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尼汪(法)簡介

留尼汪是一座印度洋西部馬斯克林群島中的火山島。為法國的海外省之一,位置為20.9188°S 55.475063°E。下轄一個省,即留尼汪省。東邊約190公里是毛里求斯群島,西邊則與非洲第一大島馬達加斯加相距650公里。

留尼汪(法)簡介

留尼汪島面積2,512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07公里。該島長為63公里(39英里),寬為45公里(28英里)。

留尼汪(法)簡介

留尼旺地形大半由火山作用形成,所以島上大部分為高原山地,但在沿海地帶有狹窄的平原。島上的高原呈東北—西南走向,在中西部斷層塊有幾座海拔較高的山峰,其中,位於全島中心的熄火山--內日峰,海拔3069米,是島內最高峰。這些斷層塊的周邊有幾個寬闊的盆地和一系列的小高原。留尼旺島的東部為近代火山活動區,其東端的富爾奈斯山,海拔2631米,自1925年以來,該火山口已經數次噴發。

留尼汪(法)簡介

留尼旺島一年分冬夏兩季,5月至11月為冬季,涼爽有雨,12月至次年4月為夏季,熱而潮溼。

沿海為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溼熱;內地屬山地氣候,溫和涼爽。

最熱月平均氣溫26℃,最冷月20℃。每年5月~11月,涼爽乾燥,11月至次年4月炎熱多雨。

【世界日降水量最大地區】留尼旺島上的塞路斯。

留尼汪(法)簡介

分為4個專區(無實權),24個市鎮。4個專區是:聖但尼、聖保羅、聖皮埃爾、聖伯努瓦。

留尼汪(法)簡介

除了留尼汪島外,留尼汪海外省還統轄了5個島嶼︰新胡安島、歐羅巴島、印度礁、格洛裡厄斯群島和特羅姆蘭島。前四個島之主權與馬達加斯加有爭議,最後一個島與毛里求斯有爭議。

在被歐洲人發現之前,留尼汪島曾以“DinaMorgabin‎”之名為阿拉伯人所知。葡萄牙人發現並命名了馬斯克林群島之後,將該島命名為聖阿波羅尼亞。

1513年葡萄牙人馬斯克林來到印度洋一群島,後取名馬斯克林群島,留尼旺為該群島中的一個島,1642年法國宣佈正式佔領該島,並於1649年命名為波旁島。法國大革命時期,波旁島改名為留尼旺(法語意為聯合),以象徵革命力量的聯合與勝利。

留尼汪(法)簡介

1663年法國移民及其從馬達加斯加帶來的奴隸在波旁島定居。該島作為往來於印度洋的法國艦隻的停靠站,受制於法屬東印度公司。

1767年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五贖買了該島,並建立了各種行政、司法機構。大批移民和奴隸被運往該島種植咖啡。法國大革命時期,島上移民建立議會,擁護共和。拿破崙帝國崩潰後,留尼旺一度為英國人佔領,1815年交還法國。

1848年留尼旺宣佈廢除奴隸制。19世紀後期,甘蔗取代咖啡,成為該島主要經濟作物,製糖業興起。

留尼汪(法)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留尼旺成為法國食糖的供應地,經濟進一步發展。

1946年法國政府決定改留尼旺為法國的海外省,由法國任命省長管轄。 1973年,留尼旺改為法國的一個大區。

島上人口密度很高。除了法國白人外,還有華人、印度人和黑人,但由於法國禁止在人口普查中紀錄種族分佈,各族的人口並無具體統計。法語是官方語言,少數人通曉英語。94%人信奉天主教。首府是位於島北岸的聖丹尼。


留尼汪島的傳統菜餚包括米飯,豆類,肉或者魚,尖椒。輔以香料,如說莪,檸檬草,酸豆,咖喱等。由於人口組成多元,料理呈現相當多樣,如用咖喱是受印度移民影響,炒麵是受中國移民影響,用木薯或玉米做蛋糕則系非洲移民所致。由於大多留尼汪島的食品進口自法國,現時亦有不少料理與法國本土一般。

人民生活島上社會福利制度與法本土相同。各類醫務人員5620人,其中醫生1346人,牙醫337人,藥劑師284人,護士2906人,助產士176人。每10萬居民擁有190個醫生、48個牙醫、40個藥劑師。人均壽命男70.2歲,女78.5歲。人口年均資然增長率1.9%。出生率20‰,死亡率5.3‰,1歲以下嬰兒死亡率5.7‰,15歲以下的人口占總人口的29.3%,15-39歲的人口占42.4%,40-59歲的人口占19.2%,60歲以上的人口占9.1%。

