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亿是万科恒大碧桂园的顶点吗?

7000亿是万科恒大碧桂园的顶点吗?

梁云风/文

最近和一位TOP10房企营销总聊天,他感慨2019年卖房难,不过更难的,是碧桂园、万科、恒大在整个行情并不好的情况下居然依然坚挺,尤其是碧桂园,逆势而上,一骑绝尘,斩获7715亿的销售金额,让同行大跌眼镜。


他的问题是,碧万恒这样六千亿、七千亿,到底还能不能持续呢?


从这几年地产行业整体的发展来看,很明显销量还在逐年增长,2016年商品房销售额只有11.8万亿元,2017年为13.4万亿元,增长率为13.56%;2018年商品房销售额为15万亿元,增长率为11.94%;2019年大概的总销售在16万亿,比2018年的15万亿增长率只有6.67%,从增长率和总量上来看,都相比前两年大大放缓。


但这并不是说,2020年的销售就会立马降到1%甚至会负增长。去年的情况大家都清楚,中央高压的调控,加上像棚改等一系列的政策都拦腰砍断,所以才导致整个2019年房地产行业都在冲量的促销中艰难度过。


以恒大为例,去年恒大的促销,从春节后开始,连续三个月(2-4月),5月和6月稍微降温之后,从7月底又开始下半年的大促,从8月开始,恒大更是开启全年抢收。房企抢收的背后,倒不是说房子就卖不动了,只是在政策收紧的情况下,落袋为安的心态在支配。碧桂园当然也有促销,但力度明显不及恒大,最后销售总量反而还是在恒大之上。万科去年11月份一度被老四融创超越,不得不在最后一个月加大出货,才堪堪保住第三的位置。


从增量上来看,我还是坚信中国房地差市场仍处在一个上升阶段,只是这两年大家对房地产市场的意见比较大,所以将实体经济的问题都转移到了房地产这个行业上来。但事实上,问题的症结大家其实都清楚,一方面房地产行业从头到尾都是政府卖地拿大头的游戏,开发商赚钱不假,但老百姓买单的钱到底去哪了要自个儿清楚;另一方面,这几年外部经济环境恶化,连累实体经济衰退,这个时候房地产行业出来背锅而已。


当然,房地产行业就真没问题吗?有的!不过现在的问题,主要是房子质量差,设计差,装修差,建造不合规,侵害消费者利益的问题。比如万科去年闹得比较大的一个事,万科在佛山市销售的金域中央楼盘涉“办公改公寓”,明明只是办公楼,却被包装成公寓出售,后来在11月份被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市场监管局罚款200万元。只是前期万科虚假宣传的上当受骗的业主,至今仍未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据央视财经报道,涉及被欺骗的业主人数近5800户。至于质量差的问题,房地产行业的“十个楼盘九个维权”就是明证,在今天,你如果收房的时候不维个权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收房了。


说到底,今天的房地产市场还是卖方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满足仍是个未知数。


拿前不久在南昌引为段子的一个事为例,南昌市南昌县“新旅明樾湾”楼盘,开发商南昌新旅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曾以“坐拥千亩象湖湿地公园”作为宣传及卖点,吸引消费者购买。房产销售说,交房的时候,公园也可以交付,但现在购房者们发现,楼盘前面是公墓群。


从“湿地”变“尸地”,消费者就这样被摆了一道,你能想象这个开发商是有多缺德,有多无良吗?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中国目前的大部分房地产商开发的楼盘,都是劣质的垃圾楼盘,70年产权大概率二三十年就要成城中村的了。消费者花了巨资,并没有买到配得上这个价格的房子。


从总量上来看,我的判断是,未来5年之内房地产仍将保持约5%左右的年均增速,到2025年达到20万亿的水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也认为,房地产的总量,每年的建设量会趋于缩小,规模会缩小,逐渐的减少。我们去年整个中国的房地产,去年一年的建设规模17亿平方米,建了17亿平米,销售规模也是17亿平米,大体上是世界之最。


而据黄奇帆估计,2030年的时候,这17亿每年会逐渐减少,到2030年会降到10亿平方米左右。到了10亿平方米以后,是不是到2040年降到5亿平方米呢?也不会。到了10亿平米左右就变成一个平衡点,每年折旧和每年需要新建的数大体上进入平衡态,就变成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状态。也就是说现在的17亿平米是高点,回落以后也不会降到3亿、5亿平方米,到10亿平方米又会形成一个平衡点。


所以不管是从销售金额来算,还是从建筑面积来看,未来几年,房地产行业仍有机会。


回到我们一开头的问题,6000亿将会是恒大、万科的顶吗?7000亿会是碧桂园的顶吗?


我的观点是,未来房地产市场,“大鱼吃大鱼”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多,市场进入调整期,兼并重组会越来越多出现在百强房企之间。前几天,福晟被世茂吃掉,这已经说明,大房企之间的并购来得将会越来越快。


从碧万恒三家龙头房企来看,碧桂园深耕县域市场,虽然也被诟病一到县城就领涨,但不可否认,中国有2856个县城,留给碧桂园耕耘的市场还很广阔。相比之下,万科下沉不多,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及以上的地级市。而恒大从土储分布来看,一二线和三四五线城市城市相对均匀,未来成长的空间还是很大。


所以从企业的成长来看,我个人还是非常期待万亿级的房企出现,至于是碧桂园还是恒大,就不好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