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在吃完心心念念的这碗面后暂别紧靠朝天门两江汇合的北滨路,接上重庆同行的伙伴开始我们的蔓蔓征途。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这一碗面,离开重庆便会思念无限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最具重庆特色小面文化,形式是次要的,关键是味道霸道就行。

重庆到天水主要有两条路:一是出巴中走汉中成县到达天水,二是走广元出四川经陇南到达天水,我们的终点在麦积区。我们选择了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大致方向,两边都要穿越秦岭,这边在高速公路隧道编写的名称叫“西秦岭隧道群”与经达州到紫阳西安的那条“秦岭隧道群”遥相呼应,其中18公里长终南山隧道是我国第一长公路隧道。在广元附近的剑阁县有著名的剑门关,雄关鸟道说的就是这里。从出广元进甘肃境内一直到天水这几百公里路上有太多太多的隧道群,可以想象当年蜀军六出祁山讨伐魏国是何等艰难,以至于李白留下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感慨,而生活在当今的人们已经是相当幸福了,开个车不但轻松穿越蜀地最大的天然屏障“秦岭”、一日千里也不在话下。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重庆到天水的卫星线路图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这只是其中部分的隧道,有兴趣你下次路过可以细细数数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由白塔山公园俯瞰阆中古城

由重庆到广元是一直沿着嘉陵江逆流前行,离阆中出口还有大约10公里的地方车速渐渐慢了下来,心想应该是去阆中游玩的人太多而导致出口流量大增下不去的原因吧,还好最左侧的快速车道仅拥堵了不长时间便通畅了,大多数司机还是比较规矩的靠右侧排队下道口。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阆中古城建城之处的模型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阆中古城街道

当时对路过阆中出口那么多车堵着也要去十分不解,一个多月后因一个机缘也算正式造访了这座路过数次而未入城门的“古城”。听当地接待的朋友介绍和实地走访,不觉喜欢上这个清净的城市。因伏羲的母亲在阆中而声名鹊起,因地形如八卦而诞生的风水学说,因“渝水”的孕育而造就的巴人文化,最有名的当说是三国时期镇守这里的将军张飞而使得古城广为人们所熟知。当然,这里也成了他的遇难地......关于阆中游记后面会单独介绍,我们继续赶路。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白塔山顶塔内俯瞰嘉陵江边的阆中古城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出了这里就是甘肃陇南,得陇望蜀说的就是这吧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自驾长途行车真的要专心致志,这老弟算是幸运的,只擦伤点外壳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云卷云舒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麦积区正在修路一路土灰漫天弹坑密布,走走停停进入城区又是另外一番天地。看看时间20:48,差不多12小时的行车人困马乏,好在酒店不错对得起挂星。自驾旅行对体力和耐力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所以吃和住就显得很关键,尤其是能够舒适的睡一觉,让身体尽快充电恢复,第二天满血复活。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现代文明的标志是不管你走到哪都有可口的菜肴,赏心悦目的外观就可遇不可求了。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据说是甘肃名吃,招牌很大

进入甘肃地界的早餐绝对是一面当先,在中国大地上以面食为主的地方不少,但能在全国叫得响,顺嘴就来的恐怕是以地域命名的甘肃名吃。这应该归功于开遍全国的小吃“兰州拉面”,然而在甘肃,业内对这种称呼很是不屑,人们更愿意叫xx牛肉面。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这碗油辣子,来自川滇贵的人们表示很舒服

南疆行之二:重庆-天水 重走古丝绸之路 行路万里只为远方

我们所在的麦积区因麦积山而得名,这里是传说里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故里,就文化而言更为出名的是麦积山石窟,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小陇山中矗立着一座绝壁,外形如麦垛般故得名麦积山;又因后秦、北魏时期佛教由古印度经西域传入汉地大兴佛像凿窟,历经隋唐建塔“敕葬神尼舍利”,宋元明清历代开凿扩充已是规模庞大的石窟群。

这里的石窟、壁画、彩塑具有很高的史学及艺术价值,是研究佛教传入汉地的历史变迁、文化习俗融合的重要宝库。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

我们这次旅行的主题定义为“重走古丝绸之路”也是因为沿途所经之地遗留的文物、古迹都跟古丝绸之路的兴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带着探索发现眼光的旅行更有魅力。现在流行一句话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总有一个在路上”,读书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前人智慧的一种积淀,在路上不就践行流动的历史、地理和民俗么?

本节摄影:汤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