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亂塗亂畫?是“塗鴉敏感期”到了,父母要學會欣賞和引導

朋友家有個兩歲的寶寶,最近令她十分崩潰。

這個孩子最近這段時期突然十分熱衷於繪畫,動不動就在家裡肆意塗抹。家裡的走廊、牆壁,只要孩子看得見的地方,他就會用畫筆在上面畫上他的各種“創作”。看到好好的牆壁和走廊變得亂七八糟,朋友欲哭無淚,把孩子抓起來,狠狠地把孩子罵了一頓,對他說不許他再這麼幹了。

其實在生活中,很多家長面對這樣的情形,都會責罵孩子,阻擋他們這樣做。

“你看你幹了什麼,把好好的牆壁畫成這樣?”

“你這畫的都是什麼啊?醜死了!下次不許再畫!”

其實,當孩子兩歲的時候,就可能會進入塗鴉敏感期,如果這時候父母採用斥責、打罵等不合理的方式去阻止他們,會帶給孩子很多的負面影響。

那麼,“塗鴉敏感期”是什麼?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父母又該怎麼做好?

孩子亂塗亂畫?是“塗鴉敏感期”到了,父母要學會欣賞和引導

塗鴉敏感期的四個階段

根據美國兒童美術教育學家維克多.羅恩菲爾德的劃分,可以將兒童塗鴉分為4個階段:

1. 未分化塗鴉

在這個時期,孩子剛嘗試畫畫握筆,並沒有繪畫的意識,通常只是在畫紙上簡單地戳出幾個點,或者畫一些並不複雜的線條。

2. 控制塗鴉

在這個時期,孩子可以更好地控制肌肉,開始重複畫一些線條,但這些線條仍然是不規則的,不斷畫線條可以讓孩子的動作有更好的協調性和擁有更好的控制感。

3. 圓形塗鴉

孩子在這個階段歪歪扭扭地開始畫圓,最開始時是有開口的圓,到了後面變成首尾相連的圓,從簡單到複雜,孩子具有更強的抓握能力。

4. 命名塗鴉

這個時候孩子的想象力開始發展,能夠把動作和想象聯繫在一起,在這個階段,孩子會告訴你,他畫的是什麼,雖然他畫的點、線、圓根本不像他表述的東西。比如他畫了一個圓,當你問他的時候,他會和你說他畫的是一朵雲,還會和你說這朵雲怎麼樣。

孩子亂塗亂畫?是“塗鴉敏感期”到了,父母要學會欣賞和引導

對於塗鴉期孩子的誤解

1. 這麼小的孩子會畫畫?不就是在亂塗亂畫

當孩子願意拿起畫筆嘗試畫畫時,就說明他對這件事感興趣,也可以說他的繪畫敏感期來臨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孩子對一件事的興趣往往形成於童年時期,有的孩子在年僅一歲的時候就對繪畫產生興趣了。

但是如果父母這時候貶低孩子的作品,嫌棄他們畫得不好看,不像樣,給予他們畫作以負面評價,又或者對他們塗鴉的行為加以阻攔,覺得他們的行為是在毀壞牆壁、繪畫傢俱,不停地阻止他們重複這樣的行為。

那麼就會讓孩子在這個關鍵的敏感期對繪畫失去興趣,以後也很難重拾繪畫的熱情。現在都講究孩子的全面發展,如果孩子喪失繪畫的興趣,可能就沒辦法發展這方面的才藝了。

孩子亂塗亂畫?是“塗鴉敏感期”到了,父母要學會欣賞和引導

2.為什麼孩子畫什麼不像什麼?

