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

历史朝代趣事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

本期主要讲述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马援身世、推米为山、扫平羌乱、两平岭南、身死蒙冤

马援身世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马援身世。马援,不熟悉历史的朋友或许听说的比较少,但在东汉时期,其可以说是能与班超,在西汉时期,能同卫青、霍去病同名的人了。

马援为赵国名将赵奢的后裔,也就是“纸上谈兵”赵括的后裔,其后世更有我们所熟知的马超等人。

成语典故“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等均出自于他身。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

马援身世

推米为山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推米为山。马援原为隗嚣的将领,并深得他的器重。

当时,新朝刚灭亡,天下共有两个皇帝,一个是在洛阳称帝的刘秀;另一个则是在蜀地称帝的公孙述。

隗嚣作为一个地方势力,自知无法与这两股大势力抗衡,于是想让马援分别去这两家打听一些真实情况,然后投靠他们当中的一个。

当马援首先来到公孙述这里时,他原本以为这位昔日的朋友对他会非常的热情,没想到事与愿违。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

推米为山

公孙述如今做了蜀地的皇帝,就开始摆起了皇帝的架子,对待他也毫不客气,于是他把实情告诉了隗嚣后,就又去了刘秀那里。

当马援来到洛阳时,刘秀是非常隆重的接待,对他也是推心置腹,俨然不把他当做外人一般,这让马援非常的感动。

回到隗嚣账下,马援就大赞刘秀的为人,并且大力建议隗嚣投奔到刘秀的账下。

隗嚣听完马援的介绍后,本就有意倾向于投奔刘秀,再加上马援的极力推荐,便带着他一同投到了刘秀账下。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

推米为山

公元32年,隗嚣在部将王元的怂恿下,想占据陇西称王,便起兵反汉。

此时在关中的马援得知消息后,多次写信劝谏隗嚣,无奈隗嚣不仅不听劝告,还对马援心生怨恨,从此不再相信他。

无奈的马援只得再写信给以前在隗嚣账下的那些老部将,以陈述厉害关系,但因为隗嚣心意已决,很多部下也没有办法。

随后,光武帝刘秀带兵御驾亲征隗嚣,但大军行驶至漆县时,许多将领都以前面地势险要且敌情不明为由拒绝继续前进。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

推米为山

恰在这时,马援过来了。他见刘秀大军不愿继续前往,便将隗嚣那边的情况告知了他们,并说出敌军那边已是将领不和,应该趁机速速前往征讨。

说完,他命人取些米来,当下在光武帝面前用米堆成山谷沟壑等地形地物,然后指点山川形势,标示各路部队进退往来的道路,其中曲折深隐,无不毕现,对战局的分析也透彻明白。

刘秀听完马援的分析后,认为马援对隗嚣非常了解,并且对待作战也很有见地,于是在第二天就任命他为将军一同进军。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

推米为山

当大军来到高平时,凉州牧窦融率河西五郡太守以及羌族士兵前来与刘秀、马援大军会和。

隗嚣的部下本就有很多不愿背叛刘秀的,这次见故友马援以及刘秀的大军前来征讨,便一个个带领士兵投降了汉军。

隗嚣见自己大军都降了,知道大势已去,只得率领余下数人逃往西城,从此隗嚣叛乱被平,而马援“堆米为山”也成为这种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

推米为山

扫平羌乱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扫平羌乱。公元33年,陇西羌人趁新朝灭亡,天下战乱之际,时常侵扰长安等关中地区,甚至长安周边一些县都被羌人占领。

为了维护关中地区的安宁,刘秀命马援为陇西太守,并负责征剿羌族叛乱。

马援上任后,首先带领三千士兵在临洮击败先零羌人,缴获牛马无数。

马援首战告捷,大显军威,令守卫边塞的八千多羌人不战而降汉。只有塞内几万羌兵仗着势大且占据险要位置进行抵抗。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

扫平羌乱

马援见紧要隘口都被羌人占据,自己又没兵力上的优势,于是就秘密差遣部分士兵从小道绕至羌人营地,并对其发动突袭。

羌人没有防备,对突然到来的汉军大为惊愕,很多士兵都因此而失去斗志,纷纷撤逃,汉军则一路追杀。

当羌人逃到山谷之中时,他们又迅速占据险要隘口进行坚守。马援见强攻难以取胜,便又命几百小股士兵抄小路绕道羌兵背后。

汉军达到羌兵背后也不攻打,只是摇旗呐喊,惊扰他们。

经过一路逃亡还没有缓过神来的羌兵见自己身后又有数不清的汉军,身前又有马援大军攻打,于是还未接战就又开始溃散。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

