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亿融资』综合性独立医学实验室突围

导语:

综合性独立医学实验室市场一直以来都被行业三巨头把持,近年来行业龙头金域医学逐渐显现出一骑绝尘之势。


尽管如此,地处金域大本营羊城广州的华银健康却异军突起,发展超出另外两大巨头在珠三角布局的实验室业务,不可谓不是虎口拔牙。


华银健康会否是最后一个有分量的综合性独立医学实验室入局者,将面对的又是怎样的一个变局?




近日获悉,医疗检测诊断技术服务提供商“华银健康”宣布完成6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


由德福资本领投,广东珠投创新、中银投资、前海母基金、约印医疗基金、朗玛峰创投、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跟投。


据了解,本轮融资所得将主要用于公司业务拓展。

『6亿融资』综合性独立医学实验室突围

关于华银6亿融资事件


1、补充现金流


根据2019年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当年前三季度业绩和应收账款分别为39亿/16亿、62亿/36亿,由于迪安诊断主营业务过半集中在经销业务,金域医学的现金流情况更具参考价值。


但是金域医学作为行业龙头,优质客户多、回款管理规范,即便如此,应收账款依然居高不下,华银资金链只会更加紧张。


加上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第三方的业务大部分依靠新冠检测支撑,回款压力骤增。


可以想见,华银的现金流必然遇到严峻的挑战,融资已经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手段。


2、确定快速扩张战略


华银目前在全国共布局6家实验室,1家通过ISO15189实验室认可,1家通过CAP认可,均为广州华银实验室。


而本次融资的用途也锁定为业务拓展。笔者认为拓展包括是业务范围拓展和实验室布局的拓展。


业务范围拓展不仅限于技术平台、检验项目和客户开发,可能包括技术转化,甚至往上游延伸。


而实验室布局则是重资产投入、回报周期长,但可以快速提升业务体量。从本次融资事件的相关报道也可以看出,华银健康的战略基本确定聚焦在基层医疗市场和病理诊断。


3、寻求IPO的可能


通过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华银健康B轮投资方高特佳并未参与此次C轮融资,业内人士认为存在两种可能。


第一,高特佳管理资产将超过200亿,资金实力并不雄厚,可能无法继续参与投资。


第二,高特佳募集的资金有部分来自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如果华银积极准备IPO,则可能选择不再考虑高特佳的投资。


但根据第二条,如果华银走上了快速扩张的道路,短期内业务量增长可期,利润数据、账期都将会是硬伤,这会非常考验华银健康的管理团队。


华银健康标志性战役


本次融资的报道中被集中提及的是华银健康的病理诊断业务:华银健康病理学科技术合作医院数已超过500家,累计完成了超过65万例的远程病理诊断、超过3万例的远程冰冻病理诊断。


其中远程术中冰冻诊断准确率高达99.58%,术中冰冻平均用时最短5分52秒。华银健康与南方医科大学病理学部的合作可以视作其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数字病理与远程冰冻病理诊断业务是一块吃力不讨好的市场,投入大、产出低。


然而由于基层医院普遍缺乏病理诊断医师和病理科,而随着2010年前后,国家对于基层医院能力建设的要求和投入不断增长,基层医院对病理科建设热情高涨,苦于病理医师种子少、培养周期长等多方面原因,数字化病理成为极佳的替代方案。


华银健康在和南方医科大学建立稳固的病理学科合作后,绕过金域的“马奇诺防线”,通过大面积、快速的数字化病理解决方案,迅速笼络了一批优质基层医院客户,并通过病理诊断业务延伸到体量更大、利润更高的常规检测服务,从而站稳了脚跟。


而处于守势的金域,则由于迟迟未能形成积极应对的解决方案,未能将华银健康扼杀在萌芽当中。


这一战役,应当是华银发展史上的关键战役,也是一个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商业案例:找准入口、形成战略、强大的执行力、不断反馈与改进产品解决方案并快速延伸服务。


这是否会对接下来的入局者带来一些启发,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值得思考。


随着业务、学科的发展,华银以数字化病理为切入口,拓展病理诊断业务,并不断学习金域开展亚专科病理诊断服务,如肾脏病理、分子病理等。此后,逐步将服务内容、服务区域不断扩大,走到年营收3亿的关口。


双轮驱动,局面如何


华银的基层和病理双轮驱动战略,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独立医学实验室对于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并不是新鲜事物,稳定的合作机构可能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


华银的“偷袭”成功也有着偶然的因素,还能否找到第二个类似于数字化病理的入口,异乎寻常的困难。


且近年来,随着独立医学实验室市场的不断扩大,人才集中度越来越高,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度也更迅速敏捷,指望巨头打盹亦不太现实。


2、病理诊断、数字化病理和远程病理,路在何方


近年来,各地医疗服务项目物价调整过程中,数字切片转换、远程数字化病理诊断、会诊等项目均被纳入项目收费当中。这充分说明政府和决策者已经认可数字化病理对医院的帮助。


『6亿融资』综合性独立医学实验室突围


然而中国的病理诊断收费并不能符合病理从业者的预期,在不能大幅提高病理收费的前提下,大病理领域的营收增长的核心动力还有待挖掘。


而数字化病理和远程病理依赖上下游服务商的布局和推广,同时大型医疗机构、医联体、医共体以及城市医疗集团也在建立自己的会诊网络,挤压独立医学实验室在这一领域的生存空间。


国际会诊近年来也颇受国内病理专家和从业者的质疑,毕竟病理诊断依靠大量的经验累积,中国的病理专家“见多识广”,对国外专家的认可也在逐步降低,这一部分业务想要形成增长动力,几乎不可能。


结语:

综上,笔者并非看衰华银健康的后续发展,毕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依然能啃下一块硬骨头,足以说明华银健康具备一定的韧性和发展潜力。


同时,独立医学实验室的价值在本次新冠疫情下得到了决策层和社会的普遍支持,并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重磅资本加持下,华银健康能否找到一条综合性独立医学实验室的突围之路,或许是从业者和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让我们拭目以待百花齐放的新时代。




关注“独立医学实验室资讯”,获得行业深度解析,欢迎转发、分享、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