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又傾倒牛奶了?!這次我又見證歷史了!

近期,據Bloomberg等多家媒體報道,威斯康星州的一位農工稱他必須擺脫56,000磅的牛奶,因為無人購買。位於Greenleaf的農場主馬克·穆勒(Mark Mueller)也稱,他的農場中1000頭奶牛所產牛奶將腐爛,開始擔憂過剩牛奶如何處理。美國東北部奶農已開始傾倒大量優質牛奶來處理過量的牛奶。有農場主稱,每日開始倒掉來自480頭奶牛產出的4,700加侖牛奶,並陸續有更多的奶農開始傾倒牛奶。

資本主義又傾倒牛奶了?!這次我又見證歷史了!


不少網友表示,這場景太熟悉!不就是20世紀20、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嗎?!當年突如其來的經濟大蕭條,令各行各業均受重創。購買力下降,進出口減少,導致當時的牛奶生產過量,市場供過於求。奶農們無法盈利,也無法儲存大量牛奶,最後只有選擇將大量過量牛奶傾倒掉來減少損失。這一做法,歷史稱之為 “Milk strike”,也成為現在我們聽過的“資本主義倒牛奶”的故事,被大家視為經濟衰退的一大信號。


疫情下,奶農再次無辜受創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農場再次受到重創。由於牛奶市場價格一直較低,很多農場過去2,3年都屬於瀕臨破產狀態。威斯康星州在過去3年,平均每天失去2-3個農場,隨著近年經濟好轉,眼看這個產業日漸好轉,又被這場病毒打回原型。與此同時,一些奶製品如cheese,黃油的價格也在受著疫情的影響,芝加哥的此類奶產品已跌至每100磅僅需$13。

資本主義又傾倒牛奶了?!這次我又見證歷史了!


市場再次出現乳製品價格下滑,牛奶產量過剩, “資本主義倒牛奶 ” 竟然歷史重演,更沒想到的是,引發這次 ”資本主義倒牛奶 ”的導火線正是新冠病毒(Coronavirus)這場疫情。


資本主義再次傾倒牛奶的原因


受疫情影響,市場出現供應鏈(supply-chain)斷裂,很多運輸公司缺乏足夠的運輸人員,牛奶運輸出現阻礙。此外,大量學校和餐廳關閉,不但短期不會批發大量奶製品(酸奶、cheese,黃油),有的甚至取消奶製品的訂單。因這類產品需求大幅下降,用於製作奶製品的牛奶將無法轉化為奶製品,導致更多的牛奶無法被消耗。


因批發市場受阻,很多供應商被迫從批發市場(wholesale food-service markets)轉入零售業(retail grocery stores),開始沒日沒夜的包裝牛奶及奶製品推向零售市場。但對於零售市場,經歷前段時間大囤貨後,近期出門購買牛奶、奶製品的人也變少,後期大量牛奶湧入零售市場也會導致供過於求,牛奶依舊無法在市場中良性循環。


供應鏈的斷裂,供需關係面臨失衡,導致牛奶生產量日益劇增而過量,無法在市場進行等值交換,奶農們也很難從中獲利。於是,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傾倒牛奶!


歷史還會驚人的相似嗎?


反顧1920s-1930s,政治和經濟的不良循環導致美股暴跌,人民失業,市場平衡被打破,美國一步步進入經濟大蕭條。是長期的貿易順差,與國際其他國家經濟不平衡,以及政府幹涉市場價格這些因素,最終導致了19世紀那場資本主義倒牛奶。


而這次的情況卻有所不同,疫情爆發前,全球經濟相對穩定,市場構架處於較健康狀態。出現經濟危機等一系列問題的直接因素,是疫情的爆發。病毒傳播限制了大家的出行,各類工作無法正常進行,包括前面提到的供應鏈斷裂問題,逐步導致經濟下滑,再次發生資本主義傾倒牛奶。既然疫情是這次倒牛奶的重大因素,經濟也是受疫情的影響而浮動。那麼,經濟大環境也應該會在疫情消退後有所回升。從引發因素和持續時間來看都比1930s那次倒牛奶的可控性更高,感覺經濟發展也會比上次更樂觀。


很多農場主也很痛心倒牛奶的做法,並希望聯邦政府能夠購買一些牛奶分發給需要的人,認為疫情會很快過去的。那麼,這次傾倒牛奶會得以解決嗎?等到全部正常復工後,經濟形勢會快速翻轉嗎?供應鏈、市場需求是否也能迅速恢復正常,及經濟形勢的後續發展,可能也是大家想知道又猜不透的問題。畢竟,疫情真的是個迷…想必大家同樣期待疫情趕緊結束,希望經濟能隨著疫情消退而變好。


萬萬沒有想到,還能見證這次資本主義倒牛奶的歷史時刻,可能有人覺得無需想的太深入,這只是處理過量生產物的一種方式;或許有人會感到傾倒牛奶很誇張,大家對這波資本主義倒牛奶有什麼自己的看法呢?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一起討論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