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传播图谱:试看唱遍神州

讨论缘起

2014年度《梨园春》栏目的擂台上,曾出现过两位鹤发童颜的老先生,同时进入年终总决赛并同台演唱。一位是来自河南南阳的徐东银,一位是来自山东济南的李诗中。这是当年的一个大亮点。

豫剧传播图谱:试看唱遍神州

鹤发童颜的李诗中(右)与徐东银(左)

长期以来,梨园春舞台上是出现过很多来自兄弟省市的戏迷的。举两个大家熟悉的例子。最近几年在《梨园春》大放异彩的2013度金奖擂主孙祥雨,是河北邯郸人。而大红大紫多年的1999年度金奖擂主孙鸿雁,来自山东鄄城县。

面对这些选手,某主持人有时候会不识趣地问一句:您作为一个山东人/河北人,能不能给我们讲讲是怎么喜欢上豫剧的?

这?!世界观有点奇葩了吧,让我狂吐一口。谁规定豫剧是按河南省的省界来分布的呢?你恐怕不知道菏泽人和商丘人说话味道差不多吧,恐怕也不知道邯郸和濮阳历史上曾是一家吧?大家说的都是中原方言,听豫剧也是从小听到大的,喜欢豫剧不是很正常吗,值得一问?!

广阔的中原方言区

中原方言区,是豫剧的天然传播区域。同文同种,再加同音同韵,这是深深扎下的根。

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以及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份的部分地区都是中原方言区。

这里插播一下,中原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种。北方方言又叫官话,是在全国分布最广的大的方言种类。冀鲁官话是与中原官话地缘较近的。除了中原官话区内部,在冀鲁官话区有小规模的豫剧流行也是可以理解的。

豫剧传播图谱:试看唱遍神州

抗战期间,由于日寇进攻华北,局势诡谲之下大批河南老乡到陕西逃荒。而开封等地的戏班也在同期西迁了。1939年中秋节前后,豫剧大师樊粹庭带领他创立的“狮吼剧团”到了西安,稍作休息后即恢复演出活动。狮吼剧团犹如豫剧界的西南联大一样,在全民抗战的大背景下为豫剧培养演员。时至今日,各地的豫剧团其做功的精细、唱腔的圆润、武打的功技,皆有狮吼豫剧团的传播印痕,而绝大部分演员都受到西安狮吼剧团的影响。

同一时期,年轻的常香玉也曾有好几年的时间在西安唱戏。1944年她与陈宪章先生喜结连理是在西安,1948年创办香玉剧社也是在西安。这期间,常香玉大师的几个孩子,也在西安出生。

1949年国民党迁台之际,一批来自中原的官兵及家属随迁。当年随军撤到越南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张岫云,从此成为祖国大陆的豫剧传播者。她1950年在越南富国岛组建中州豫剧团,1953年到台湾。中州豫剧团是现在台湾豫剧团的前身,他们为背井离乡的国民党军人和军属带去了家乡的感觉。台湾豫剧团一直坚持到今天,当然它的受众主要还是中原移民。毕竟让闽南人听中州戏是强人所难。

全国解放前后,由司令员王震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来到新疆。后来,第六军大部根据安排就地转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军与原来的129师386旅有渊源,这支部队的很多人,是来自中原地区的好男儿。1959年,原成立于洛阳的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集体支边,投入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历史潮流。这是新疆天山南北,出现中原口音和豫剧传唱的原因。

豫剧传播图谱:试看唱遍神州

台湾豫剧团张岫云(右)、王海玲(左)与马金凤合影

另一为人所知的典故是,1964年,桑振君因工作调动,开始在河北邯郸东风豫剧团工作。她接替豫剧皇后陈素真,从事豫剧教学和唱腔设计。桑振君大师为豫剧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在邯郸终老一生。

豫剧是为数不多的能靠演员演出养活自己的剧种,这得益于其庞大的戏迷基础。但显然,豫剧在全国的传播都是先有受众,后有剧团。从没听说过在哪一个地方,靠主观意志硬生生流传的。豫剧在全国广泛存在,并有群众基础,这是历史优势,不是哪一个人的传播之功。

唱遍全球

中原方言区以内的豫剧传播,是自然而然的,无须什么外力。也就说兄弟省份陕西、河北、山东、安徽,乃至新疆有一些豫剧团,有一批戏迷存在,这不可以当什么政绩来叙述。这分明是数十年来历代豫剧艺人自然耕耘的结果。

而中原方言区以外的豫剧传播,简直是难于登天。

谁有本事去上海传播一下,去广东传播一下?当地方言与中原方言的巨大差异,客观上不允许他们很好地理解豫剧的韵律,也就根本谈不上想听。倘若有人说在这些地方演出成功,肯定是找的老乡,台下90%的中原方言。不服来辩。

这是正常的传播规律,是常识。而有些人就是不愿说破、不愿意相信这些话。天天叫嚷着把豫剧唱响全国、唱响全球。说起来也可以的,你如果有本事让晋冀鲁豫的中原方言老乡们往全球分散分散,估计能帮你达成愿望。但你要是想让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听这个,无异于对牛弹琴。

什么样的外国人有可能喜欢豫剧呢?第一类是本人的中原方言足够好,比较典型的就是国际家庭,家里有熏陶;第二类是学者,比如是一个汉学家、音韵研究者,也许会对地方艺术产生特别的兴趣;第三是某种好事者,他把我们的豫剧表演当行为艺术了,不光听唱,还看动作呢,看的那叫一个起劲。其他人是绝无可能。是的,就是要把话说死。不服来辩。

豫剧传播图谱:试看唱遍神州

豫剧传播图谱:试看唱遍神州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我们端端正正讲出来,一不丢人,二不扯淡。大家可以打听打听,郭德纲带领德云社到海外巡演,台下不也是99%的华人吗?再正常不过了。说实话,你见过多少外国人来听的?而那些试图把相声说给老外听、或者收洋徒弟的,有什么进展吗?数十年找来了那么几个人,个例而已。同样的,某些热衷于跑海外,唱到什么金色大厅、把豫剧推向全球的豫剧人,倒不如说给海外游子送温暖去了,显得实在。

与其伸脖子看天,不如低下头走路

希望把豫剧传播的更远,的确是一个十分宏大的志向。但是,这既没有必要去做,有没有可能做成,说到底就是一个缘木求鱼。

与其伸脖子看天,不如低下头走路。豫剧的根基在中原,豫剧的精气神在乡野。的确到了不得不转变思想的时候了。把那些传统的、接地气的东西找回来,把那些怪的、空想式的东西挡起来,才能迎来豫剧新的发展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