵。1709年後,克里斯托福裡又進一步改革了原來擊弦機的結構,他在這部機械中安裝了一種與現代擊弦機的復震槓桿系統近乎完全一致的起動槓桿,使擊弦速度比原來加快了10倍,而且可以快速連續彈奏;音域也增加為4組;可以說這就是現代鋼琴的雛形。他的這一發明為以後的鋼琴製作師們打開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門。

德國管風琴師、製作師戈特弗裡德·西爾伯曼,在1730年根據一份繪製極不準確的意大利鋼琴草圖,借鑑克里斯托福裡的發明,製造出德國第一架鋼琴。他把這架琴送到音樂大師巴赫那裡鑑定,巴赫卻不屑一顧,只是說道:"觸鍵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他還提出了一些建議。在採用了巴赫的建議之後,於1747年又加以革新。同年,巴赫在波茨坦進宮晉見腓特烈大帝時彈奏了西爾伯曼的新型鋼琴。

郎朗手中翻舞的黑白世界,何以成就樂器之王

鋼琴

鋼琴雖誕生在意大利,卻在德奧和英國得以發展成長。至18世紀中葉,人們對鋼琴的製作工藝實行革新,以使其演奏性能日益完善。

鋼琴在它誕生的頭一個世紀中經歷多次改良。雖然開始它被形容為是鍋爐工製造出的粗陋機械,少有優雅之色,在表現細膩的情感上遜於撥絃古鋼琴和擊弦古鋼琴;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音樂由巴羅克風格向古典主義演變,聲音尖銳、古板、缺乏生機的撥絃古鋼琴被音響豐富、細膩、洪亮的鋼琴所替代。到18世紀後期鋼琴已登上"樂器之王"的寶座。

以上就是關於鋼琴發展歷程的一個簡單的介紹了,大家還有什麼想知道的,可以在下方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