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報國無門的憂思激憤

漫感

清 龔自珍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報國無門的憂思激憤

這首詩是晚清詩人龔自珍中年所作,當時為道光三年(1823年)。清朝正處於內憂外患的時期,西北邊疆以張格爾為首的分裂祖國的叛亂雖然暫時平息,但他逃亡國外,並在外國侵略勢力支持下,正醞釀著更大規模的叛亂。東南沿海,英國派船隻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進行經濟侵略,清政府屢禁不絕。這一年,詩人32歲時。面對傾頹的國勢,龔自珍憂心如焚。他希望能以自己的文才武略為國出力。然而,這一年春他第四次參加會試落第,連續的失敗讓他痛感報國無門,憤而作此詩,抒發了強烈的報國志向。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報國無門的憂思激憤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詩人渴求立馬邊塞,抗擊西北張格爾的叛亂,只是功名未取,報國無門,四顧迷茫而沒有辦法。偏居在東南一隅,詩人所寫的詩詞一箋箋都滿溢幽恨。在《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中詩人曾寫過“怨去吹簫,狂來說劍,兩樣銷魂味”詞中可見詩人一怨一狂間難以排解的心緒。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報國無門的憂思激憤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這兩句直抒胸臆。其中“負盡狂名十五年”一句,是根據詩人當時的生活經歷所作。詩人於嘉慶十四年(1809)十八歲時成人立志,在北京與被目為“狂士”的著名詩人王曇訂為忘年交,當時已在社會上小有名氣,從那時到此時,前後正好十五年。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報國無門的憂思激憤

詩人在《己亥雜詩》中曾有“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的憤慨,正可作這兩句的註腳。立志革新的詩人,本想以“劍”與“簫”這一武一文來實現改革社會的願望,而今寫了一些滿紙幽恨的詞章,絲毫補偏救弊,豈不是徒具狂名!全詩意境雄渾,感情奔放,讀之傳達情感尤為強烈。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報國無門的憂思激憤

全詩抒發了憂心國事,尤其是對東南沿海地區遭遇列強侵凌的深重憂患,表達了不畏宵小之徒的嘲笑,願以文才武略報效國家的愛國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