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两次被打成右派的思想者顾准,他在逆境中探索,苦难中悟道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大学,机关的知识分子忽如一夜之间谈论两个人物,一是终身埋首故纸堆,双目失明仍恪守独立之思想的陈寅恪,另一个就是顾准,一个学者、革命者、思想者。

唯一两次被打成右派的思想者顾准,他在逆境中探索,苦难中悟道

顾准出生于上海一个破产的中等资产阶级家庭里,他的母亲靠为别人洗衣服谋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顾准到潘序伦会计事务所当学徒,潘序伦是中国现代会计学的的奠基人,由于会计所人少,顾准平时也干一些公司登记,商标注册的杂活,由此顾准熟悉会计事务,一次主办会计谈论复杂问题的时候,顾准也发表了意见,这引起了潘序伦的注意,从此16岁的顾准开始站在会计所办的夜校讲台上。19岁那年,顾准出版了《银行会计》,这部后来被称为中国第一部银行会计学的大学教材,当时震惊了整个会计学界。不久,顾准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他奉命调往苏南革命根据地,1949年上海解放,顾准回到上海,出任这座中国最大的工商城市的财政局长兼税务局长,这一年,他34岁。

唯一两次被打成右派的思想者顾准,他在逆境中探索,苦难中悟道

当时的上海有一万两千多家工厂,但开工的只有30%,顾准需要制定能让上海迅速稳定的各类财税制度,他每天四处奔走,听取各方诉求,不断的发布各种布告公文,解释财税政策,被民间称为“贴布告最多的局长”。1949年底,上级规定上海实行民主评定税制,就是行业当中大家来评论谁该交多少,但是顾准却提出实行查账计征,并且从几个关闭的会计事务所挑选了20名会计师当特约查账员。由于当时社会普遍认为资产阶级的账簿不可信,有关部门也对他一再申斥,只不过当时由于陈毅的支持他的做法才得以继续实行,但顾准是骄傲的,1952年上海的财政收入与1950年相比,增长了十倍,占据是中央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而且今天中国的税务也依然遵循了顾准建立的基本准则。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1952年初,一场反贪污、反腐败、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袭来,顾准也在一次党员干部大会上,被撤销一切职务,留党察看,以观后效。被撤职的这天晚上他没有回家,在办公室抽了一宿飞马牌香烟,天亮了顾准推开门,走了,秘书上来轻声问道“去哪里”,顾准没有回答,没有人知道他将去哪,也没有人知道他将历经苦难,但一个思想者的顾准由此起步。

唯一两次被打成右派的思想者顾准,他在逆境中探索,苦难中悟道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部长万里征询顾准的意见,让他担任建工部洛阳工程局第一副局长,由于他的下属在计算需要草帘子的时候多写了一个零,顾准承担了这次错误的责任,被调回北京。1956年他开始在中科院下属经济研究所当研究员,一年之后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文中他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应提高效率,用市场的价格调节生产,指出了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由之路。顾准的观点在今天看来可能是常识,在当时却是离经叛道,历史给了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人”光环,而当时他却被开除党籍,打成右派。

唯一两次被打成右派的思想者顾准,他在逆境中探索,苦难中悟道

在北京郊区养猪两年之后,1962年他被摘除右派的帽子,又回到研究所当研究员,并撰写了《会计学原理》,《社会主义会计中的几个理论问题》,顾准再次呼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1964年,顾准撰写《粮价问题初探》,呼吁按市场规律提高粮食价格,让购买力回归农村,工农业均衡发展,1965年他又次成为右派,而且是极右派,他的妻子也提出了离婚,为了不连累亲人,他含泪同意了。

顾准在农场每天需要不停的劳作,交代,红卫兵让他把罪行交代在布告牌上,顾准只写了两个字“读史”,这说明他即使遭受苦难,还是站在了局外人的角度理性的看待这一切。1969年,他被再次下放改造,临行之前,他妻子却去世了,内心的悲伤,繁重的劳动,不断地批斗,他病了,晨间痰中不断的带血,但是他仍然漫游在古今中外的文化典籍之中,他研究希腊城邦制度,他把人类最早的雅典民主政治和中国传承两千多年的专制政治相比较,他想比较之后,从中借鉴找到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方法,他在被打入最底层,已经没有任何希望回到革命的队伍中,他在逆境中探索,在苦难中悟道。

1972年以后,空气松动了一些,一批年轻人聚集在了顾准的周围,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吴敬琏,赵人伟,张曙光,顾准向年轻人授课,年轻人回馈给他青春纯净的亲情,他的胞弟陈敏之也在这一年从上海到北京来看他,这是劫后余生的相见,此后他们开始通信,20年之后,陈敏之将两人的通信结集出版《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上不可或缺的篇章。顾准晚年把他的研究课题称为“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这是鲁迅1923年在北师大一次演讲的题目,娜拉是易卜生话剧中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她为反抗而出走了,鲁迅由此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没有经济独立的女性,她出走之后问题解决了吗?顾准以此为题想回答中国社会改造的一个前景。

唯一两次被打成右派的思想者顾准,他在逆境中探索,苦难中悟道

从1952年到他去世的1974年,他不断的遭受苦难,几十年的坎坷探索,几十年的独立思考,中国社会主义的路在他的心里已然清晰,呼之欲出,他说自己像一个老农,面对着大片金色的麦浪,只等开镰收割了,但他却在走向死亡,他不断的咳血,医院却不收这个极右派,双目失明的经济学家骆耕漠为他奔走呼号,他被查出了肺癌晚期,1974年12月3日凌晨,顾准离开人世,按照顾准的遗愿 ,他的骨灰撒在了经济研究所旁边的河里,他说小河通向大海,1976年文革结束,1978年改革开放,历史验证了他的预言“只要我们清醒的看到问题所在,实事求是,而不是教条主义的对待客观世界,我们的祖国不久就会在经济上雄飞世界”。

20世纪50年代,顾准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比大多数中国人 提前了三十年,时至今日,距他出生已经一个世纪,距他离世也有四十多年,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加诸其身的功过荣辱渐渐被人淡忘,也许一切都如梵高所说的“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