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多次北伐,鞠躬尽瘁,为何有人怀疑他北伐的目的呢?

诸葛亮大半生几乎全部将所有的心血放在了治理蜀国上,后期为了兑现对刘备的承诺,连年用兵北伐中原,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出师表》。

对于连年不断的北伐,后世很多人有着各式各样的看法,有人认为,诸葛亮北伐,其实是以攻为守,保全蜀国,还有人认为,诸葛亮北伐,真正的目的是开疆拓土,蚕食雍凉,更有人提出,诸葛亮之所以北伐,其目的是通过对外战争,补充蜀国急需的人才,培养和发现能够用兵的将领,为日后自己离开做准备。

诸葛亮多次北伐,鞠躬尽瘁,为何有人怀疑他北伐的目的呢?

不管是那种说法,笔者认为都没有正确的表达出诸葛亮用兵的真正意义所在,因而与大家在共同探讨一下。

首先来说一下以攻为守的这种说法,这种说法流传很广,大多数人都支持这种说法,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并不成立,其原因有两个。

以攻为守的正确含义可能大部分人理解错了

简单的说,就是用进攻的方式打击来犯之敌,达到防御的作用,从古到今的战争史来看,以攻为守不仅是上述解释,还应该有另一种解释,属于战略方面的。

诸葛亮多次北伐,鞠躬尽瘁,为何有人怀疑他北伐的目的呢?

从战略的角度看,和平时期的守应该是一种警戒,警示,而战争中的守则是与攻相对立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曹操派遣人策动孙权对荆州发动攻击,其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缓解关羽进攻樊城的压力,这就是以攻为守。无论从战术意义上,还是战略意义上,以守为攻要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已经遭到了对方的攻击,或者敌方已经有进犯的意图。

诸葛亮北伐,蜀国并没有遭到攻击,何谈以守为攻。结合当时的大环境,诸葛亮北伐,是经过了数年的精心准备,发动的战争是有备而来,表明其意图绝非以守为攻。

刘备临终之前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为了实现复兴汉室,一统天下的愿望,诸葛亮在后主刘禅继位以后就开始准备北伐,整顿吏治,外交上积极寻求结盟,大力发展经济,平定内乱,以武尚文,先把大后方的一切事情搞定,安心进行北伐战争。

诸葛亮多次北伐,鞠躬尽瘁,为何有人怀疑他北伐的目的呢?

反驳北伐以攻为守论

从战前的环境看,曹魏,东吴都没有明显的发动战争的意图,北伐是蜀国单方面挑起的战争,刘禅继位前后,曹魏主要的攻击对象是东吴,曹丕亲率大军伐吴,其目的就是想首先统一江南,根本不想和蜀国发动战争。还有一个有力的证明,也能够证明曹魏不想和蜀国挑起战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出汉中,一路长驱直入,曹魏根本为想到蜀国会先挑起战争,惊慌万分,曹睿亲自率军赶到长安指挥战争。

此一战,若不是马谡丢失了街亭,说不定诸葛亮就可以趁机收复长安,潼关等地,其后,诸葛亮又连续北伐中原五次,这种情况,绝不是以守为攻。

诸葛亮为了北伐,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贵为蜀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职责主要是处理国家事务,然而诸葛亮从公元227.年起开始不断的用兵北伐,每一次的战争,他都是亲自指挥,全力以赴,最终积劳成疾,病死在北伐途中。这种情形,用以守为攻来解释也是行不通的。

诸葛亮多次北伐,鞠躬尽瘁,为何有人怀疑他北伐的目的呢?

综合上述,诸葛亮北伐绝不是以守为攻为目的,至于有人说诸葛亮借着北伐,发现和培养大批人才,则更是无稽之谈,为了培养人才,也不至于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去挑起战争吧。

诸葛亮北伐的真实目的,说白了很简单,在追随刘备以后,他就发誓要光复汉室,一统天下,为了这个目的,他穷其一生,在北伐开始之前,他就说过,北伐的主要目的就是北定中原,复兴汉室。

《出师表》里面有几句话说的很明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途奔俎,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从这里面不难看出,虽然环境发生了变化,但诸葛亮的奋斗目标却没有丝毫改变,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一统天下,复兴汉室。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诸葛亮虽然打着复兴汉室的口号,却未见得真正的要去复兴汉室,他的目的就是统一天下,完成一番伟大的事业。

诸葛亮多次北伐,鞠躬尽瘁,为何有人怀疑他北伐的目的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代文人最高的志向,诸葛亮做为其中的一员,自然也以这个为目标,当然,在这其中也不乏他对刘备感激知遇之恩的因素在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