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用滾燙的愛來燒灼出的於連的三段愛情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墳墓,用來埋葬他愛的人。永遠存在心底,永生永世。"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這部小說發表之後,當時的社會流傳出一句"不讀《紅與黑》,就無法在政界混"的諺語,而且這本書還被許多的國家列為了禁書。《紅與黑》在心理深度上的挖掘可謂是遠遠超出了同時代作家所能及的一個層次。甚至可以說它開創了後世"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的先河。

《紅與黑》的創作緣由是1827年在法國《司法公報》上登載的一條新聞,在道菲內省發生的一起刑事案件:男主人公是一家家庭教師,他的女主人曾經是他的情婦。但後來,當這位家庭教師要和一個非常有錢的小姐結婚的時候,他的情婦所寫的一封信揭發了他。於是他向他的情婦開了兩槍, 因此被判處死刑。這件事不僅涉及了法律,還涉及了,更與法國當時的階級鬥爭和政治衝突緊緊相關聯。

司湯達也是因此而觸發的創作靈感,因為小說創作本身的素材就是一個愛情悲劇,所以司湯達從愛情角度來描繪,我也從小說的主人公發生的幾段感情來說一下個人理解下的《紅與黑》。

《紅與黑》:用滾燙的愛來燒灼出的於連的三段愛情

貧窮的小木匠與雍容的貴婦人

"那鄉下人幾乎還是個孩子,臉色極蒼白,剛剛哭過。他身著雪白的襯衫,臂下挾著一件很乾淨的紫 色平紋格子花呢上衣。這個小鄉下人面色那麼白,眼睛那麼溫柔,有點兒浪漫精神的德·雷納爾夫人開始 還以為可能是一個女扮男裝的姑娘,來向市長先生求什麼恩典的。"

在初見於連時的德雷納爾夫人心裡,他不過是一個蒼白的鄉下孩子,可正是這樣一個蒼白的鄉下孩子使得德雷納爾夫人"像小姑娘般瘋也似的快活"

兩個從來沒有經歷過情愛的人,跌跌撞撞的碰在一起。可能最開始的時候,誰也不知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愛情,德雷納爾夫人更是不明白自己這是怎麼了,只是在送衣服,送書這些小事情上幫助於連,在聽到艾麗莎說想要嫁給於連時感覺到"渾身發熱,夜不能眠",直到聽到了於連的拒絕才能把火熱的頭腦降一降溫。也是這時,德雷納爾夫人才忽然的驚覺自己不尋常的感情,懷疑起來自己對於於連到底是什麼心意。

《紅與黑》:用滾燙的愛來燒灼出的於連的三段愛情

而於連,這個從鄉下來的小木匠,卻有著一身的傲骨,不過是因為德雷納爾夫人詢問他的拉丁文能力,便起了怒火,也是因為想要開始追求德雷納爾夫人,效仿拿破崙的英雄主義。

等到德雷納爾夫人真的愛上於連之後,於連的心也被幸福的洪流所淹沒,不是因為愛上德雷納爾夫人,而是他終於完成了自己給自己定下的那個"要在十點前去握德雷納爾夫人的手"的任務,不必在焦灼躊躇。

英國的思想家羅素在《情愛與家庭》一文中提出了一個觀點:" 有一種絕非少見的愛, 那就是一方吸收著另一方的活力, 接受著另一方的給予, 但他這一方几乎毫無回報, 某些生命力極旺的人便屬於這吸血的一類。他們把一個又一個犧牲者的活力吸淨。"

我想於連對於德雷納爾夫人的感情便是這般"吸血鬼式"的愛情,蒼白貧窮的小木匠吸取了雍容華貴的夫人的活力與生命,讓她在離開他之後幾乎不能存活,可是他卻面色紅潤,志滿意得得走開,進入貝藏松神學院。

聰慧的下等人與高傲的貴小姐

"差不多在同時,看到有位年輕姑娘,一頭金栗色的秀髮,體態聘婷婀娜。"

美麗絕豔的姑娘勾起年輕男士的興趣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同時於連也能夠透過美麗姑娘絕美的眼睛察覺到那源於靈魂的冷漠。

於連和瑪蒂爾德小姐的愛情算是一場戲劇性且各取所需的互相折磨。於連愛瑪蒂爾德小姐顯赫的身世和罕見的美貌,在得到這個高傲的貴小姐的青睞之後,於連那得意且不可一世的心理便展示了出來,他很快樂,因為他的英雄心理極大的得到了滿足,他有了瑪蒂爾德小姐,就像是拿破崙有奧地利女大公瑪麗·路易莎一樣,他一心一意的追求著拿破崙的精神。

