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两佛舍利的前世今生

朝阳两佛舍利的前世今生

朝阳位于辽宁西部,是辽宁除辽阳和沈阳之外,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城,其建城史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前十六国时期的前燕。在朝阳城区中心屹立着两座饱经沧桑的古塔,因其南北对峙而立,当地人俗称“南塔”和“北塔”。

据考证,北塔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年—499年),是孝文帝拓跋宏的祖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冯太后为其祖父北燕王冯弘祈寿冥福、弘扬佛法而修建,称“思燕佛图”,而“思燕佛图”塔基的下面就是“三燕”宫殿旧址。“三燕”是指前燕、后燕和北燕三个由鲜卑慕容氏先后建立的政权,均以龙城(今辽宁朝阳)为都城。“思燕佛图”为木构七层楼阁式塔,于北朝(386年—581年)末年遭火灾被毁。隋朝建立后,文帝杨坚大力倡导佛法,先后三次颁旨在全国筑塔供奉佛祖舍利,其中就包括隋仁寿年间(601年—604年)在“思燕佛图”遗址上建造的十五层叠涩密檐式砖塔—宝安寺塔。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曾对宝安寺塔进行过大规模维修,并改名“开元寺塔”。辽初和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两度维修开元寺塔,始称“延昌寺塔”。至此,北塔形成了三燕、北魏、隋、唐、辽“五代同塔”的旷世奇观。

朝阳两佛舍利的前世今生

北塔在新中国成立时即已破败不堪,塔砖坠落的事情时有发生。在先后遭受1975年营口、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丰南大地震波及影响后,北塔更是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1984年,北塔的维修和保护终于被提上议事日程。在长达两年的勘测和准备工作中,考古工作者第一次发现了北塔“五代同塔”的秘密,北塔的文物价值陡然升高,之前的维修和保护计划也随之得到重大修改。

朝阳两佛舍利的前世今生

朝阳两佛舍利的前世今生

朝阳两佛舍利的前世今生

朝阳两佛舍利的前世今生

朝阳两佛舍利的前世今生

朝阳两佛舍利的前世今生

1988年10月21日,文物考古部门开始对北塔进行清理,并很快在第12层发现了天宫,七宝塔、鎏金银塔、金银经塔、银菩提树、波斯玻璃瓶、柄石香炉等近千件珍贵文物陆续被发现。

朝阳两佛舍利的前世今生

其中,人们在清理七宝塔时发现塔内有一个木胎银棺,银棺内有一座金舍利塔,舍利塔内装有一个金盖玛瑙罐,而玛瑙罐内保存的就是佛教至高无上的圣物—佛祖舍利。舍利共有七颗,白色的一颗为佛祖的骨舍利,暗红色的一颗为佛祖的血肉舍利,其它五颗为影身舍利。

朝阳两佛舍利的前世今生

辽宁朝阳北塔佛祖舍利的发现,是我国继1987年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佛指舍利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原法门寺博物馆馆长韩金科在仔细鉴赏北塔天宫出土文物后表示,北塔和法门寺都是安放佛祖舍利的最高等级,是“绝对的唐密(宗)”、“完整的唐密(宗)”。

朝阳两佛舍利的前世今生

南塔为十三层密檐式砖塔,始建于辽代,是北塔名副其实的小弟弟。2004年10月,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人们在南塔附近的地下发现了一个砖石混砌的“石宫”。石宫里保存着一个石函和一通“佛舍利铭记”碑。石函内除玻璃舍利瓶、鎏金银棺、银碗、银匙、鎏金银菩提树、鎏金众僧像和浮雕佛像白瓷钵等珍贵文物外,还有十余颗锭光佛舍利。

朝阳两佛舍利的前世今生

锭光佛即燃灯古佛,是前世佛,为佛祖之师。锭光佛舍利的发现,同时又有明确的碑刻记载,这在我国考古史和宗教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