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生命的延續,但絕不是父母的複製品。

「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大多數父母都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可那些絕對聽話的孩子長大後,怎麼都成了媽寶娃、啃老族、長不大的巨嬰?

因為,中國式父母正在用「聽話」毀掉孩子。

孩子是生命的延續,但絕不是父母的複製品。

01 父母的話都是對的?

小時候的我把父母的話當聖旨,絕對服從。父母的話潛移默化影響著我的心理、習慣和思維,不知不覺滲到骨子裡。

父母教育我:生活要節儉,花錢要節省。所以我從小就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

剩菜剩飯倒掉可惜,硬撐也要吃完不浪費;買了貴重的衣服不捨得穿,只在重要時刻才穿上;精美而珍貴的餐具不捨得用,一放就是好多年;家中的破爛不捨得扔,總想著以後還能用上……

長大後,讀過的書、見識的人、體驗過的事告訴我,父母的話,未必正確。我不斷反省自己,漸漸地,改變了自己的觀念。微信公眾號優鹿公社,一個有用、有料、有態度的社區!

剩飯剩菜該倒掉就倒掉,硬撐有害健康;衣服就是用來穿的,餐具就是拿來用的,買了不就是為了用嗎?壓箱底難道是自己不配用這些高檔的物品嗎?破爛該扔就扔,留著一點兒用也沒有……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儘量用錢解決,因為時間比金錢更寶貴。省錢,省下了錢,可失去了時間,失去了青春,失去了快樂,那是錢買不回來的。

父母的經驗,源於他們的經歷,在貧困中長大,自然他們的認知就是:省錢即賺錢。可我漸漸感受到,錢是掙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

孩子是生命的延續,但絕不是父母的複製品。

02 聽話和不聽話的人生究竟有什麼不同?

我弟弟從小就特立獨行、不聽話,一直讓父母頭痛。讀高中,爸媽讓他好好學課本,他偏偏去搞競賽;上大學報志願,爸媽讓他報本地大學,他偏偏要離家遠遠的;剛畢業倒是聽了一回話,回到家鄉,有了一份穩定的高薪工作,可沒幹幾年,他又悄悄辭職去北漂。

老媽知道後幾夜都沒睡好覺,苦口婆心勸他:外面的世界很險惡,工作不易,生活艱難,還是不要出去了。可老媽的眼淚最終也沒能擋住弟弟的腳步,弟弟義無反顧地走了。 優鹿公社,一個有用、有料、有態度的社區!

孩子是生命的延續,但絕不是父母的複製品。

如今,不聽話的弟弟在北京,有了一個幸福的小家,還有一份喜歡的工作。和弟弟正相反,我從小就是個聽話的乖乖女,讓爸媽省心。我的20 歲,就像個木偶,一切都聽爸媽的,他們怎麼說,我就怎麼做。當然,也偶有例外。上大學的時候,爸媽說:好好學習,不要談戀愛。

我偏偏沒聽話,悄悄地談了一場校園戀愛。雖然沒有修成正果,無疾而終,但我一點都不後悔,反而真心感覺,學生時代的愛情,不摻任何雜質,是人生中最美好、最純真的愛。

工作以後,我才漸漸醒悟,「聽話」讓我失去了太多:我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反抗的意識,我習慣了順從別人、討好別人,不會、也沒有勇氣說「不」。

「聽話」,讓我失去自我,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沒有目標、沒有動力的人生,一度有種「 25 歲死, 75 歲埋」的感覺。

我和弟弟出自同一個家庭,我們倆專業相近,學歷相同,一個聽話,一個不聽話,我倆的人生,大相徑庭。

03 別讓「聽話」毀了孩子

父母們常常這樣教育孩子:

「乖,聽話!」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你翅膀硬了,不聽父母的了!」

……

長期接受這種「聽話」教育的孩子,他們性格懦弱,說話做事唯唯諾諾、循規蹈矩,沒有自己的想法,沒有自信,甚至有些自卑,缺少魄力和勇氣。

讓孩子聽你的話,你的格局就是孩子的格局,你的高度就是孩子的高度,你的人生就是孩子的人生。而你的人生已經碌碌無為,又如何指導孩子的人生?

讓孩子聽你的話,將來的他就是你現在的樣子。難道你想讓孩子重複你的人生嗎?

孩子是生命的延續,但絕不是父母的複製品。

孩子是生命的延續,但絕不是父母的複製品。

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而一個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於兒童時代,無疑,自卑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會產生負面影響,面對這種情況做父母的應該怎麼辦呢?


給孩子舒適的生長空間

即便是吵架,也要儘量避開孩子,有什麼問題要等孩子離開後,再進行溝通。但千萬不要冷戰,因為那樣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心理傷害,孩子會不知所措,甚至認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父母的不和。

把握程度,儘量不要讓爭吵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這樣也能減輕孩子的恐懼感。讓孩子生活得有安全感是為人父母最起碼的責任。

吵架後,父母的和好過程要當著孩子面,“一笑泯恩仇”,孩子看在眼裡,心情也會變得輕鬆,這樣或許能將吵架的代價降到最低。

孩子是生命的延續,但絕不是父母的複製品。

鼓勵孩子做自己,不拿孩子跟別人比

父母不要吝嗇於讚美自己的孩子。當然,讚美不同於一味的表揚,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父母要尋找值得讚許的具體理由,通過每一件小事來表揚、鼓勵孩子,讓孩子在點滴中增加自信,擺脫自卑。

自卑的孩子最害怕的就是父母拿別人來和自己比較,這樣會愈加讓孩子產生一種“我不行,我就是很笨”的想法。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當面對選擇的時候,孩子會有自己的意見,當他提出自己的意見時,父母千萬不要一味否定和忽視,這樣會讓孩子因為不被重視而失去信心。

孩子是生命的延續,但絕不是父母的複製品。

正確處理孩子的金錢觀

當孩子關心家裡的經濟問題時,我們應該更多地給予孩子肯定及鼓勵。我們要告訴他們:“不管世事如何,爸爸媽媽都會保護好你,讓你好好生活,你完全不要擔心,因為爸爸媽媽能賺到錢,相信只要你努力,一定會的。”

我們給予孩子愛的承諾和鼓勵,保證孩子內心的安定。這樣,他們才會成長得更好。優鹿公社,一個有用、有料、有態度的社區!

孩子是生命的延續,但絕不是父母的複製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