他竭盡自己的全力想要向上爬,他發揮自己所有的天賦努力往上走,但是,就是那個他一直想要接近的階層在全力的壓制他,從雷納爾到瓦勒諾到副院長再到伯爵到副主教,這些人始終在把他當成一個聰明的下等人使用,即使是於連的才智真的遠勝許多人。

《紅與黑》:用滾燙的愛來燒灼出的於連的三段愛情

瑪蒂爾德小姐與她的父親所說,她是一位"有高貴身世和中世紀騎士性格的少女",她討厭那些庸俗無趣,只會阿諛奉承的公子哥,她想要的從來不是愛情,而是想要尋找一個自己始終比別人都高貴的證明。她想要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變成驚天動地、萬人敬仰的偉大功業。

也就是這時於連出現了,堅定的意志,非凡的能力,對自己的心意不屑一顧的樣子,正是她內心完美的男主角的模樣。她從來沒有真正的愛過於連,她愛的只是自己,愛自己能通過跟他的接觸來表現自己的勇氣與高貴,從頭到尾,她都要於連能夠表現的出配得上自己,這一點體現在於連必須要表現出自己對她的輕蔑,表現出對她的不屑一顧,只要於連稍有透露自己的柔情,她便立刻變的冷酷無情。

於連與瑪蒂爾德兩個人之間的愛情就是完全的"虛榮之愛",一個追逐對方的權勢,一個追逐自己的高傲,這樣的愛情過於病態,但也是瑪蒂爾德所必生追求著的美感。

真摯的小木匠和深情的貴婦人

於連和德雷納爾夫人有著感情的二次爆發,這次的爆發來源於於連對德雷納爾夫人開出的一槍。

於連本意是對這個所痛恨的社會發出自己的最後一粒子彈,可是卻沒想到得到了在這個世界上只屬於他的溫馨和幸福,這粒子彈打碎了於連內心被層層野心和慾望包圍著的城牆,也打醒了自己對於德雷納爾夫人真摯的愛。

在於連入獄之後,德雷納爾夫人的探望讓於連感覺到自己內心愛情的復甦,對於別人來說是死囚難熬的最後的日子對於連是幸福與安詳的,也是這樣於連在最後醒悟如果不是因為野心的趨勢,可能此刻就是另一番場景。

《紅與黑》:用滾燙的愛來燒灼出的於連的三段愛情

德雷納爾夫人的愛充滿了柔和與自我犧牲,她跟瑪蒂爾德的愛情像極了兩個極端,看書的時候總是容易忽略掉德·萊納爾夫人這種柔和的愛情,但是細細想來的時候,才知道這種真誠的愛是多麼的可貴,不然一開始只是源於虛榮而和德·萊納爾夫人接觸的於連,最後又怎麼會真正的愛上了她。因為德·萊納爾夫人的愛是那麼的純真,沒有絲毫的虛偽。

以至於在最後赴死的時候,於連都表現的十分的從容"在露天行走,給了他一種甜美的感覺,彷彿久在海上顛簸的水手登上陸地散步一 樣。'來吧,一切順利,'他對自己說,'我一點兒都不缺乏勇氣。'"

結尾

對於於連沒有什麼是值得嘆息的,路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也只能夠自己來承擔。

最後的於連回到了真實的彼此,可見,愛情若是滾燙,便可以燒灼偏見,融化陰暗,能夠將內心所有的黑暗和野心都變回最初的單純的模樣。

故事的結尾是德雷納夫人擁抱著自己的孩子去世了,這大概就是司湯達心裡所認為的愛情應該有的悲劇吧。

這是三個人的悲劇,也是整個時代的悲劇,婚姻和愛情的矛盾一直是資本主義制度之下的一個普遍的現象,也是愛情悲劇出現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

《紅與黑》:用滾燙的愛來燒灼出的於連的三段愛情

司湯達通過描繪十九世紀法國新生資產階級的心理活動,講席捲在整個時代風雲裡的愛恨情仇都記在歷史上,留給後世人。

茨威格在為司湯達寫的傳記裡這樣說:"說謊話矇蔽世人,很少有人比司湯達說得更多;說真話同樣很 少有人比司湯達說得更好,更徹底。"誠然,司湯達就是在這樣一個真與假間把我們拉入一個紅與黑交織的世界裡,於是再難自拔。

回望於連這短短的一生,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有。紅與黑的主題在於連的身上不斷的融合交戰,在妥協與滲透中將人物的命運層層鋪開,最後將作品的主旨推向頂點。

對於紅與黑,各人有各人的解讀,但是最終只要能夠從玩味和體驗中獲得些許審美樂趣,也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