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師考編:教育理論基礎知識課堂提問類型

一、提問類型概述
直問式。直問,就是為引起學生的思考而進行的直接提問,如就某一個問題而作的明確發問: “這篇課文屬於什麼體裁,文中的主人公是誰?”“孔乙已為什麼用手爬出大門?”這種方式應用十分普遍。但是,這種提問直來直去,缺少趣味性,在一堂課中若運用太多而無變化,往往較枯燥,不容易活躍課堂氣氛。


逆問式。逆問,就是不直接問為什麼,而是從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設。一般問問題總是問: “這樣寫有什麼作用?”而逆問則這樣問:“不這樣寫行不行?”這種問法揭示矛盾突出,刺激性強,是打開學生思維之門的鑰匙,是訓練學生思維深刻性的有效方法。如有老師講《左忠毅公逸事》時這樣問:“文章一開頭先交代風雪嚴寒的天氣有什麼必要?這幾個字去掉好不好?”這種逆問能激發學生的深層思維,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採用這種方式提問,老師要特別注意點拔引導。
比較式。“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為了鞏固舊知,開拓新知,教師往往運用對比、反比、類比等方法提出問題,促進學生深入思考不同事物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從而有所發現,有所收穫。教《社戲》,根據迅哥兒兩次吃豆的不同感受,可提問:迅哥兩次吃的都是六一公公家的羅漢豆,為什麼感到今天吃的“沒有昨夜那麼好”?這樣寫收到什麼效果?教《故鄉》,可問:閏土稱“我”為“老爺”,而楊二嫂稱“我”為“貴人”,他們兩人對“我”的感情是否一樣。這種提問能讓學生髮現矛盾,激發思維,在比較中提高認識和鑑別事物的能力,養成分析的習慣。

2020教師考編:教育理論基礎知識課堂提問類型

二、真題演練
【2018廣東梅州市蕉嶺縣】語文教師講解《社戲》一課時,根據迅哥兒兩次吃豆的不同感受,問道:“迅哥兒兩次吃的都是六一公公家的羅漢豆,為什麼感覺今天吃的沒有昨夜那麼好?這樣寫有什麼效果?”這種提問屬於( )。
A.正問式提問 B.逆問式提問 C.比較式提問 D.創造式提問
【答案】B。解析:比較式提問比較式提問是為了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明晰認識,引導學生將相近、相關或相反的內容進行比較、發現異同的一種提問方式。逆問式提問是指利用逆向思維法,把通常的思路反過來提問的方法。
【2014年8月廣東汕尾陸河縣教育】周老師在教《三顧茅廬》一課時,向同學們提問:“請找出文中描寫張飛言行的詞句,和劉備的言行作一下比較,你發現了什麼”通過這一問題的回答,學生對劉備禮賢下士的精神有了進一步瞭解,也體會到了不同人物具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在此處,周老師運用了( )的設問方法。
A.預設懸念 B.反問質疑 C.對比辨析 D.延伸拓展
【答案】C。解析:比較式提問比較式提問是為了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明晰認識,引導學生將相近、相關或相反的內容進行比較、發現異同的一種提問方式。

更多詳情可點擊文末“瞭解更多”教師資格證、教師考編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