扫平羌乱

马援见机,率领大军掩杀过去,大获全胜,部分羌军又逃入深谷,马援见自己兵少,方才止住不再追赶。

这一战,马援基本扫平了羌军,使其难以再对关中地区发动侵袭,光武帝因此大封马援,马援得到赏赐后,尽皆分与将士。

公元37年,武都参狼羌与塞外部落联合,杀死官吏,发动叛乱,陇右被羌人控制。

熟知羌人习性的马援带领四千将士再次前往平叛。

当到达叛乱地带时,马援发现附近的山头高地均已被羌军大部队把守。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

扫平羌乱

已经在军士数量不占据优势的马援在战斗还未开始,就又失去了地利。

见没法正面打败敌人,他就命令部队在所有水草茂盛的地方扎营,并严密控制水源草地,以逸待劳且断绝羌兵水、草,使其人没水,马没草。

过了几天后,羌军忍受不了,羌人首领只得带领大队人马逃往塞外,余下的一万多人则纷纷降汉,从此,陇右又被马援彻底平定。

马援又在陇西镇守几年,直到这里的羌人逐渐安定下来,他才被调入朝中担任虎贲中郎将。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

扫平羌乱

两平岭南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两平岭南。公元41年,反军李广纠集队伍攻入皖城,并杀死皖侯刘闵,自称“南岳大师”。

刘秀命张宗领军讨伐,不料却被李广大军打得大败而归。

无奈,刘秀只得派遣马援前去平叛。马援手下无兵无将,只得在一些郡县里组织起一万余人的兵马征讨叛军。

事实证明李广只是一群乌合之众,马援大军一到即平定了他们,基本没费多大功夫。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

两平岭南

不过,紧接着一个硬骨头却让他赶上了。交阯女子征侧、征贰占领交阯郡,九真、日南、合浦等地,并在当地自立为王,公开与汉廷对抗。

刘秀又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领大军继续南征交趾。

第二年,马援大军在浪泊大破交趾反军,并数败反王征侧,敌军被斩杀者以万计,降着数万。

公元43年,经过一年多的交趾平叛,马援终于彻底完败反王征侧、征贰,并将其头颅送至洛阳。马援也因战功卓著被封为新息侯。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

两平岭南

公元48年,南方武陵郡五溪蛮发生暴动,武威将军刘尚在征剿途中,因贪功冒进,导致全军覆没,朝廷震惊。

时年马援已62岁高龄,他主动请求南征,光武帝担心他年迈便开始拒绝了他。

没想到这个爱较真的老将军却当面表演了起来,皇帝见他仍旧非常英勇,就让他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人率四万人远征武陵。

第二年,汉军在临乡与蛮军遭遇,马援从容指挥应战,蛮军被打的大败。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

两平岭南

在见识了马援带领的汉军实力后,蛮军不敢再正面与之交战,而是逃入了竹林中以作防守。

当部队到下隽时,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经壶头山,一是经充县。充县路平,但是要更远且耗时;壶头山虽近,但山高水险,不易进军。

最后,在刘秀的授权下,马援带领部队从壶头山进军。

然而不幸的是,当时正值夏日,南方暑气很重,不少士兵都在壶头山身染重病,马援也不例外。

公元49年,马援因患病过重,在征剿五溪蛮的途中去世。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

两平岭南

身死蒙冤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身死蒙冤。马援在征战途中死后,其很多仇家便借机大肆诋毁他。

其中,又以耿舒、耿弇两兄弟最甚,他们不但在光武帝面前诋毁马援作战不利,拖害三军,更是借过往旧事以攻击他。

宦官梁松见马援身死,也趁机向皇帝诬陷马援在南征交趾时,私自收敛当地钱财以装回自己府邸。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

身死蒙冤

其实当时只是马援在交趾发现的一种可以治疗风湿的植物。

因为这种植物的果实可以吃,但是它的个头却很大,于是马援就令人用车子装了回去,马援在将这些植物种子赠送他人时,劝忘记了梁松等人,因此被他们记恨在心。

光武帝在听到这些宦官的不断诋毁后也就信以为真,并将马援新息侯印绶收回。

直到汉明帝后,朝廷才为马援聚土为坟,植树为标记,建筑祠堂。汉章帝时才被追谥为“忠成”。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

身死蒙冤

伏波将军马援点评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点评。通过对以上故事的描写,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作出选择前,一定要做好调查,确定哪个选择才是对自己最有利。

无论在哪里工作,一定要忠诚,即便是离开,也不能诽谤原来的领导。

做事一定要量力而行,有多大本事做多少事,拿多少俸禄。

有困难就会有化解的办法,遇到困难只要不放弃,就一定有办法化解。

一定不要听取片面之言,尤其是领导,要自己实际了解了才是真。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

伏波将军马援

中国历史之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伏波将军马援。好啦,这就是本期讲的马援身世、推米为山、扫平羌乱、两平岭南与以及身死蒙冤的故事。

下期为你讲解——东汉时期的人物故事之车骑将军窦宪。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击我的上方进行关注,也可以随时与朋友一起分享。


【 相关阅读(点击即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