當家長看到孩子的畫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產生一個想法,就是為什麼孩子畫什麼不像什麼,明明讓他參考著圖書畫的,可是畫出來時卻完全沒辦法看出兩幅畫有什麼關聯,有些畫又根本不符合邏輯,感覺很難理解,甚至很難接受。

比如有的孩子會把天空塗成紅色,令人意想不到,等到你問他這樣做的原因,他會告訴你因為天空在下草莓。

孩子的世界是充滿童趣的,在《小王子》中,小王子一開始想成為一個畫家,他畫了一個大象被蛇吃掉的畫面給大人看,可是大人說他畫的是帽子。

後來他又把大象在蛇肚子裡的透視圖畫給大人看,但是大人告訴他要把時間花在學習文化、算數等方面,不要把心思放在這些蟒蛇圖上,於是小王子放棄了自己的夢想。

藝術和模仿教育不是一回事,如果對一個事物只有一個畫法或者評價的話,會固化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失去想象的翅膀和自由,只能根據現有的材料去畫畫,不僅讓孩子失去繪畫的興趣,也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孩子亂塗亂畫?是“塗鴉敏感期”到了,父母要學會欣賞和引導

塗鴉的好處

1. 是鍛鍊孩子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機會

孩子的作品看似雜亂無章,其實都是他們想象力的體現。在他們畫畫的時候,可以在一筆一畫中鍛鍊自己的創造力,而且,他們還可以通過畫畫編一個完整的故事,在這個過程裡,想象力和創造力就能得到培養。

2. 是孩子發洩情緒的途徑

在兒童心理學中,由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心理諮詢者就是通過孩子的畫作來分析他們的心理的。當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安靜地坐在一旁,讓他通過畫畫的方式來宣洩情緒,來表達心中的不滿,而不是通過大吵大鬧、大喊大叫這種不良的方式。

所以,繪畫是孩子宣洩情緒的安全出口,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發洩渠道。

3. 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當孩子畫完畫後,他們會向父母說說這幅畫畫了什麼,這些畫有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在分享他們的想法的同時,能鍛鍊孩子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亂塗亂畫?是“塗鴉敏感期”到了,父母要學會欣賞和引導

父母學會欣賞和引導

當孩子進入“塗鴉敏感期”時,父母怎麼樣的做法才是合適的?

1. 欣賞孩子的畫作

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效應——"阿倫森效應",指的是當獎勵減少時,很多人會變得消極,反之,若是經常能夠得到讚揚,就更容易產生積極的心態。

當家長看到孩子雜亂無章的畫作時,會以為他們是肆意塗抹的,直接否定孩子的作品,“你畫的是什麼,一點都不好看!”聽到父母的貶低,孩子肯定會深受打擊,相反,如果父母學會欣賞他們的畫作,會讓他們增強信心,對畫畫也更有興趣,更有機會發展這方面的才能。

另外,有些家長髮現孩子畫得不像,他們會想要手把手教孩子怎麼去畫,或者又拿一些圖畫書參考著讓孩子畫。

繪畫教育家李釗認為,孩子的塗鴉,雖然沒有技巧,但能從內容上讀懂心中的情感和思維,在他們的繪畫過程裡,只需要欣賞他們的優點,理解意圖,而不是硬要指導他們如何去畫。

孩子亂塗亂畫?是“塗鴉敏感期”到了,父母要學會欣賞和引導

2. 引導孩子多嘗試

羅恩菲爾德認為,塗鴉開始於18個月左右,到三四歲結束。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會喜歡隨心所欲的畫畫,他們總是會把家裡的地板、牆壁以及自己的衣服、臉都會下手。當自己看到自己畫出的點點滴滴時,他們反倒表現得更加興奮和滿足。

所以,對於孩子塗鴉的行為,我們要鼓勵,要支持,也要多多引導。當我們發現孩子在畫畫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參與進去,當孩子陷入不知道畫什麼的困擾時,爸爸媽媽就可以詢問一下孩子想要畫的是什麼。

然後根據孩子的意願和興趣,適當提供一些建議,有了父母的引導,孩子就能更加順利地畫出自己內心想要畫的東西,這能讓孩子感受到畫畫的成就感,激發他們對繪畫的興趣和信心,培養孩子的想象力,發揮他們的天賦。

所以,當家長髮現孩子在家裡隨意塗鴉時,這時候,家長不要隨意制止孩子,給他們多一些空間去揮灑自己的天賦和想象力吧!讓孩子多多嘗試,才能更加全面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