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区:渭华现代产业园 点亮脱贫新希望

近年来,华州区因地制宜,把产业扶贫作为推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孵化器”,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创新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增收、促脱贫。今天我们一起去到华州区高塘镇的渭华现代农业产业园,看看昔日的低产田,如何蜕变成今日的“聚宝盆”。

华州区:渭华现代产业园 点亮脱贫新希望
华州区:渭华现代产业园 点亮脱贫新希望

时下,走进春日的华州区高塘镇魏家塬,一切美好如约而至,就像渭华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盛开的樱桃花,如雪般的樱桃花瓣绽放枝头,引人入胜。而杨田京却无心观赏这美景,他是江村的贫困户,此时他正在地里忙碌的给果树整形、拉枝,赶紧忙完手头这堆活,他就能回家照顾老伴了。

华州区:渭华现代产业园 点亮脱贫新希望

华州区高塘镇江村村民 杨田京:“我今年已经68岁了,我媳妇61岁,媳妇是个残疾,二级残疾,走路大小便都自理不了,也不能下地干活,我也是快70岁人了,重活体力活想干人家也没人要。”

华州区:渭华现代产业园 点亮脱贫新希望华州区:渭华现代产业园 点亮脱贫新希望

同时由于家中的儿子常年在外,杨田京又要照顾不能自理的老伴,杨家基本没有了收入来源,日子十分拮据。而自从家门口的渭华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后,让杨田京一家的生活有了转机,闲时他可以来园区务工,园区根据不同的工种结算工资,让他既能照顾老伴又能挣钱,眼看着日子有了起色。

华州区高塘镇江村村民 杨田京:“工资基本上锄草工资就是七八十块钱,挖管子弄啥这工资能高一点,绑枝是一天八十多块钱,因为这比较轻松一点。土地流转一年就是800块钱,前三年是一次给清。”

华州区:渭华现代产业园 点亮脱贫新希望

除了给果树绑枝,杨田京有时还来园区锄草、挖管道,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杨田京的努力下,他说预计今年自家能够脱贫,一想到这,他的干劲就越来越足。

华州区高塘镇江村村民 杨田京:“现在给园区干点零碎的活,还是可以干的,还可以给家庭增加点收入,挣上些总比人家说的那失业强,能收益就好了,比不收益强的多了。”

华州区:渭华现代产业园 点亮脱贫新希望华州区:渭华现代产业园 点亮脱贫新希望

记者了解到,去年这里还是一片农户散种农田,自去年三月份开始建设渭华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已经基本建成。园区的建成除了带动当地的贫困户受益,附近的普通村民也一同受益。与杨田京同村的村民周翠萍虽然不是贫困户,但是她也经常来园区务工,当天她又和同伴相约来到园区,来给果树锄草。

华州区:渭华现代产业园 点亮脱贫新希望

华州区高塘镇江村村民 周翠萍:“我这是按小时算,一上午基本就是30块钱,一小时7块多钱。没有影响,我这是闲了就跑到这来,我也没有啥地,花椒树,闲了就到这里来。”

周翠萍告诉记者,与自家的农活相比,锄草基本没什么技术含量,她们平日没事就来园区务工,挣点零钱,离家也不远,步行十分钟的功夫就来了。

华州区高塘镇江村村民 周翠萍:“我这没事了就来了,没事就在这除草,有事了给人家一说就走了,事办完又来,这简单的跟啥一样,就是你来到这一锄就完了,肯定有好处,到这也能挣钱呢,在家也没事。”

华州区:渭华现代产业园 点亮脱贫新希望华州区:渭华现代产业园 点亮脱贫新希望

记者了解到渭华现代农业产业园占地一千亩,主要栽植有樱桃、杏李等作物,该园区采取多种品种搭配,拉长采摘周期,减少空档期,更大的提高效益。同时该园区采取党委+公司+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模式,带动了全镇2800余户贫困户,覆盖贫困人口达6000多人。去年给每户贫困户分红300元,为全镇贫困户分红共将近80万元。

华州区:渭华现代产业园 点亮脱贫新希望华州区:渭华现代产业园 点亮脱贫新希望

陕西果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安文博:“带动贫困户通过几方面,第一个就是土地流转,给贫困户包括一些农户土地流转费用;第二个就是在闲余时间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园务工,通过务工收入;第三个就是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农业产业的发展,一些农户也跟随咱们园区也在栽植一些樱桃、杏李品种。”

华州区:渭华现代产业园 点亮脱贫新希望华州区:渭华现代产业园 点亮脱贫新希望

渭华产业园负责人安文博告诉记者,下一步产业园将结合渭华红色旅游景区和渭华干部培训学院,积极建成“观光旅游+采摘休闲+农业科研教学+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模式,促进“农业特色产业”激活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新动能。

陕西果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安文博:“在销售上,园区采取以电商销售为辅,以采摘销售为主,线下线上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打造咱们的园区品牌,打造公司品牌,通过现代化来提升品质,降低劳动力,通过品牌塑造,提升咱们的附加值,让产值更高,效益更好,让更多的人更多的贫困户,包括村集体经济获得更大的收益,带动全镇的老百姓致富。”

《东秦百姓》记者:南鑫 雄飞 屈逸珺(实习)

初审:韩林

终审:高红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