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火爆一时的农家乐如今为什么城里人不来了?

任何事物火爆一时容易,长久繁荣真的很难。

小邵家在攀枝花米易的大山里,虽然家乡景色也很美,可惜因为位置太偏僻所以村里并没有条件发展旅游业,但是对于农家乐关门潮这一现象小邵还是有话想说:

曾火爆一时的农家乐如今为什么城里人不来了?

我们先来说说农家乐的发展历史:

我国农家乐兴起于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规范于21世纪初。回顾我国农家乐2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兴起培育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受国外发展农业旅游的影响,一些地区农业经营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对农业旅游的有了崭新的认识,并开创性地开展了农业旅游活动。但这个阶段从整体看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发展的特点。

第二个阶段是:鼓励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农家乐旅游才开始进入正式的发展阶段。1996年,胡锦涛同志前往成都郫县农科村视察时,对该村发展的农家乐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的一条很好的道路。因而这个阶段的农家乐已逐步由农民自发组织过渡到有领导、有组织的规划发展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规范发展阶段。21世纪以后,农家乐开始进入大众化的视野,人们热衷于在农家、乡村进行休闲旅游。这个阶段农家乐的经营从自发性逐步发展到规范化、标准化,其环境也从脏、乱、差逐步发展到整洁、安全、绿色,娱乐项目也从一般娱乐发展到文化、生态内涵的各种形式的展示,服务卫生设施也从过去的不完善、低水平逐步向较完善、较高水平发展。

第四个阶段:衰退、变革期。随着农家乐商业化模式越来越严重,新鲜感逐渐丧失。伴随着民宿产业的兴起,农家乐的经营发展进一步受到了冲击,出现了农家乐“关门潮”。一些农家乐选择寻求变革,提升品质,深挖特色,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曾火爆一时的农家乐如今为什么城里人不来了?

城里人为什么会热衷来农家乐消费?

城市生活节奏快,空气、水污染严重,激素添加剂滥用食品安全无法保障。最初农家乐的兴起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看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城里人可以有机会走到山水间,亲近大自然,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品尝绿色无污染的瓜果蔬菜,呼吸清新自然的空气。这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确实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农家乐自兴起到现在历经20年的发展,也曾辉煌繁荣过,甚至有些热门景区附近的村庄,家家户户都在家经营农家乐,但近些年农家乐经营为何“遇冷”为何频频遭遇“关门潮”呢?小邵也有自己的观点。

曾火爆一时的农家乐如今为什么城里人不来了?

农家乐关门潮背后所折射的问题:

1.“千人一面”,完全没有自己的特色。

农家乐火了以后农民看到了经济效益,于是争相效仿开立农家乐。许多热门景区附近的村庄,放眼望去农家乐的招牌此起彼伏,相似的名字,相似的规模,相似的风格让人们一时无从选择。第一次来的城里人往往只能凭着运气随机选择其中的一家,这次盲目的选择也许会获得良好的住宿体验,但更多的恐怕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于是渐渐的人们选择农家乐不再盲目,往往都会让身边的朋友推荐,或者固定选择曾经去过的感受比较好的一家,回头客成为农家乐的主要客源。没有固定的客源,那么可想而知这家农家乐的经营情况注定不太乐观。

曾火爆一时的农家乐如今为什么城里人不来了?

2.民宿的兴起带来的冲击

民宿的兴起比农家乐晚了许多,但起点却比农家乐高了许多。相对于农家乐的“千人一面”民宿走的则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民宿经营者多为热衷于此的文化商人,在服务业积累已久,民宿注重传递主人的情怀和客人的体验,强调特色。此外对于城里人来说,农家乐的住宿卫生条件始终很难尽如人意。如今多了民宿这样的选择,既能亲近山水感受田园,又能享受酒店的住宿条件,自然取代农家乐成为更多城市人的首选。

曾火爆一时的农家乐如今为什么城里人不来了?

3.农家乐自身经营存在的问题

农家乐最初兴起的那几年,城里人在农家乐真的可以吃到土鸡蛋、无机菜,也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来自农民的朴实热情。但随着农家乐商业化越来越严重,瓜果蔬菜、鸡鸭鱼肉也开始以买代种、以买代养。甚至有的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食材以次充好,没了“农家味”的农家乐变得丝毫没有特色可言,甚至有的顾客吃坏了肚子寒了心,这样的农家乐自然就是等着关门了,就怪不得人家不来了。

曾火爆一时的农家乐如今为什么城里人不来了?

出了问题就要变革,否则整个产业将面临衰败

文章最后小邵想说的是:其实,这一切都归根于农家乐经营者,一些品质好的农家乐生意仍然火爆,深挖特色,提升品质,而不是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真正的让人体验到田园生活的乐趣,而不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与其说农家乐不行了,城里人都不来了,倒不如说是没有特色的农家乐不行了,而一些有特色的农家乐必然会更好的发展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