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道|三年間,陝西自貿試驗區帶來了怎樣的“區”動力?

2020年4月1日,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三週年。4月9日,陝西自貿試驗區曬出了過往三年的全部改革“家底”。三年一小結,從呱呱墜地到邁步向前,陝西自貿試驗區用三年時間努力完成國家賦予的使命任務,陝西自貿試驗區各管委會、各功能區也發揮各自優勢為使命任務的達成添磚加瓦。

彈指三年間,大概很多人都心存疑問,作為陝西省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和載體,自貿試驗區給陝西這個內陸省到底帶來了哪些變化,能給打多少分?

秦知道|三年间,陕西自贸试验区带来了怎样的“区”动力?

4月9日上午,陝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三週年改革創新成果”新聞發佈會。

陝西自貿試驗區三年來取得了怎樣的成績?

眾所周知,陝西地處內陸腹地,經濟盤子相比沿海地區小,區域發展水平不高,對外貿易也並不活躍。在自貿試驗區“圈子”裡,自然“底氣不足”。照搬前人的“玩法”,對陝西來說不太現實。陝西自貿試驗區的目前取得的不俗成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自貿試驗的核心要義——制度創新。

提及制度創新,不妨先弄清楚自貿試驗區肩負哪些職責和使命。全國各地自貿試驗區的核心使命都是是為國家試製度。形象一點,對於不可推廣的、不可複製的改革,就像“栽盆景”,並非自貿試驗區的核心任務。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形象地說是“種苗圃”。

秦知道|三年间,陕西自贸试验区带来了怎样的“区”动力?

過去三年,陝西自貿試驗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陝西自貿試驗區不僅基本完成了國家賦予的165項試點任務,還不斷推出創新舉措,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目前已累計形成創新案例370個,其中“全城通港”政務服務新模式等16項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或得到國務院和相關部委通報表揚,53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省複製推廣。

企業願意來、貿易能暢通首先得有足夠的吸引力,而制度創新直接帶來的是營商環境的改善。

秦知道|三年间,陕西自贸试验区带来了怎样的“区”动力?

過去三年,陝西將229項省級行政管理事項下放(委託)自貿試驗區辦理;100項“證照分離”改革任務在自貿試驗區全面落實;企業登記註冊實現“一口受理、並聯審批”“多證合一、多項聯辦”和全程電子化,在全國率先推出微信辦照……

陝西自貿試驗區通過自貿試驗、創新制度,在“資本友好”的重商氛圍下,市場主體的量起來了,進而帶動貿易量的快速成長也就自然而然。

秦知道|三年间,陕西自贸试验区带来了怎样的“区”动力?

可以說,“三年級”讀完,陝西自貿試驗區目前取得了較好的“期末考”成績。據瞭解,截至2019年底,自貿試驗區新增市場主體57853戶,其中企業38588戶(含外資企業491戶),新增註冊資本7071.1億元(含外資企業註冊資本28.4億美元)。在出口方面,2019年全年,自貿試驗區貨物進出口總額2476.32億元,佔全省進出口總額(3515.75億元)的71%。

另外,在陝西自貿試驗區的輻射帶動下,涉及現代物流、高端製造、貿易金融、軍民融合、設施農業、信息和軟件服務等領域的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戶。其中,美國康坦無害化農業總部、西門子創新工業技術中心等外資企業、項目相繼落戶自貿試驗區。

秦知道|三年间,陕西自贸试验区带来了怎样的“区”动力?

“自貿區”+“三個經濟”,陝西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早在獲批之初,陝西自貿試驗區就具備了鮮明的“一帶一路”烙印。中心片區落地於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西安,陝西的自貿試驗區天然地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相結合。如果說“一帶一路”倡議,為陝西的對外開放指明瞭方向,那自貿試驗區建設,就為陝西的經濟發展插上了翅膀。

當前的陝西,正處於歷史上機遇最密集的黃金髮展期。陝西肩負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點”的重要使命。那麼,站在天時地利與人和的交角,陝西該如何利用這個紅利?

陝西省委書記胡和平多次提到,“加快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大力發展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三個經濟”順勢而起。“三個經濟”的提出,作為全省產業轉型的工作指導方向,與自貿試驗區對“開放”與“要素”追求的高度契合,讓陝西自貿試驗區成果包括全省經濟資源的盤活,均有明顯作用。

要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首要是要互聯互通。雖然陝西地處內陸,不沿邊,不臨海。但是通過國際航空樞紐、國際運輸走廊建設,開闢出西部自貿試驗區依託交通樞紐的獨特發展優勢。

秦知道|三年间,陕西自贸试验区带来了怎样的“区”动力?

據瞭解, 2019年,中歐班列“長安號”共開行2133列,運送貨物180.2萬噸,分別是2018年的1.7倍和1.5倍。在航空方面,陝西充分利用第五航權,持續加密航線航班,大力發展貨運物流,集疏運體系不斷完善。截至2019年底,累計開通國際航線88條,通達全球36個國家74個主要城市;全貨運航線達到27條(國內14條,國際13條)。

樞紐集散能力不斷提高,客流貨流雙翼齊飛,藉助自貿試驗區這個高規格平臺,陝西諸多資源稟賦也正在轉化為開放亮點,陝西自貿區已成為陝西向西開放、向東集散、輻射“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經濟和文化的新門戶。據統計,陝西自貿試驗區成立至今,區域內新增外資企業493家,註冊資本28.4億美元。

秦知道|三年间,陕西自贸试验区带来了怎样的“区”动力?

“一帶一路”、自貿試驗區等紅利的集中釋放,中歐班列“長安號”在其中的穿針引線,陝西自貿試驗區集聚這些要素,充分發揮著規模效應與輻射作用,這一方面助力陝西成為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極,另一方面助力陝西以此為中心大力吸引與有效配置周圍地區的資源,實現要素的有效流動。

近日,陝西省又相繼出臺《推動“三個經濟”發展2020年行動計劃》和《“一帶一路”建設2020年行動計劃》,明確了本年度的若干行動計劃和重點工作,一系列大動作將為全省特別是陝西自貿試驗區的發展帶來全新機遇。

三年是一個里程碑,又是新的開始。三年時間,陝西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探”改革新路,展望未來,作為絲綢之路起點的陝西,正站在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前沿,為融入世界經濟發展大棋局,陝西自貿試驗區將奮力打造“一帶一路”上新的經濟聚集區和增長極。(文/李為涵 實習記者 馬舒騰 白少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