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凤尾”或普通高校“尖子”,中等生该如何抉择?

名校向来是诸多学子向往的目标,每年千千万万的学子奋力向顶尖名校追赶,不仅是因为向往名校的光环,也是想要在那里成为更好的自己。

许多家长有着“削尖脑袋挤进名校”的心态,但是很多学生去了名校以后并不适应。有些同学的原本成绩都是名列前茅,但是挤进名校后比之前更努力成绩却不尽人意。一群学生中,不可能每一个都第一名,总有最后一名——无论多努力还是要苦苦挣扎,的确很让人气馁。

对于分数中等的考生而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当“鸡头”还是“凤尾”,即在名校包尾,还是在二流学校名列前茅?在名校里平庸,还是在普通学校里发光,到底该作何选择?

首先,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是:第一名,只有一个。

即便是尖子生中,也总会有最后一名。这听起来很残酷,却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对于金字塔处于中等的孩子来说,

名牌大学不如普通大学。”

著名作家Malcolm Gladwell在他的著作David & Goliath里,讨论了哈佛经济学博士毕业6年后的成就。哈佛经济学院是美国经济学博士中最难考进的,毕业生当然也最优秀,这不让人意外。但是让人惊讶的是,除了前30%以外,其他大部分毕业生竟然不如排名低于30的学校的前5%博士生。

能够从哈佛毕业的博士,当初都可以进任何一所美国大学,更不用说排名30以后的大学。但是,当初那么优秀的学生中,竟然有70%最后不如普通学校毕业的优秀人才。也就是说,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与其在名校里当中等分子,不如到普通学校里当个顶尖学生。

名校“凤尾”或普通高校“尖子”,中等生该如何抉择?

“在名校里当中等生,好像什么都不拔尖。”

许多考进名校的同学会有这种感觉。主要原因是,名校的氛围,不利于大部分中等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日常学习中,学生会把自己和身边的人做比较,确定自己在某一方面的高低,也会比较自己在不同学科中的成绩,从而得出自己在哪一方面更好。这种自我概念能够非常直接地影响学生的成绩表现。

当然,“自我概念”在某些因素下,也会有积极的反应。如排名高的学生,在老师心目中有很好的形象,获得偏爱,因而积极有信心;或遇到好老师及朋友同学之间的赞赏,也会带来学生自我概念的提高;最难得的是学生个人心理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因为自己是通过了非常严格的选拔,才最终进入高水平的名校,从而认为,这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所以变得更有自信心。

名校“凤尾”或普通高校“尖子”,中等生该如何抉择?

顶级名校僧多粥少

优秀学生也会被迫妥协

以国际知名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该校地处加州硅谷,是以计算机出名的学校。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可观的收入,使很多学生都想选计算机工程。

但是,因为伯克利分校集中了很多非常优秀而又想读工程的学生,于是很多出色的学生被淘汰了,被迫去选其他学科。有一些不甘心的就转校去差一点的学校继续读计算机。

毕业时,这些不是名校毕业的计算机工程师,远远比被迫选了不喜欢学科的学生要开心得多,就业也好得多。事实上,在美国,只要是工科、理科、医科生都比别的学科好。所以挑你自己想读的学科,远比挑自己想读的学校重要。

名校“凤尾”或普通高校“尖子”,中等生该如何抉择?

择校不如择师

教学热诚比名气文凭更重要

既然名校对普通学生好处不大,而且许多坏处也得到了科学印证,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呢?

这是因为,很多人觉得出色人才多见于名校。其实给大家带来这种印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源自名校本身出色的生源——而是进校的学生本来就很优秀,所以名校毕业生出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这些人,尤其是中游学生,去别的学校应该会更出色。

对于名校的附加值,很多人认为,在名校就读,就有更多机会,这没有错。但名校提供的许多机会只有该校较为优秀的学生才可以享受到。如果不是这样,让孩子在普通学校当明星,他们将获得的机会,完全有可能比在名校当寂寂无闻的普通学生要多很多。

名校“凤尾”或普通高校“尖子”,中等生该如何抉择?

当然,不同人对于名校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有所区别的。也有许多本身成绩中等的同学,进入名校之后奋力追赶,在这个出色的平台上成功获得了更高的起点。但各位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放平心态,静下心来思考具体哪种选择会更适合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