留尼汪(法)簡介

大區議會

1982年法國權力下放法頒後,留尼旺大區議會成為獨立的一級地方權力機構,負責確定並執行大區預算,制定大區經濟發展計劃,並在領土整治、教育培訓和文化促進方面擁有自主權。有45名議員,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6年。

省議會

地方權力機構,在交通、社會保障、衛生、初中教育等領域擁有自主權。1982年3月法實行權力下放以後,省議會主席替代省長(留尼旺地方總統)成為省行政長官。有48名議員,任期6年,每3年改選1/2。

留尼汪(法)簡介

地方總統

省長(亦稱地方總統) 為省行政長官。地方總統在留尼旺相當於州元首和行政首腦,擁有行政和議會審議權,可以組織召開省議會。

司法機構

有一個上訴法院,兩個大審庭,一個重罪法院,四個初審法庭,兩個兒童法庭,兩個拘留所。

留尼汪(法)簡介

經濟以旅遊業和酒店業為支柱產業。

甘蔗種植業佔用三分之二耕地和大多數勞動力,還產玉米、香草、洋蔥、菸葉、豆蔻、香料等。沿海有漁業。工業以製糖為主,其次是香草加工、食品等。糖、糖蜜、糖酒佔出口總值80%以上,餘為香精等。糧食、蔬菜、肉乳均不足自給。進口以食品、機器、車輛、石油製品為大宗。農業以甘蔗種植和蔗糖生產,以及香草、天竺葵等香料種植為主。工業化程度較低。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法國援助。

礦藏豐富。海域蘊藏有鈷、銅和錳等礦。森林覆蓋面積87930公頃,佔全島面積的35%,可耕地佔全島面積的17%,農作物種植面積佔3%,草場和牧場佔5%,其它40%。

對外貿易主要進口食品加工業原料、汽車工業材料、化工醫藥產品(。主要出口蔗糖、朗姆酒和龍蝦。法國本土是最大的貿易伙伴。出口對象主要為歐盟(其中對法國本土出口佔67%)、周邊島國、亞洲部分國家。進口商品主要來自歐盟國家(其中63%來自法國本土)、沙特、南非等。

留尼汪(法)簡介

工業

主要是農副產品加工業(以製糖業為主),此外還有機械製造、日用消費品製造等。

農業

糧食幾乎全部靠進口。農產品主要包括:甘蔗、天竺葵和香草等其它經濟作物、水果和蔬菜、畜產品和肉類等。耕地63600公頃,其中甘蔗種植面積33200公頃,佔全部耕地的52.2%。

畜牧業發展很快,島上居民能實現豬肉自給。漁業資源豐富,是收入重要來源之一,也是繼蔗糖、朗姆酒、香精外的第四大出口產品。

留尼汪(法)簡介

公路發達,主要城市間都有公路相通。

鐵路:總長614公里。

留尼汪(法)簡介

公路:總長2784公里,其中國家級公路345.7公里,省級公路731.5公里,其它公路1602.9公里。有各種汽車234578輛。

留尼汪(法)簡介

水運:加萊角港是島上最大的海港,也是法國的第五大港。島上運輸的一半以上經過此港。

留尼汪(法)簡介

空運:共有2個機場,其中聖但尼-吉洛國際機場每週都有航班赴法國本土、肯尼亞和鄰近島國。留航空客運量在法國各省中名列第12位,貨運量名列第5位。

留尼汪(法)簡介

教育實行法國本土的教育制度,學制小學五年,中學七年。

留尼旺島,除穆斯林和印度教教徒以外,其它幾乎全為基督教徒。一些奴隸的後代依舊進行著“馬達加斯加服務”這種向祖先表達敬意的儀式。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前往留尼旺旅遊,最受遊客喜愛的是維萊爾的Mme Desbassayns別墅和Hell-Bourg的lamaison Folio,如今都成為與Stella Matutina,這座記錄了十一世紀直至今日蔗糖業發展史的古老的糖業加工廠,以及雷翁迪耶克斯現代藝術博物館,甚至自然歷史博物館或博愛博物館齊名的博物館。

留尼汪(法)簡介

薩拉濟冰斗

留尼旺島的居民對花卉鍾愛有加,使用五顏六色的花卉精心裝點每一座別墅,每一棟建築,併為他們隨處可見,栽滿珍花異草的花園而引以為豪。埃當花園、自然花園、國家植物園、異域花園、波旁花園,還有芳香園和香料園,選擇真可謂多不勝舉。

留尼汪(法)簡介

富爾奈斯火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