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魚帖》入手,淺談“草聖”懷素的書法造詣

顛張狂素

書法愛好者談論草書名家時,無論如何都饒不開

“顛張狂素”。“顛張”即是以草書名列“三絕”之一的張旭,另外兩絕是李白的詩和裴旻的劍舞。

“狂素”即“草聖”懷素,他與張旭不僅都是草書界的璀璨明星,而且個性都放蕩不羈,嗜酒如命。也只有這樣的“狂人”,才敢於打破常規,任意揮毫,寫出一手精彩絕倫的草書。

從《食魚帖》入手,淺談“草聖”懷素的書法造詣

張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張旭舉止顛狂,而懷素尤甚。晚唐詩僧貫休說道:“張顛顛後顛非顛,直至懷素之顛始是顛。

又有唐人任華評道:“中間張長史,獨放蕩而不羈,以顛為名,傾蕩於當時。張老顛殊不顛於懷素,懷素顛乃是顛。”

懷素,顛王之王!

本文就此班門弄爺,聊一聊懷素顛狂的草書造詣。

懷素簡介

從《食魚帖》入手,淺談“草聖”懷素的書法造詣

懷素(737-799年),俗姓錢,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

懷素,字藏真,十歲時小小年紀,不知為何突然看破紅塵,不顧家人勸阻,毅然削髮為僧。照常理說,他自願出家,那就是與佛有緣,必然潛心研究佛法,普度眾生。

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不守戒律清規,照樣喝酒吃肉,除了光頭袈裟,毫無半點僧人的模樣。

《金壺記》曾說他是“一日九醉”。其實懷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狂僧不為酒,狂筆自通天。原來他是在藉助酒精的麻醉,達到超凡忘我的境界,志在“狂草”而已

接下來說說懷素草書時的三個特點。

從《食魚帖》入手,淺談“草聖”懷素的書法造詣

懷素練字

第一,運筆如風,速度奇快。有李白《草書歌行》詩為證:

吾師醉後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

第二,揮毫時異常興奮,好像嗑藥一般。有魯收的《懷素上人草書歌》為證:

有時興酣發神機,抽毫點墨縱橫揮。風聲吼烈隨手起,龍蛇迸落空壁飛。連拂數行勢不絕, 藤懸查蹙生奇節。

劃然放縱驚雲濤,或時頓挫縈毫髮。自言轉腕無所拘,大笑羲之用陣圖。 狂來紙盡勢不盡, 投筆抗聲連叫呼。

第三,無意識創作。書寫完畢,有人拍手叫好,問他這字落筆時怎想的?懷素一臉懵逼,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有人細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

草書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一種擋也擋不住的熾情創作,人筆合一,渾然忘我,彷彿有神仙在暗中操控一般,懷素豈能得知?

從《食魚帖》入手,淺談懷素的書法造詣

從《食魚帖》入手,淺談“草聖”懷素的書法造詣

縱29釐米,橫51.5釐米,8行56字

帖文:老僧在長沙食魚,及來長安城中,多食肉,又為常流所笑,深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書,實疏。還報諸君,欲興善之會,當得扶羸也。九日懷素藏真白。

此貼多字模糊,但細細分辨字痕及尚存清晰的文字。還是可以看得出字跡激昂。初始發於毫端,即入縱橫馳騁之地,一氣呵成直至收尾。

筆下線條龍飛鳳舞,說不出的放浪形骸,極富浪漫主義格調,性情與字融為一體,非保守謹慎之人所能駕馭。可見懷素胸中翻錦繡,筆下走龍蛇,心手合一,資質極品。

從《食魚帖》入手,淺談“草聖”懷素的書法造詣

懷素練字

前四列文字狂態初萌,猶有斯文之氣,筆墨圓潤溫和、細緻委婉。線條牽拉短促精練,似乎略有頓筆之處。字體大小適中,筆畫

放而不狂,動而有節。

但與前四列的“中規中矩”相比,後四列用筆轉入“膽大包天”。字徑忽大忽小,隨心所欲。字形蕭然凌厲,已無含蓄之風,直至末尾,終於不顧一切放飛自我,狂來輕世界,醉裡得真如

狂草表面上狂亂無章,但如果細心鑑賞,你就會發現字的線條簡約,縱橫穿插,使轉靈活,清爽精神,綿長有力,韌性十足,似乎是經爐火淬鍊,勃然踴躍而現。如帖中“長安”二字就極富代表性。

結語

文徵明曾一針見血地評贊懷素的草書:“藏真書如散僧入聖,狂怪處無一點不合軌範。”

散僧入聖,狂怪有範,這就是懷素封聖的原因。

書法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那麼懷素的草書就是詩中的豪放派、舞蹈中的街舞、繪畫中的抽象派,音樂中的搖滾。

言有盡而意無窮,智者見智,仁者見仁,關於此帖的更多精髓,還需列位看官細細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