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涪陵白鶴梁,三峽景觀中的重點文物保護區

白鶴梁位於長江三峽庫區上游,重慶市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才露出水面。相傳唐朝時爾朱真人在涪州今白鶴梁的江邊修煉,後得道,在石樑上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

重慶涪陵白鶴梁,三峽景觀中的重點文物保護區

白鶴梁景觀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重慶涪陵白鶴梁,三峽景觀中的重點文物保護區

白鶴梁上題刻縱橫交錯,篆、隸、行、楷、草皆備,顏、柳、蘇、黃俱全,還有少數民族文字,可謂集歷代名家書法之大成,素有“水中碑銘”之美譽。題刻多出自歷代文人墨客之手,以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最為著名。樑上題刻或詩或文,記事抒情,弔古懷舊等,集文學、書法、繪畫、石刻藝術為一體,實為罕見的水下奇觀。

重慶涪陵白鶴梁,三峽景觀中的重點文物保護區

白鶴梁題刻位於長江三峽庫區上游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題刻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眾多珍貴題刻堪稱國寶。

重慶涪陵白鶴梁,三峽景觀中的重點文物保護區

與水文科學有關的題刻108件,故有“世界水下碑林”美譽。這些題刻主要集中於傾斜14.5度的北坡上,起於唐廣德元年,止於1963年 2月15日涪陵文化館最後題刻落筆,剛好1200年。記錄著72個年份的枯水歷史,共有題刻180多幅,其中唐代l幅、宋代98幅、元代5幅、明代16 幅、清代23幅、近現代40多幅,樑上刻著歷代名人真跡,如黃庭堅、晁公道、黃壽、朱昂、吳革、劉甲、龐公孫、王士禎等,共300多人題寫的詩詞,達3萬多字。薈萃“顏、柳、蘇、黃、真、草、隸、篆”名體書法於一梁,大放異彩,流芳千古。北宋大書法家黃庭堅題寫的“元符庚辰涪翁來”。

重慶涪陵白鶴梁,三峽景觀中的重點文物保護區重慶涪陵白鶴梁,三峽景觀中的重點文物保護區

為了更好的保護和開發三峽白鶴梁水文題刻,2001年葛脩潤院士提出了一套在長江白鶴粱題刻的原址上建立水下博物館的“無壓容器”方案,通過建一個注滿淨化過濾江水的容器來抵消內外壓力。這一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既可以更好的對具有1200年曆史的世界罕見的江底水文題刻進行保護,又為科學研究和遊人參觀提供了條件。

重慶涪陵白鶴梁,三峽景觀中的重點文物保護區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水下博物館已於2009年5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整個保護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水下博物館就是在白鶴梁原址上修建一個保護殼體。遊客可下到帶參觀窗的水下通道,透過玻璃舷窗欣賞白鶴梁題刻。保護體內還安裝了6排、150組燈源,每組燈源由9個小燈組成,而每個小燈裡又藏著8個聚光和散光燈。白鶴梁水下保護體將猶如一個璀璨的水晶宮。遊客可在長江防護大堤上建造的陳列館內,根據自己的需要,操作攝像頭,通過電腦屏幕,從不同角度近距離觀賞白鶴梁。

重慶涪陵白鶴梁,三峽景觀中的重點文物保護區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分為地面陳列館和水下參觀兩大部分。在地面陳列館展廳內共設有“生命之水——世界大河文明中的水文觀測”、“長江之尺——白鶴梁題刻的科學價值”、“水下碑林——白鶴梁題刻的人文價值”等展覽單元。參觀者將通過聲音體驗、視覺體驗、參與體驗、情感體驗獲得一份難以忘懷的記憶。

重慶涪陵白鶴梁,三峽景觀中的重點文物保護區重慶涪陵白鶴梁,三峽景觀中的重點文物保護區

在水下參觀部分觀眾朋友可從地面陳列館乘坐長達90米,垂直高度40米的隧道式自動扶梯進入長147米的水下時光隧道,進入70米長的參觀廊道後,觀眾朋友會有三種參觀方式:1.通過參觀廊道內直徑為80釐米的23個觀察窗直接觀看水中的白鶴梁題刻;2.保護體內安裝有28個360°旋轉的攝像頭,觀眾朋友可以通過觀察窗旁的觸摸顯示屏點擊式觀賞題刻;3.參觀廊道內設有潛水艙,條件成熟之後,觀眾朋友還可以通過潛水艙潛入水中,零距離欣賞文物題刻。參觀完以後,再通過另一條全長154米的水平交通廊道以及90米長的自動扶梯返回地面陳列館。

重慶涪陵白鶴梁,三峽景觀中的重點文物保護區

白鶴梁題刻已於2012年列入國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開始全力衝刺。如果“申遺”成功,白鶴梁將成為繼大足石刻後重慶市第二處世界文化遺產。[8-9] 重慶市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專家組副組長、北京大學教授孫華說,如果白鶴梁衝擊世遺成功,將成為全世界首個水文記錄類的世界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