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紅與黑》:一首悽美的戀曲,一段悲催的人生

於連終於明白了,他的夢想,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決無實現的可能,他毫無他求,也絕不向他所仇恨的階級和他堅決反對的社會投降,他拒絕上訴,從容走上了斷頭臺。他不愛的妻子瑪特爾,親手埋葬了於連的頭顱,痛不欲生。而他最終愛著的徳•瑞那市長夫人在於連行刑三天後,為他心碎而死。

小說《紅與黑》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它的素材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1827年,法國某省發生了一樁戀愛悲劇。一位手藝匠的兒子,在一個神父的幫助下,到一個名叫米舒的家庭當教師,和女主人發生了愛情關係。後來他去一個名叫德•卡爾束的家中工作,並追求主人的女兒,但上流社會看不起他,他就企圖報復,開槍打死了米舒夫人,結果被判處死刑。

名著《紅與黑》:一首悽美的戀曲,一段悲催的人生

司湯達根據《司法公報》上刊登的這則刑事新聞,穿插描寫了當時保皇黨反人民的陰謀事件,創作了《紅與黑》,以犀利的筆鋒,形象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復辟與第三等級反覆闢的尖銳複雜的鬥爭。同時,對當時腐朽黑暗的教會;陰險偽善的神父;勾心鬥角的政客;專橫兇狠的貴族;貪汙腐化的官吏;卑鄙庸俗的資產者,分別作了尖銳的揭露和強烈的抨擊。

因此,這部以愛情生活為主要線索的小說,就被賦予了濃厚的政治、社會色彩,列入了世界文學寶庫中最優秀著作的行列。所以,我們只有把握歷史的時代特徵,才能正確理解和認識主人公於連這一形象。

名著《紅與黑》:一首悽美的戀曲,一段悲催的人生

於連,時代造就的悲劇人物

於連是個怎樣的人?圍繞這個問題,過去人們曾經有過激烈的爭論。這一爭論,也許在今天,在我們的周圍仍在繼續。有一種普遍的看法,認為於連等於“野心家加流氓”,《紅與黑》於是便成了描寫和宣揚腐朽墮落生活的壞書。

表面上看,這種說法並非毫無根據。他明明出身於卑微的小資產階級家庭,卻仰慕著貴族階級的地位與聲譽,不擇手段地往上爬;明明是拿破崙的崇拜者,卻在公開場合痛罵拿破崙;明明是個徹頭徹尾的無神論者,卻一心要當神父,要當主教;明明內心裡憎惡著貴族,當候爵對他封官許願時,卻感激得涕淚幾下。

更有甚者,他明明不愛德•瑞那夫人和瑪特爾,卻因為恨和輕蔑,戲弄她們、利用她們 、征服和佔有她們……於連的許多言行,彷彿為自己勾勒出一副“野心家+流氓”的嘴臉。

但是,假如我們把於連的表演放到當時整個社會和時代的大舞臺中去加以考察,我們就會發現,這種說法未免過於表面化和簡單化。於連的短暫一生,集中反映著那個時代的特徵和一批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悲劇性命運。

名著《紅與黑》:一首悽美的戀曲,一段悲催的人生

貪婪下的愛情只能是被利用的“階梯”

在法國復辟王朝時期,於連所隸屬的小資產階級屬於受壓迫的階級,因此,他們在政治上、經濟上都迫切需要自由平等。於連從小愛讀書,又受拿破崙時代的一個老軍醫和西朗神父的啟蒙教育,很早就接受了自由、平等的思想,他不滿意他的平庸處境,但既無資產又無貴族的頭銜可用來作進身的資本,只得孤身一人闖進虛偽的、充滿了邪惡和欺騙的金錢世界。

也許只要向貴族們卑躬屈膝、阿諛逢迎,他也可能有一個較好的前程。但他受到的啟蒙教育和他的抱負,都不允許自己變成卑鄙的小人。他唯一可以保留的是他的自尊。這自尊有時表現為傲氣,有時表現為虛榮。他所唯一可以依賴的資財是他的才幹,而在那個時代,“不用手段而去飛黃騰達,絕對不可能。”

於是,他又強迫自己戴上了虛偽的兩面派面具而不擇手段。在於連和德•瑞那市長夫人的愛情生活中,只有當他意識到,為了愛他,德•瑞那夫人承擔著巨大的內心壓力和自我犧牲時,他才懂得了“她情感的崇高”;而委身並嫁給於連的候爵家的女兒瑪特爾小姐,最終也未能贏得於連的心

名著《紅與黑》:一首悽美的戀曲,一段悲催的人生

凡事好高騖遠註定會碰壁

現在,我們可以發現,當於連蔑視社會道德規範的時候,他所踐踏的,卻是一個腐敗的社會中人人掛在嘴上,但誰也不真正遵守的道德信條;他大膽的說謊、欺騙,但在那個時代沒有人可以離開欺騙而生存;他極端崇尚貴族社會,卻會在聽到被監禁貧民的哀嚎時,禁不住要流淚;他為了向上爬而不擇手段,卻永遠也學不會諂媚、逢迎、詐取、投機、賄賂這套“生活的藝術”,甚至於在上斷頭臺時仍然不變初衷。他儘管顯得十分矛盾,卻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保持了完整的人格形象。

於連在法庭上的發言,清楚的講出了他和他活動的舞臺間的關係:“……你們可以看出我是鄉下人,不過對於自己處境的微賤,敢作反抗的舉動罷了。……他們願意懲罰我,借我來懲戒一般少年——出身微賤,為貧窮所困扼,可是碰上運氣,稍受教育,而敢混跡於富貴人所謂的高等社會里的少年。”這是於連對他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的控訴,也道出了他這類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悲劇性命運,而從中透射出來的,是被波旁王朝踐踏的法國大革命的精神。

名著《紅與黑》:一首悽美的戀曲,一段悲催的人生

《紅與黑》寫的是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發生在歐洲的事情,今天我們看這部著作必須注意把握這一點,這樣,才能既懂得它的時代意義,又防止它的消極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