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李白以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真實體驗,發出《行路難》的感嘆

每個人的生命旅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要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經受許多不可傾見的磨難。對此感觸最深的莫過於唐朝詩人李白,他以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真實體驗,用其振聾發聵的詩言,發出《行路難》的感嘆。


詩人李白以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真實體驗,發出《行路難》的感嘆

唐朝詩人李白

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羞 通:饈;直 通: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雪滿山 一作:雪暗天)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碧 一作:坐)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詩人李白以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真實體驗,發出《行路難》的感嘆

李白像

自古人生誰不難,唯有李白難震撼。李白於天寶三年,懷著政治上的失意,即將告別長安,縱情于山水之間。在朋友的餞行宴上,面對“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的豐盛與隆重的酒宴,他心事重重。他在想,此去不知天涯之路將會是怎樣的坎坷、艱險。這位嗜酒成性的酒仙,如果不是苦悶抑鬱到一定程度,他會縱情暢飲,酒酣人醉。可此時的他,卻“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他在想,自從得到昊筠推薦,應唐玄宗下詔赴長安,命供翰林三年米,度過一段狂傲縱酒的生活,也曾結交一批像賀知章這樣有才之上,但他的政治抱負並未得到實現,他只不過是被朝廷御用於點綴昇平和宮廷生活的一介文人。


詩人李白以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真實體驗,發出《行路難》的感嘆

李白蠟像

“奮其智能,願為輔弼”的作為並沒有得到施展,他報效國家的感望並沒有得到實現。他是在一種消極、頹廢的情況下,上書請退意欲“五意出西京”的。皇帝沒有理解他的苦喪,不但沒有慰留他,而且居然還“賜金還山”。他覺得前程迷惘,山河之大,何處是歸途?真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此出長安,無一條通河可渡,無一處坦路可行。讓人欣喜的是,李白沒有就此而沉迷不振,倔強的性格,浪漫的情懷,使他很快從困惑中擺脫出來。“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心境茫然的他,突然想到兩位長期得不到重用,直到年老時才有所作為的古人。


詩人李白以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真實體驗,發出《行路難》的感嘆

李白像

一位是商朝的呂尚,年且九十的時候,在江邊釣魚,一直等待機遇的他,才有幸遇到周文王,得以啟用,被封為太師,成為一國丞相。一位是商朝的伊尹。曾為商湯的廚師,他是個做夢都乘舟繞日月而行的浪漫之人,雖然開始不被重用,但後來也被商湯啟用為宰相。這兩位古人的經歷,無疑給了李白很大的啟示,讓他增添了信心。他不過才四十多歲,他還有很多的機會。然而,當他回到現實,想到即將離開長安的他,還是對自己的腳下之路感到彷徨,又一次發出感慨:“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對此時的李白來說,他面臨一個對 自己出行路線.出行目的、出行方向的選擇問題。


詩人李白以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真實體驗,發出《行路難》的感嘆

呂尚——姜太公像

行路難難在不知路行何處有知音。他要走向一個新的以漫遊而求仕的路,哪裡的路會讓他重新交上好運,哪裡的路會像呂尚遇文王那樣,讓他與一個知己的明君不期而遇。行路難難在不知路遇坎坷怎踏平。且不說腳力不支,該如何克服行走中遇到的種種艱辛,單就他漫遊求仕中會遇到的種種險惡,他也是無力應對。好在這種感慨所引發的憂傷,很快被他理性地抑制了。具有強烈入世要求的他,不能因行路難而放棄自己的追求,更不能讓行路難阻礙自己的奮鬥。尤其是當著這些朋友們的面,他不能太過消沉,要給他們一個不屈服命運,不向權貴折腰的印象。要以一種良好的精神風貌,去迎接新的挑戰。


詩人李白以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真實體驗,發出《行路難》的感嘆

李白畫像

由此想來,他瞬時又振作起來。他相信會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那一天。他要高高揚起生命的雲帆,敢於劈波斬浪,橫渡滄海,不管什麼樣的大風大浪都將難以阻擋他對理想的追求,最終抵達理想的彼岸。

我是“櫻桃釀酒”,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